
1. 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冲突,而非社会制度的不同。
2. 冷战中,美国援助欧洲经济的措施是马歇尔计划,而非杜鲁门主义。
3. 区分: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1949年德国,标志着欧洲冷战局面形成。
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4.1967年欧共体、1993年欧盟表明欧洲一体化进程,而非世界多极化。
5.第三次科技又叫信息技术,而非叫第三次工业。
6.世界经济趋势: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趋势:世界多极化。
7.苏联解体后的世界局势:苏联解体后暂时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注意: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一超:美国;多强:日本、欧盟、俄罗斯、中国、广大发展中国家等)
8.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经济格局多极化。
易考点:
1. 三次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美苏冷战,两极格局。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
2. 美国在冷战中的措施:(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军事)北约。
3. 支撑世界政治、经济的两大支柱分别是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
4. 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因素: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宗教纷争 。
5. 欧洲联合的目的:摆脱美国的控制,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
进程:1967年欧共体,1993年欧盟。
意义: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6.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美国积极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7.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目的:缓和社会矛盾。
8.二战后日本和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1)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持;(2)都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教育,培养人才;(3)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
西欧、日本的崛起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加速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9.联合国1945年成立(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
①宗旨: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②作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0. 经济全球化表现:
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②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
③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
宗旨: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职能: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
11. 第三次科技的核心成果: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12. 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环境恶化成为全球性问题;人口增长过快。
应对之策: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认真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