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晓英 杨 华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08期
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爱”。这种“爱”是强烈而深沉的。而一个人的情感又是与认识紧密联系着的,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发生的,幼儿也不例外。幼儿的年龄越小,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笔者所在幼儿园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优化教育环境,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隐性渗透。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由他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果来决定的。为此,幼儿园重视通过合理构建幼儿园的环境来实施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教师们从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出发,充分挖掘本地区教育资源。从小班到大班都围绕“我们的祖国”这一主题布置环境。其中,大班有“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国的传统节日”“祖国英雄人物”“我们的伟大领袖”“、澳门特别行政区”“四大发明”、中班有“美丽的库尔勒”“家乡的巨大变化”“我们与上海手拉手”、小班有“我去过的地方”“美丽的塔指小区”“我们的幼儿园”等内容。这些内容具有浓厚的文化底韵,同时又有鲜明的教育性和地方特色,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整洁、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深得幼儿的喜爱。在与教师一起收集、布置展览的过程中,幼儿熟悉了可爱的家乡与伟大的祖国,了解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家乡变化、丰富特产,从而激发了幼儿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幼儿各种活动中。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幼儿园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设计、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开展升旗仪式,培养幼儿的国旗意识;开展节日纪念活动,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培养爱国主义意识。
同时我们注重在重大事件中培养幼儿为国增光的信念。如“杨利伟乘坐中国自己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到太空”“中国奥运代表团获得好成绩”等喜讯传来,教师们都会隆重的向幼儿报告喜讯,布置主题展板,组织幼儿互相讨论、交流,并通过一系列美工活动、建筑活动、音乐活动把自己的感受、理想表达出来,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中国的实力在整个世界上越来越强,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十分值得骄傲的,从而萌发幼儿对祖国热爱之情,树立为国争光的信念,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此外,我们还注重从感受形象出发,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如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材充分运用电化教学的手段让幼儿感受雷锋等英雄人物的具体形象。
结合地区特点,激发幼儿爱祖国的自豪感。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从爱身边的自然、社会环境做起。由于幼儿抽象思维差,知识经验贫乏,因此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从能感知理解的、形象具体的事物做起,由近及远地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园位于塔克拉马干沙漠的边缘,但物产却十分丰富,有闻名世界的库尔勒香梨、棉花,地下蕴涵丰富的油气资源。为此,幼儿园结合2004年“西气东输”全线贯通这一有利契机,开展了“征服死亡之海”“西气东输工程把我们和上海相连”等一系列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主题探究活动,并带领幼儿参观油田展览馆、欣赏塔指小区优美的环境、观看少数民族优美的舞蹈、品尝的丰富特产。在活动中,幼儿学习、了解了一些石油知识和的丰富资源,激发了爱家乡、爱各族人民的美好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