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部编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10:14:20
文档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部编版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1.古文阅读训练。文徵(zhēnɡ)明习字文徵明临①写《千字文》,日②以十本为率③(lǜ),书遂④大进。平生于⑤书,未尝⑥苟且⑦,或答人简札(zhá),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⑧精妙⑨。(注释)①临:临摹。②日:每天。③率:标准。④遂:于是,就。⑤于:对,对于。⑥尝:曾经。⑦苟且:随便,马虎。⑧愈益:愈加,更加。⑨精妙:精致巧妙。[1](理解字词)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推荐度:
导读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部编版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1.古文阅读训练。文徵(zhēnɡ)明习字文徵明临①写《千字文》,日②以十本为率③(lǜ),书遂④大进。平生于⑤书,未尝⑥苟且⑦,或答人简札(zhá),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⑧精妙⑨。(注释)①临:临摹。②日:每天。③率:标准。④遂:于是,就。⑤于:对,对于。⑥尝:曾经。⑦苟且:随便,马虎。⑧愈益:愈加,更加。⑨精妙:精致巧妙。[1](理解字词)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部编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古文阅读训练。

文徵(zhēnɡ)明习字

文徵明临①写《千字文》,日②以十本为率③(lǜ),书遂④大进。平生于⑤书,未尝⑥苟且⑦,或答人简札(zhá),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⑧精妙⑨。

(注释)①临:临摹。②日:每天。③率:标准。④遂:于是,就。⑤于:对,对于。⑥尝:曾经。⑦苟且:随便,马虎。⑧愈益:愈加,更加。⑨精妙:精致巧妙。

[1](理解字词)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以十本为率(用) B.书遂大进(书写)

C.或答人简札(有时) 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因此)

[2](感知句义)写出画“ ”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确选择)能说明文徵明练书法练得多的是(   )。

A.日以十本为率 B.书遂大进

C.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4](正确选择)文徵明“愈老而愈益精妙”的原因是(   )。

A.有兴趣,肯用功 B.练得多,人聪明

C.练得多,不随意 D.不随意,有耐心

[5](评价人物)读了短文,你觉得文徵明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外阅读。

獐(zhānɡ)与鹿

王雱(pānɡ)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是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

[1]“王雱数岁时”中的“数”的读音是_____,“数岁”的意思是__________。

[2]“何者是獐”中的“何者”的意思是(  )。

A.为什么 B.哪一个 C.哪个人

[3]王雱____(A.认识 B.不认识)獐和鹿,这从文中“_________”可以知道。

[4]请写出画“____”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客大奇之”,你认为客“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延伸阅读。

钟毓、钟会少①有令誉②,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问:“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③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慄慄,汗不敢出。”

(注释)①少:shào,年少时。②令誉:美好的声誉。③复:又。

[1]请问钟毓、钟会二人和钟繇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魏文帝时,钟毓的脸上有汗,魏文帝询问时,他的回答是(______);钟会没有出汗,魏文帝询问时,他的回答是(______)。

A.战战慄慄,汗不敢出

B.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3]你能把魏文帝问钟毓和钟会的话翻译过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钟毓和钟会不同的回答中,我觉得他们两个都是____________的孩子。我明白的道理是(______)

A.在关键时刻,要善于应对。

B.在关键时刻,要与众不同。

4. 小古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①有富人,天雨墙坏②。其子曰:“不筑③,必将有盗④。”其邻人之父亦云⑤。暮⑥而果大亡其财,其家⑦甚智⑧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宋:宋国。②坏:毁坏,损坏。③筑:修补。④盗:小偷。⑤亦云:也这样说。⑥暮:晚上。⑦家:指这家人。⑧智:认为……聪明。

[1](朗读停顿)下面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翻译句子)下面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大雨毁坏了墙壁。

B.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筑,必将有盗。   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其家甚智其子。   翻译:他家的儿子十分聪明。

[3](整体感知)富人家被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面对相同的看法,富人认为孩子聪明却怀疑邻居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孩子先说的“必将有盗”,邻居是跟着孩子说的

B.孩子和邻居与富人的亲疏关系不同

[4](品读感悟)这个故事主要是想告诉我们(   )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5.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理解词语意思。 

曰________           溺________

堙________           故________

[2]本文选自《________》,炎帝是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

遂成大学。 遂: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从字面上看,成语的意思是_____,现在人们一般用这个成语形容_____。

[4]读了短文,你觉得匡衡的哪些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铁杵成针》片段,回答问题。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是:_______________。 方: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李太白”就是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被人们称为_______。

[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内阅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解释。

逢老媪方磨铁杵(______)  太白感其意(______)

[2]“问之,曰:‘欲作针。’”这句话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

[3]“太白感其意”,李白感受到了___________。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课外阅读。

文彦博树洞取球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

[1]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______)

A.一群儿子   B.一群孩子

C.一个叫群儿的孩子

(2)彦博以盆取水。(______)

A.所以  B.于是  C.用

[2]“群儿谋取之”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_____。

[3]球掉进树洞之后,群儿和文彦博分别是怎样做的?(用原文回答)

(1)群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彦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彦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片段——戎不动,回答问题。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给下列句中的“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人问之(______) (2)取之,信然(______)

A.代王戎 B.代诸儿 C.代李子

[2]王戎不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可知王戎说的是正确的。(用文中原句回答)

[3]王戎能作出正确判断的依据是(   )

A.李子树长在路边,环境很不好,不利于李子的生长,导致李子的味道是苦的。

B.李子树长在路边,经常有人经过。如果李子是甜的,那么树上的李子早就被人摘完了。现在还有这么多的李子,说明李子肯定是苦的。

[4]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了(   )

A.路边的李子都是苦的。

B.和小伙伴们出去玩耍,要懂得礼貌,不论树上的果子多么多,都不能随意摘。

C.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11.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逐走:赛跑。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③欲得饮:想喝水解渴。④河、渭:黄河、渭河。⑤大泽:大湖。⑥道:半路上。⑦邓林:桃林。

[1]结合注释,解释下列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至,道渴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弃其杖,化为邓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夸父逐日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夸父和精卫有什么共同点?你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人,把他(她)的故事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嫦娥奔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1]“嫦娥奔月”中的“奔”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音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A.紧赶,赶忙或赶急事;B.奔走,急跑。)这个读音还能组成词语________。它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_,可以组成词语________。

[2]给下列下划线的字注音。 

羿________请不死之药        蟾蜍________

[3]嫦娥是怎样飞上月亮的?(请引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事为什么说嫦娥飞上月亮变成了丑陋的蟾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远古人借助神话寄托自己的幻想,在《嫦娥奔月》中,人们的幻想是什么?实现了吗?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积累了哪些带“月”字的成语,请写在下面。(至少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 )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 )于东海。

[1]给加点的字加上拼音。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试着说说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3]“衔”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4]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王戎,晋朝人,“_________”之一,自幼聪慧。

[2]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或释义。(填序号)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

A.zhé B.shé C.zhē

[3]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或释义。(填序号)

诸儿竞走取之(   )

A.争着走过去。 B.争着跑过去。

[4]王戎不动是因为“_____________”,从词语“_________”可以知道他说的是对的。

[5]王戎与诸小儿相比哪个不是他的过人之处?(   )

A.仔细观察,不盲从。 B.善于根据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判断。

C.认真思考。 D.先人后己,懂得谦让。

15.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这段文字讲述的是_____的故事,本文选自《___》。文中的夸父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

[2]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部编版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1.古文阅读训练。文徵(zhēnɡ)明习字文徵明临①写《千字文》,日②以十本为率③(lǜ),书遂④大进。平生于⑤书,未尝⑥苟且⑦,或答人简札(zhá),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⑧精妙⑨。(注释)①临:临摹。②日:每天。③率:标准。④遂:于是,就。⑤于:对,对于。⑥尝:曾经。⑦苟且:随便,马虎。⑧愈益:愈加,更加。⑨精妙:精致巧妙。[1](理解字词)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