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正值夏末初秋,是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易发季节。为了防止把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携带进校园,避免疫情在校园扩散,今天我们利用这段时间与同学们一起学习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什么是肠道传染病呢?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霍乱、甲型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高峰季节,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某种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播途径怎样?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粪便和呕吐物中带有的大量致病菌,从体内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肠道传染病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
⑴经水传播:如果生活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等疾病的暴发流行。
⑵经食物传播:食品在加工、储存、制作、运输、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⑶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⑷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随着昆虫的活动进行传播。体再传给别人。
三、肠道传染病的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四、肠道传染病的分布特点
季节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5至10月为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高峰在7月至8月。
人群分布:多发于文化程度低、个人卫生习惯差的人群。人群分布除机体抵抗力的差异外,主要与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多少有关。
五、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肠道传染病一般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中毒症状。症状的轻重要看感染的是哪种细菌和病毒,有些肠道传染病来势十分凶险如霍乱和中毒性细菌性疾病、食物中毒等,细菌在人体内大量的生长繁殖,毒素迅速进入人体血液,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病,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六、什么季节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原因是什么?
夏秋季节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为夏秋季高温潮湿的气候,很适合苍蝇和病菌的繁殖生长;食物容易变质,引起急性中毒;雨水充足,易污染水源,造成疾病的水源性传播;夏秋季人们喜爱生食瓜果,如洗涤消毒不彻底易患肠道传染病;夏秋季人们的食欲减退,营养吸收减少,出汗多,水和盐份丢失增高,喜欢开电扇和空调睡眠容易着凉等造成了机体抵抗力下降。
七、预防肠道传染病要做到“六要”“六不要”
“六要”
1、食物(或海产品)要新鲜、要煮熟煮透。
2、食具(碗、筷、汤勺等)要煮沸消毒。
3、要消灭苍蝇。
4、饮用水要消毒,生吃瓜果应洗净,用开水烫过或削去皮。
5、饭前便后要洗手,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
6、发现腹泻病人要及时报告医院和卫生防疫部门。
“六不要”
1、不要吃生腌的海产品。
2、不要喝生水。
3、不要吃苍蝇叮爬过而未重煮的食物和变质、不干净的食物。
4、农村不要在河里、井边洗刷马桶、粪具和吐泻病人的衣服、污物。
5、不要到有急性肠道传染病病菌和病毒的河里去游泳、洗澡。
6、不要到急性肠道传染病家去串门。
八、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作为个人一定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措施有:
(1)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外出旅游、出差、工作要挑选卫生条件好的饭店就餐,并尽量少食凉拌菜,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2)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3)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度,生活有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3)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粪便、垃圾和饮用水的管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卫生村、卫生镇,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传染媒介。
(4)高危人群可接种伤寒疫苗、口服痢疾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注射甲肝疫苗等。
(5)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另外,同学们发现自己有肠道传染病的症状,要告诉班主任与家长,立即去医院治疗。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三字经: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
2010.9.17
注意用眼卫生
我们接触外面的环境主要依靠我们的眼睛,所以保护好我们的眼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同学们知道那些保护眼睛的知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1、从小养成不用手揉眼睛的良好习惯,即使是哭的时候,也不要用手揉眼睛,而是应该用毛巾或纸巾。
2、随身携带清洁的手帕或是纸巾,以免被传染沙眼、结膜炎等。
3、晒太阳的时候,应有遮阳伞等物保护,不能让太阳直射到眼部。
4、看电视时,距离电视机屏幕不可太近,时间不可过长。玩游戏或使用电脑时,应该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眼睛。
5、要躲避眼外伤,尤其是躲避锐器以防致伤。
6、教室的光线要充足。
7、晚上看书写作业,要应在柔和的灯光下写字看书。
8、读书写字时,眼睛距离桌面至少30cm。
芜湖市培智学校
2010.11
青春期心理
如何获得并发展健康的心理?
1)应该学习基本的道德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使自己变成一个高尚的人。做到心胸开阔,知足常乐,不患得患失,不自寻烦恼。
2)科学地、客观地、勇敢地面对现实、适应现实。现实实生活不都是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而恰恰是常常充满大大小小的矛盾冲突;人生的道路不都是平坦的,常有阻碍和曲折。当受到挫折时不悲观,不失望,而能从中找到光明和温暖及令人鼓舞的一面;同样,在胜利和成功的面前,也不可忘乎所以,妄自尊大。正确协调自己和环境的关系。
3)能和周围的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培养与他人保持良好关系的能力。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逐渐学会以诚恳、平等、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学会新生别人的权益和容忍他人的短处和缺点。在与人交往中,处处与人为善,并信任尊重他人,不要轻易对人表示忿怒或怨恨的态度。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朋友。
4)要充分了解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即要有自知之明。一个人生活在客观环境中,就要使自己和环境相适应,做一个能全面了解自己的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能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并能理智地避免去做那些自己力所不及的事,这样才能少失败,也少烦恼。心理健康的人,必须有较强的自制力,培养自我疏导、自我超脱的精神;学会抑制内心情感的起伏和客观保持平衡,以求得有效地适应。
5)注意劳逸结合。学习、工作适度,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才能保护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健康。而适当的劳逸对于保持心理健康极为重要。总之,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襟怀坦荡,目光远大,热爱生活,信心百倍,精神愉快,活泼可爱以及孜孜不倦,奋发上进的。
芜湖市培智学校
2010.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