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词解释题 (共八题 每题4分)
1、艺术概论研究的对象:艺术概论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范畴、原则和方法等。
2、“艺术学之父”:19世纪末德国人康拉德·费德勒首次提出“美≠艺术”,强调艺术研究的性,因而人们称其为“艺术学之父”。
3、游戏发生说:这种说法是由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艺术与游戏之间有共同点: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人们实际的物质需要;都具有假定性;都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该说法对艺术学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4、书法艺术:是以线条的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5、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感情的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6、实用艺术:所谓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它具有物质生产与艺术创作相统一的特征,实用的、材料的、结构的特点与装饰的、美化的、观赏的特点交融在一起,既具有物质的实用功能,又具有精神的愉悦功能。
7、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
8、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
9、艺术作品的格调: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10、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11、意识: 是指人在清醒状态下对现实的一种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能动性的心理活动。无意识指未被意识到的、潜在的心理活动。分为:误差无意识、病患无意识、梦幻无意识、本能无意识、习惯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12、艺术的创作方法: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最一般的原则,也是艺术表现中所遵循的最一般的方法。
13、典型: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个性化了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
14、艺术风格: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这是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水准的标志。
15、格调 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16、艺术流派: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17、艺术思潮: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艺术领域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18、艺术传播:艺术传播指的是艺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艺术传播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传播方式,使艺术信息和作品得到扩展及蔓延,并传递给接受者。
19、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或意境。
20、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艺术构思的方式主要包括整合,变形,移情和意蕴的凝结。
21、蒙太奇:本义源于法语montage,是建筑学上装配、组合的意思。后来,电影借用这个概念,使其逐渐成为影视制作的一个专用术语。蒙太奇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狭义的蒙太奇是指影视作品的组接技巧。即在影视制作时期,将前期采集的画面和声音素材按照主题要求所设计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22、意境: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
23、艺术鉴赏内涵:是指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
24、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句话,出自唐朝的画家张璪,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句。简单的说,“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感悟。意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然后才可创作出好的作品。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5题)
(1)艺术起源的五个主要理论观点:
①模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模仿。这是一种最为古老的观点。代表人物,古希腊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②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代表人物,德国的席勒、英国的斯宾塞、德国的谷鲁斯。③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主要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美国学者苏珊·朗格。④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这是西方近代影响比较大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英国人爱德华·泰勒、英国人詹姆斯·弗雷泽。⑤劳动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代表人物,人普列汉诺夫。
(2)说出艺术的几种划分方法:
①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绘画、雕塑)、时空艺术(戏剧、影视)。②以对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绘画、雕塑)、视听艺术(戏剧、影视)。③以艺术作品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再现表现艺术(戏剧、影视)。④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⑤从本质上讲分为五大类别:造型艺术(绘画、雕塑等)、实用艺术(建筑、园林等)、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等)、文学艺术(诗歌、散文等)、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等)
(3)简述悲剧及其由于题材范围的不同所分的类型。
悲剧起源于古希腊。思想内涵一般表现正义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或失败,以美好理想的破灭,斥恶扬善,给人以激励和启迪。
悲剧由于题材范围的不同,分为四种类型:①英雄悲剧。表现英雄人物,歌颂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②性格悲剧。由于人物内在性格的矛盾或弱点,所导致的悲剧。③命运悲剧。恶劣的命运所产生的悲剧。④社会悲剧。由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深刻矛盾所造成的悲剧。
(4) 艺术体验: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具体而言,包括三个方面:A、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B、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C、创造欲望的调动及动机的生成。
(5)简述艺术家的修养及其包括的方面。
艺术修养指: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提高艺术理论素养和艺术创作技巧,熟练自如地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和神韵的艺术作品。
艺术家修养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②广博的知识③深邃的思想④ 丰富的情感和的人格。
③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
(6)请简述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及其特征:
包括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基本特征:①艺术描绘的客观性②艺术形象的典型性③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浪漫主义艺术家以奔放的主观激情,按照理想的面貌表现生活的创作方法。基本特征①创作的重心是追求理想②创造奇幻型的艺术形象③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7) 简述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根据:①艺术作品在空间上、时间上都能面对不同地域的接受者。②作品本身结构的召唤性特征。③不同历史中的接受主体对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而有所创造。④人类社会文化的历史性;主体存在的历史性;艺术作品结构的召唤性构成了艺术接受的无限创造性和评价性的客观依据。
(8)简述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理解:
①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人的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现当代社会中的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与艺术修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
②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之所以在整个教育中有着特殊地位与作用,是因为它可以培育和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艺术活动作为人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能够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
③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由于艺术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因而,艺术教育对于人的情感的培养与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历来的思想家、艺术家们,都十分重视艺术对于人的情感的陶冶和净化作用,强调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人们美好、和谐的情感和心灵,从而实现完美人格的建构。
(9)简述艺术批评的形态和作用:
艺术批评的形态主要包括社会历史批评、伦理道德批评、心理批评等。
艺术批评的作用:一,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二,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三,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三、综合论述题(33分 15+18):
(1)运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原理来分析你所熟知的艺术作品(文学、绘画、音乐、影视等等皆可)。
①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活动。其中包括客体世界和人的主观精神。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诸多要素的总和。②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其内部联系表现为内部形式,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外部形式,即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③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和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艺术创作中,内容常常起到主导的作用,形式的选择应当以是否适应内容的需要为原则;但同时,形式又呈现出相对的性,它不仅可以具有的审美价值,而且由于形式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此题要求结合具体艺术事实,切合理论,论述充分)
(2)试述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
①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从文艺复兴到二十世纪,是东方艺术在世界舞台上融合交汇的伟大时代,也是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的伟大时代。②世界艺术:世界艺术并不是凌驾于民族艺术之上的一种存在的艺术,它是民族艺术的一种。特征是:
Ⅰ)世界艺术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
Ⅱ)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的民族艺术。
Ⅲ)世界艺术是指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
③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Ⅰ)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
Ⅱ)差别在于: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深刻地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
④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辩证统一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的意义
该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Ⅰ)社会主义艺术必须坚持民族形式。
Ⅱ)坚持社会主义艺术的开放性。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艺术并与本民族的艺术传统结合起来,洋为中用,创造出新的更高级的社会主义艺术,满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此题要求结合具体艺术事实,切合理论,论述充分)
(4)结合具体的艺术史实谈谈艺术思潮、艺术流派、创作方法的关系,并论述研究艺术思潮、艺术流派和创作方法的现实意义。
①艺术流派、艺术思潮与创作方法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的区别:艺术流派是艺术主张、创作倾向、艺术风格等相近或相似的创作主体的群体化,艺术风格成于个人,是艺术家独特艺术个性的集中表现。一个大的艺术思潮中包含着多个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是互为前提条件而具统一性的。
②艺术创作方法与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特定的创作方法体现了特定的艺术思潮、流派的审美文化精神;某一艺术流派、艺术思潮往往要推崇与之相应的一定的创作方法;而创作方法也因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而得以迅速发展;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是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创作方法则是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创作方法具有普适性。各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的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用创作方法;各创作方法之间也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是相互渗透,互为作用的。
③研究艺术流派、思潮与创作方法有现实意义:
Ⅰ)有利于直接推动各时代艺术的蓬勃发展。
Ⅱ)有助于深入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内在意义。
Ⅲ)进一步证明再现与表明相统一是艺术自身的规律之一。
④从近代艺术思潮、流派和创作方法的发展经验、教训,艺术的创作方法需要把握两点:
Ⅰ)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吸取新的时代的社会生活养料和时代精神的乳汁;
Ⅱ)要善于不断吸取其他诸流派艺术创作原则和表现手法中之精华来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本体和原则变得更充实、更有活力、更优化。
(此题要求必须结合具体艺术事实,切合理论,论述充分.)
答题须知:
1、填空题要求准确,设计人名、专有名词要求字音、字形皆准确。
2、简答题要求列出要点。
3、论述题要求结合具体艺术史实,同时也要答出相关理论,否则不能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