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爷爷的芦笛》,(板书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爷爷的芦笛》是著名作家杨淼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强强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在大海狂怒的夜晚,他非常恐惧,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后变得勇敢的事。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 识 目 标 :认识6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没”,掌握婉转、蜷缩、朦胧等词语。
能力目标: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懂得人只有从小经受磨难,才能变得坚强的道理。
情感目标: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
本节课重点是:懂得人只有从小经受磨难,才能变得坚强的道理。
难点是: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1声音可美妙呢,想听吗?课件播放芦笛吹奏的音乐。2、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同学们见过芦笛吗?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爷做的芦笛,听爷爷吹芦笛的时发出的美妙声音。因为这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大家阅读《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并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一共有多少自然段,能分成几个部分。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学生经过阅读会发现,本文一共有13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在学习第一部分时,学生经过阅读会发现第一部分主要写在强强的眼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儿的地方。紧接着学习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主要写强强再次来到小闸屋,和爷爷做芦笛。(板书:来到小闸屋)教师适时引出问题:再次来到小闸屋后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请同学读第七段到第十段,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并指名读有关句子。(鼓励学生画关键句子,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是什么样的环境,强强又是什么样的心情?经过讨论,学生知道,强强刚来到小闸屋,和爷爷做芦笛,心里很高兴。在大海狂怒的夜晚,强强惊恐万分!(板书)由此得出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读11到13自然段,并总结该部分内容,蒙胧中,强强又听到爷爷的芦笛声而变得勇敢起来。勇敢)。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你对爷爷有怎样的认识?学生联想到爷爷一面吹芦笛,一面在风雨中查看潮汛的情景,意识到爷爷就是一个经风雨、见世面的人。紧接着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让学生联系前三部分内容,小组合作交流,“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所表达的含义。学生通过讨论会发现,只有经受磨难,才能变得坚强起来。
当学生还沉浸在爷爷的芦笛声中时,我趁热打铁,给学生设计了一道作业,以《在挫折面前》为主题,试着写一写自己的成长故事。
四、说板书设计
爷爷的芦笛
高兴
来到小闸屋: 惊恐
变得勇敢
此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作者的写作思路,简单明了。
以上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