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18:48:07
文档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路程、时间与速度是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65页“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感悟、理解速度的含义,认识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
推荐度:
导读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路程、时间与速度是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65页“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感悟、理解速度的含义,认识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65页“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感悟、理解速度的含义,认识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速度的方法。知道速度的表示方法。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积极的态度学数学的情感。注重运用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能全面发展。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为此,教材安排了一个情境:比一比两辆车谁跑得快一些?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数量,进而归纳出速度=路程÷时间,再结合试一试两题,让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进一步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速度的单位。学习了这节课,学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且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话说比赛后兔子越想越不服气,它又要和乌龟比比谁的车更快,请看。

 二、质疑导思,再识速度

 、认识速度。

 出示情境图,

 兔子:我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

 乌龟:我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谁的车更快?

 画线段图分析,小组交流。

 比较:都要先求出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问:“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说着多麻烦啊,谁能更简单的来表达它的意思?(一速度)速度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所行使的路程。那么120千米可以怎么说?2时呢?(板书:路程,时间和)

 找一找:(找出下列各题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

 神洲七号飞船在太空中每秒飞行7.8千米,20秒可以飞行156千米。

 小林家距离学校1200米,他每分钟走60米,20分钟就可以到达学校。

 归纳求速度的方法并介绍速度单位表示方式。

 师:根据刚才这道题,你能说一说怎样求速度吗?(第一辆车2时行了120千米,2时是时间,120千米是路程,速度=路程÷时间)说明每小时行60千米出可以写成“60千米/时”,那么每小时70千米可以怎么表示?

 课件出示“关于速度的小知识”,发现:物体在单位时间(1时、1分、1秒...)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试一试;(口答下列各题中物体的速度)

 一列火车2时行驶了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

 自行车3分行驶了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_________。

 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________。

 、路程、时间的计算方法

 出示试一试。

 问:已知什么条件,所求是什么?

 学生练习,小组交流。

 各小组汇报,归纳: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

 一、 说教材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九义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说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说预期效果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预想达成的教学效果如下:

 知识目标: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养成学生积极关注、收集、处理生活中数学信息的习惯,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说教学重、难点

 要想达成预期的效果,教学中必须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对个九、十岁的孩子来说,“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确,不像时间那么常见,并且速度的单位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们从未见过,因此,教学关键是让学生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归纳出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说教学方法

 、教法:本节课我运用了迁移法、复合的现实数学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

 、学法:教学中运用了分析综合法、经验归纳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指导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达成预期效果,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再现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因此本节课一开始就再现了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运动会场景, “今年10月,我校举行了第八届运动会,学校打算选出一位运动员参加省‘径赛明星’的比赛,你会怎么选?”同学们当然会选跑的快的运动员。由此自然地进入第二环节。

 二)主动探究模型,探究新知。

 观察运动员的两张比赛成绩表,从表中你能得出哪些数学信息?谁跑的最快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思考,从表1中得出 200米径赛中张方最快,因为他用的时间最少,而1分钟定时往返跑中丁勇跑的路程最长,所以他跑的最快,从而领会“路程一定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时间一定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在上面的两组快慢比较中,表面上看是比较路程或时间,实质上比的就是速度。怎样让学生透过表面看实质呢?于是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现在学校要在这两名运动员中选出一名参加省‘径赛明星’的比赛,该选谁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啊,路程、时间都不相同,又怎么比呢?情境条件和已有知识的矛盾、冲突,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发现欲,也激发了他们畅谈选择理由的愿望,积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那就是要找一个统一的标准:他们每秒钟各跑了多少米?速度的概念应运而生。

 要比快慢,先求速度,通过列式,计算出他们每秒钟跑多少米。(板书:每秒各跑多少米?200÷40=5(米)360÷60=6(米))这些数量各表示什么?一起听智慧老人说说吧!(智慧老人讲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定义)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相关联的量,学生原来只能模糊地感知,不能清晰地表达,所以,我借助智慧老人之口,直截了当地揭示概念,多媒体的演示,既能形象地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又节省了时间,建立了速度的概念,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速度的单位,每秒跑5米,每秒跑6米,用另一种形式说是5米/秒,6米/秒。那么速度单位可以写成……(板书速度单位)通过提问:速度单位与我们学过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剖析出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共同组成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知道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长度,这样就架构起行程问题中三个数量之间联系的桥梁。 接着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速度单位呢?引导学生创造出其他的速度单位,并进行板书。接下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速度,同学们想知道你写的这些速度哪里会用到吗?让大家读一读,它们分别表示人、飞机、声音、光的速度。以上的“说一说、读一读”能让学生联系生活,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并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速度单位,突破难点。在学生充分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些数分别表示什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那怎样求速度呢?在这个教学重点环节里,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数量关系,进而得出:路程÷时间=速度,这里围绕“总结 ---归纳”二个环节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联系。

 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我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开始情境的延伸:(课件)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只管、更形象,解答问题后,通过提问:每道算式分别表示什么?让学生总结归纳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仔细观察这三道数量关系式,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数量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多元分层训练,巩固内化。

 在巩固练习中,我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设计了分层训练。第一层:基本训练,通过练习明确,已知路程、时间、速度中的任意两个数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第二层:综合训练,这三道图文结合题,通过学生观察、分析,从纷繁复杂的条件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第一题求时间,第二题求速度,提别是第三题,它的解答方法多样化,可以比路程,也可以比时间,还可以比速度。在练习中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能让他们积极地思考,轻松地练习,感受着数学的魅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联系实际应用,拓展提高。

 通过前面的学与练,学生对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到底学的这些知识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应用这些数学知识呢?

 限速标志我知道

 这是高速公路上速度快慢的标志牌。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限速牌?

 为什么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呢?

 其实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得多,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气象台预测台风到达的时间

 台风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今年8月,台风“泰利”在西太平洋生成,沿西北方向在我国登陆,台风距离2160千米,中心最大风速60米/秒,你能预测台风到达的时间吗?

 现在台风距九江约900千米,预计24小时后到达九江,你能估计台风的速度吗?

 这一环节充分利用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让学生看到自己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文档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路程、时间与速度是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65页“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感悟、理解速度的含义,认识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