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电影《袁隆平》
中文系09级汉语言文学2班 朱艳婷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题记
有人说:“偶然性是上帝的心血来潮,它可能是灵感的喷发,也可能是一个恶作剧;可能是神来之笔,也可能是个笔误。”对于袁隆平老先生的出现,也许不是上帝的心血来潮,而是上帝赐给中国人的一份“礼物”。
在中国的历史上,饥饿是中国人内心最深的隐痛,但是袁老的技术发明,几乎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中国的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二靠袁隆平。袁老的杂交水稻,被西方世界神气的称之为“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是中国人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称为“第二次绿色”。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降临中国。袁隆平亲眼目睹了这场遍布神州大地、来势凶猛的灾难,严酷而沉痛的现实使他感到深深的不安,他深切了解到,粮食对人民的重要性。有的农民说过:“袁老师,你既然是科研人员,为什么不能让水稻多生产点呢?”袁老无奈的笑了。农民对水稻增产的要求迫切而强烈,而怎样才能让水稻增产呢?电影介绍,就是这样的“使命”,伴随着袁老走过九年,又一个九年。1981年,袁老的发明荣获国家特等发明奖,1987年又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在国内外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盛誉。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任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这是感动中国舞台上给袁老的颁奖词,也是袁老一生品行的真实写照。他的脸被炽热的太阳晒得黝黑,在田间弓着背的身影,确像一位历经岁月磨砺的老人,他的手臂上一道又一道被稻叶划伤的痕迹,不免让人心痛,他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纯朴、那么的自然。
最是风流袁隆平,几代功臣袁隆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