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中基础知识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昼(zòu) 玷(diàn)污 眷(juàn)恋
B.血泊(bó) 踌躇(zhù) 绷(bēnɡ)带
C.矜(jīn)持 篝(ɡōu)火 旖(yǐ)旎
D.钟磬(qìnɡ) 诡(ɡuǐ)计 迸(bìnɡ)溅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布置 锻炼 蔚问 一针见血
B.伤势 绷带 签字 情不自禁
C.锄头 紧急 荣幸 神机妙蒜
D.愉树 拟定 欺负 一声不吭
3.根据造字方法“蜀”、“编”属于( )
A.象形字 B.形声字 C.会意字 D.指事字
4.在中国书法史上世称“书圣”的是( )
A.王献之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5.下列诗句不是表达爱国情怀的是( )
A.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雷锋叔叔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B.汉字不是绘画,而是文字符号。
C.只有在祖父的园子里,我才能找到童年的快乐。
D.她不是我们的老师,就是我们的大朋友。
7.以下句子中的“柔和”一词与其他三句意思不同的是( )
A.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他吩咐护士:“准备手术。”
B.用柔和的线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C.随着夜幕落下,空气里飘荡着一种淡淡的愁思,这愁思被隐匿在夜色和柔和的灯光下。
D.房间里的光线非常柔和。
8.下面的句子都出自《水浒传》,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哪一项?( )
A.只见夜来那个人,提着桶洗面汤进来,教武松洗了面,又取了漱口水漱了口。(洗面汤:吃饭时用的菜汤。)
B.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盘缠:路费。)
C.知县又是要出脱宋江的,便道:“既有执凭公文,他又别无亲族,只可出一千贯赏钱,行移诸处,海捕捉拿便了。”(海捕:通缉。)
9.以下句子中表达情感的方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是( )
A.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B.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C.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D.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
10.写文章时,引用诗句、格言等可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在表达誓死杀敌的坚定决心的时候,可以引用诗句( )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填空题
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毡帽( ) 倭瓜( ) 踉跄( ) 眷恋( )
绷带( ) 矜持( ) 明晃晃( ) 血泊( )
监考( ) 燕山( ) 供耕织( )
1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遗( ) 肥( ) 稀( ) 篱( ) 褂( )
遣( ) 把( ) 希( ) 离( ) 街( )
13.课文内容我知道
①《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②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是:________;经过是: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
③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4.口语交际。
为了解决学校门口的拥堵问题,学校规定:“接送孩子的车辆一律不能停靠在学校门口。”这天早晨,爸爸照例开车送晨晨上学。
车距离学校还有一段路时,晨晨说:“_____________。”
爸爸不解地问:“还没到学校门口,这么着急下车干什么?”
晨晨认真地说:“_______________。”
爸爸满不在乎地说:“又没人看见!我再往前开点儿!不然你还要走很远呢!”
晨晨严肃地说:“ _______________。”
听了晨晨的话,爸爸不好意思地说:“儿子说得对!我现在就停车!”说完,爸爸就把车停靠在了指定的位置。
15.读句子,完成练习。
(1)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改成不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志敏说自己没钱 兵士并不相信。(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亚洲飞人”苏炳添跑得好快啊,如一道闪电一闪而过。(仿写)
这棵百年大树真高啊,_______________。
(5)补充诗句。
①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
四、信息匹配
16.下面每组小题中,都有一个字的读音是错误的,请找出来打“√”。
(1)A.踉踉跄跄(liàng)B.玷污(diàn) C.篝火(gōu ) D.踌躇(zhú)
(2)A.蹿出(chuān) B.撩起(liáo) C.楷书(kǎi) D.衣褂(guà)
(3)A.抓耳挠腮(náo) B.手绢(jüàn) C.船坞(wù) D.裤裆(dāng)
(4)A.猿猴(yuán) B.徘徊(huí) C.旖旎(yǐ) D.矜持(jīn)
17.选词填空。
果然 不然 当然 必然 显然
谁能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呢?( )这是周瑜在难诸葛亮。如果三天内交不出箭,诸葛亮( )要有杀身之祸。( ),诸葛亮很清楚这是周瑜的阴谋,但是他为什么还要答应呢?原因有两个:一是诸葛亮这次只能团结周瑜,( )就会影响联吴抗曹的大计;二是诸葛亮才智过人,一定会用计谋战胜周瑜。后来诸葛亮( )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18.选择合适的意思填空。
“冒”字在字典的解释有:①透出,往上升;②顶着,不顾;③鲁莽,轻率;④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下面这些句子中的“冒”字又该选择哪项解释呢?
(1)向村落中望去,每家每户的烟囱中都冒着缕缕青烟。( )
(2)他没有做到尊重老人,他的行为冒犯了这位老人家。( )
(3)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 )
(4)看到别人获得了奖品,他想去冒名顶替。( )
19.下列句子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E.反问
(1)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芜湖上,在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
(2)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 )
(3)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 )
(4)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5)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
参:
1.C
【详解】本题考查生字的读音。
A项,白昼(zhòu)。
B项,血泊(pō),踌躇(chú)。
D项,迸(bènɡ)溅。
故答案为:C
2.B
【详解】此题考查字形的识记。
A.蔚问——慰问
C.神机妙蒜——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
D.愉树——榆树。
3.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字的造字法的了解,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辨别汉字的造字方法。象形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是一种最古老的字体。与表音文字不同,象形文字属于表意文字。形声字是指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这种造字法就叫作会意,属于六书中的一种。用会意造字法造出的汉字就是会意字。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
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量,要求学生了解一些书法常识。王献之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合称“颜筋柳骨”。
5.C
【详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李白鲜明的形象。这两句诗表达了李白与友人深挚的友情,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6.D
【详解】D项,前后两个分句语意上是递进关系,应该表述为“她不仅是……而且是……”。
故答案为:D
7.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义的理解。B项中,“柔和”指的是“柔软,软和”;其他三项中,“柔和”指的是“温和而不强烈”。
8.A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要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A选项,根据句意思来可知,洗面汤:洗脸的热水。解释错误。
B选项,根据句意思来可知,盘缠:路费。解释正确。
C选项,根据句意思来可知,海捕:旧时谓行文各地缉捕逃犯。犹今通缉。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A。
9.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情感表达方式的分析和理解。
本题中和其他几项不同的是A项,这句话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而其他三项是间接抒情。
10.B
【详解】A项,诗句表现了绝不向任何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C项,诗句展现了死气沉沉、压抑人才的政治局面。
D项,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朝廷收复失地的渴望。
故答案为:B
11. zhān wō liàng juàn bēng jīn huǎng pō jiān yān gòng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的读音的拼写,首先要读准汉字,然后要注意标注声调要标准。a母出现千万不要放过,(意思就是在韵母中凡是有a的,声调就标在a上面。例如hao,要标在a上)没有a母找 o e ,(没有a,但是有o 或e的,那么就标在 o 或e 上。例如hou标在o上,wei标在e上)i u并列的那就标在后, (i和 u并列在一起的时候,要将声调标到后面。比如niu,标在u上,kui标在i 上) 单个韵母没必要说。(出现单个的韵母,那就不用说了,只能标在他上面了。例如wo,标在o) 。
12. 遗书 肥胖 稀少 篱笆 褂子 派遣 把门 希望 离开 街道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
形近字的特点:
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
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
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
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
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
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
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13.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详解】学生日常多了解一些文化常识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理解对人的理解能力要求很高,首先要读懂文章,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一般问题都隐藏在文章里,所以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应该认真的读,最少要读两遍,然后弄清楚所给的问题。
14. 爸爸,就在这里靠边停车吧,我从这里走到学校去 学校规定接送孩子的车辆不能停靠在学校门口 爸爸,我们要遵守规定,不能给他人造成不便,我可以从这里走过去的
【详解】联系上下句进行句子补充填写,语句要通顺。
15. 诸葛亮说:“不敢跟都督开玩笑。”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比不上诸葛亮! 虽然方志敏说自己没钱,但是兵士并不相信。 简直高耸入云。 不破楼兰终不还 遗民泪尽胡尘里
【详解】(1)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2)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
①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②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
(3)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句子表达了一种转折关系,所以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合成一句话即可。
(4)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例句用的是夸张的修辞,仿写时也要用到此修辞方法。
(5)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识记。
①本句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②本句出自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6.(1)D√
(2)A√
(3)B√
(4)B√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音。
(1)D.踌躇(chú)
(2)A.蹿出(cuān)
(3)B.手绢(juàn)
(4)B.徘徊(huái)
17. 显然 必然 当然 不然 果然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选词填空。先了解词语的意思,再阅读句子,联系括号前后的句子意思,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
“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相符。诸葛亮在明知是周瑜阴谋的情况下,依然答应周瑜的要求,那是因为他有把握在时限内借到箭,而结果确实如此。“果然”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不然”表示如果不是上文所说的情况,就发生或可能发生下文所说的情况,有转折的意思,与“要不”“否则”的意思相近。如果诸葛亮不答应,就会影响联吴抗曹的大计。“不然”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当然”表示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强调的是按照前情提要,按照前面的事理发展,诸葛亮神机妙算,肯定知道这是周瑜的阴谋,“当然”用在这里更合适。
“必然”必定这样,表示事情不可避免。如果三天内交不出箭,诸葛亮就要受罚,这个不可避免,用“必然”更合适。
“显然”表示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三天内造不出十万之箭,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而周瑜这般要求诸葛亮,明显是对诸葛亮的难。“显然”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18. ① ③ ② ④
【详解】本题考查对多义字的掌握,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冒着缕缕青烟”的意思是烟雾往上升。“冒犯”指言语或行为没有礼貌,冲撞了对方。“冒着生命危险”指不顾生命危险。“冒名”指假托他人名义。
19. D E B C A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辨析,要熟练掌握各修辞手法的特点。
(1)四个“在……”构成排比句。
(2)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本句虽然是问句,但表达的意思是三天造不成十万支箭。
(3)“呼叫”的意思是大声呼喊。本句中用来形容树,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意思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三万里”和“五千仞”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黄河很长,华山很高。
(5)本句是一个比喻句,将武松的拳头比作铁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