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判断题
1、权衡性财政是针对市场的供给方面缺乏足够的利益刺激提出的对策。
2、购买的增加易导致出现“挤出效应”。
3、货币在短时间内可收到实施效果。
4、内需不足时可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拉动经济增长。
5、再贴现率就是商业银行贷给企业和居民的贷款利率。
二、单项选择题
1. 扩张性财政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部门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长会产生一定程度低效作用的经济现象被称为( )。
A.挤出效应
B.庇古效应
c.利息率效应
D.凯恩斯效应
2. 当经济出现较大的负缺口即经济萧条、通货紧缩、失业严重的经济过冷时,国家应采取的组合为( )。
A.扩张性财政和扩张性货币组合
B.紧缩性财政和紧缩性货币组合
C.扩张性生财政和紧缩性货币组合
D.紧缩性财政和扩张性货币组合
3. 当经济出现较大正缺口即各种资源严重短缺,通货膨胀严重的经济过热时,国家应采取的组合为( )。
A.扩张性财政和扩张性货币组合
B.紧缩性财政和紧缩性货币组合
C.扩张性财政和紧缩性货币组合
D.紧缩性财政和扩张性货币组合
4、当经济出现停滞同时又存在通货膨胀即滞胀时,国家应采取的组合为 ( )。
A.扩张性财政和扩张性货币组合
B.紧缩性财政和紧缩性货币组合
C.扩张性财政和紧缩性货币组合
D.紧缩性财政和扩张性货币组合
5、 在经济出现过热,但通货膨胀又不很严重的时候,国家可采取的组合为
( )。
A.扩张性财政和扩张性货币组合
B.紧缩性财政和紧缩性货币组合
C. 扩张性财政和紧缩性货币组合
D. 紧缩性财政和扩张性货币组合
三、简答题
1、货币工具有哪些?
2、权衡性财政有哪些局限性?
3、自动稳定器的功能是如何发挥的?
四、计算题
设现金—存款比率为0.32,法定准备金率为0.07,超额准备金率为0.05,求:
(1)货币乘数是多少?
(2)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元,货币供给量会增加多少?
五、议论题
1、试分析给公务员加薪的含义及综合经济影响。
2、购买用于大举办厂与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六、案例分析
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都采取了那些措施抑制经济萎缩?这些措施效果如何?
七、名词解释
1、财政
2、自动稳定器
3、挤出效应
4、货币
5、法定准备金率
6、公开市场业务
7、再贴现率
第12章 练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
1—5 错 对 错 错 错
二、选择题
1—5 A A B C D
三、简答题
1、货币工具有哪些?
答: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调整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2、权衡性财政有哪些局限性?
答:(1)从财政收入来看,问题如下:
增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敏感的社会问题甚至政治问题,增税的压力比较大;
经济衰退时期的减税不一定能导致公众增加消费和投资,因为这时物价看跌,人们往往持币观望,或将少纳税的收入用于储蓄;
税率和税收的变动,一般要经过复杂的审批程序,这有可能存在错过实施的最佳时机。
(2)从财政支出看,问题如下:
若要减少转移支付,将会面临社会公众的强大压力而使变形;
增加转移支付不一定能使公众增加消费,因为经济衰退时期物价看跌;
如要减少对大公司产品的购买也将面临大公司强大的宣传、公关和游说活动的考验;
购买都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3、自动稳定器的功能是如何发挥的?
答:税收的自动变化;
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
农产品价格的变化。
四、计算题
设现金—存款比率为0.32,法定准备金率为0.07,超额准备金率为0.05,求:
(1)货币乘数是多少?
(2)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元,货币供给量会增加多少?
答:货币乘数为=(1+0.32)/(0.32+0.07+0.05)=3
100亿元╳存款乘数=300亿元
五、议论题
1、试分析给公务员加薪的含义及综合经济影响。
答:给公务员加薪意味着购买公务员劳务的支出增加,也就是购买增加。首先此举是财政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有利于扩大社会总需求。二是公务员收入提高可起到“效率工资”的作用,让公务员的劳动更加廉洁高效,减少和道德风险。第三,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培养中产阶层,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和谐。
2、购买用于大举办厂与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答:购买直接用于大举办厂增加了国有企业的数量。而非自然垄断形成原因的国有企业往往经营效率低下,这时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的,不应过分插手市场经营,应作裁判而不是选手。这种购买对经济的刺激作用非常有限,还会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带有“公品”性质。由于公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私人部门往往不愿意投资,社会供给较少,需要投资。而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为显著,所以为刺激经济增长,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更为明显,资源配置效率也较高。但仍不可避免会产生对私人资本的“挤出效应”。
六、案例分析
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都采取了那些措施抑制经济萎缩?这些措施效果如何?
答:11月26日 央行决定下调存贷款利率108个基点和存款准备金率
11月21日 明年起叫停百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11月10日 明年起全国推行转型改革
11月9日 央行全面放开贷款 加大支持中小企业
11月6日 两部委明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补助方式额度
11月5日 11月5日召开的常务会议提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扩大内需,确定4万亿投资计划
11月4日 央行取消信贷约束
11月4日 外汇局要求对外债权登记管理防资金外逃
10月30日 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10月24日 批复2万亿铁路投资扩大内需
10月23日 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10月22日 出台十项保民生举措 个人住房交易税费下调
10月21日 中国提高3486项商品出口退税率
10月20日 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将大幅提高
10月17日 降低住房交易税费 力保资本市场稳定
10月8日 决定9日起暂免征收存款利息税
10月8日 央行再降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10月5日:近期将启动融资融券业务试点
10月5日:央行重启中期票据发行
9月18日:汇金宣布将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
9月18日: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
9月18日:证券交易印花税19日起单边征收
9月15日:央行决定下调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以上措施只是其中一部分。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经济已止跌回升,财政和货币初见成效。
七、名词解释
1、财政——是指通过调整、改变财政收入与支出来影响宏观经济,以使其达到理想状态的一种宏观经济调节。
2、自动稳定器——指财政制度本身的内在机制会自动地调整收入与支出,发挥稳定宏观经济的功能。
3、挤出效应——购买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又会导致私人投资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挤出效应”
4、货币——指银行通过调节和改变货币供给量,以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一种宏观经济。
5、法定准备金率——指银行依据法律授权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最低限度的现金占其吸纳的全部存款的比率。
6、公开市场业务——指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量,进而调节宏观经济活动的行为。
7、再贴现率——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