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磴口县风电建设规划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18:53:07
文档

磴口县风电建设规划

内蒙古磴口县风电场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一、总论1、规划编制的依据、目的和意义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使得能源消耗剧增,从而引发了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由于风能具有资源丰富和可再生的特点,既不会枯竭,也不会对环境构成威胁。因此,是经济绿色和可持续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为32.26亿千瓦,初步估算可开发的装机容量就有2.53亿千瓦,居世界首位,与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3.78亿千瓦为同一量级
推荐度:
导读内蒙古磴口县风电场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一、总论1、规划编制的依据、目的和意义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使得能源消耗剧增,从而引发了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由于风能具有资源丰富和可再生的特点,既不会枯竭,也不会对环境构成威胁。因此,是经济绿色和可持续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为32.26亿千瓦,初步估算可开发的装机容量就有2.53亿千瓦,居世界首位,与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3.78亿千瓦为同一量级
内蒙古磴口县风电场建设规划

(2006年——2010年)

一、总  论

1、规划编制的依据、目的和意义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使得能源消耗剧增,从而引发了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由于风能具有资源丰富和可再生的特点,既不会枯竭,也不会对环境构成威胁。因此,是经济绿色和可持续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为32.26亿千瓦,初步估算可开发的装机容量就有2.53亿千瓦,居世界首位,与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3.78亿千瓦为同一量级,具有形成商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资源潜力。在中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部、西北和东北的草原、戈壁滩以及东部、东南部的沿海地带和岛屿上。这些地区缺少煤炭及其他常规能源,并且冬春季节风速高、雨水少;夏季风速小,降雨多,风能和水能具有非常好的季节互补性。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风力发电开始向商业化方向发展。风电以其良好的环境效益,逐步降低的发电成本,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重要的能源支柱之一。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全区及巴市地区电力紧缺,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促进全区经济发展,缓解磴口及周边地区工业经济用电紧张的矛盾,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也为适应国家发展清洁、环保型电业的要求,充分利用磴口县丰富的风能资源,特编制磴口县2006年—2010年风电场建设规划。            

2、规划实施的范围

规划实施的范围为磴口县所辖的哈腾苏木、沙金苏木和乌兰布和沙区,总面积4077平方公里。

3、规划的期限

本规划的期限为2006—2010年。

二、磴口县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磴口县(旧称三盛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河套灌区上游黄河之滨,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9°09 ' --107°10' ,北纬40°09 '—40°57 '之间,行政隶属于巴彦淖尔市。东南与鄂尔多斯高原隔河相望,南距煤城乌海85公里,西南与阿拉善盟为邻,北与临河、杭锦后旗、乌拉特后旗山水相连,处于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与巴市的交界处,东部和南部被黄河环绕。东西长95公里,南北宽65公里,总面积4166.6平方公里,其中乌兰布和沙漠284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8.4%,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整体地形除山区外,呈东南高、西北低、逐渐倾斜,平均海拨高度1030—2046m,高程相差较大。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红柱石、白瓷石、铜等储藏丰富。

黄河流经磴口县52公里,河套灌区的水利大动脉总干渠及乌审干渠横穿县境而过,黄河水侧渗丰富。同时由于古地理环境及黄河改道,使磴口县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地下水埋深2-7米,单井出水量80-120m3/h。年均降水量仅为142.7mm,而且近80%集中在6—9月。

磴口县属于中温带性季风气候,冬春受西伯利亚蒙古高气压强烈控制,夏季受东南季风所影响,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少且变率大。磴口县多年平均气温为7.6℃,日温差较大,7-9月的温差可达14-20℃。风大沙多,地面风蚀严重,磴口地区平均风速为4.5m/s,4月份最大,历年平均最大风速为23米/秒,瞬间最大风速28米/秒,每年10月至次年6月多为西北风,7月至9月多为北风,全年扬沙日数79.6天,沙暴日20天,频繁的大风是造成土壤侵蚀的主要营力。风力一年四季几乎无间歇,俗称“三天不刮风,不叫三盛公”,是国内风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

磴口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区,现有耕地36万亩,主产小麦、玉米、油葵、甜菜等,特别是地方特产华莱士瓜、苹果梨、枸杞、甘草、蕃茄和二狼山白山羊绒等,是驰名中外的优质农畜产品。到2004年末,磴口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达到 11888元,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24.5:49.9:25.6。全县辖四镇、二乡、二苏木。另外巴市农管局的五个国营农牧场和中国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的六个实验分场也在境内。有蒙、汉、回、满等十四个民族近十五万人民在辖区内生存、生活和工作,其中农牧区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6912元和37元。全县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连创新高,先后引进蒙牛、佳格、九发、丹路、固体水、脱水菜等产业化龙头企业,拉动了全县一、二产业的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商贸市场繁荣,文化卫生、教育基础设施完善,市镇建设速度快、起点高,城镇街道整洁,绿树成荫。巴彦高勒镇已进入“五星级文明城镇”。2001年建成了全县标志性工程富源广场,这是磴口县跨入新世纪的时代形象工程,象征着磴口县在新世纪必将有新的飞跃。 

三、发展风力发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西部大开发”和自治区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

自治区制定的“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根据对多年来电力弹性系数的分析,考虑到今后自治区发展的特点,今后一段时期电力弹性系数仍将保持较高的水平,维持在1.0左右。预计到“十一五”末,巴市电力总需求为94.3197亿KWH。从目前来看,巴市对电力的需求缺口较大。因此,建设风电场对于缓解磴口县及周边地区用电紧张的矛盾具有很大意义。

2、高载能及矿产工业发展的需要

高载能工业已在巴市地区形成规模,发展势头迅猛,今后一段时期是拉动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虽受市场和变化影响,现有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和生产波动,但从长远看,巴市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发展高载能工业的众多优势,高载能工业将会长期在巴市地区发展。特别是磴口地区白瓷石、红柱石、铜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十一五”期间采矿业的快速发展,也将拉动电力需求高速增长。

    3、农、牧区经济发展的需求

    农电网改造拓宽了农村用电市场。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农电网改造,提高电力覆盖率并实施同网同价,使农村过去电价过高、供电不足、甚至不通电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用电需求潜力得到较大释放,个体工商户不断壮大,拉动了农村经济,改善了农民生活质量,空调、电视、洗衣机、电炊具等逐步普及,极大地拓宽了农村电力营销市场。随着农牧业种、养殖方式向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农牧业单位产量加大,总体用电量不断增长。

    4、居民消费用电量增长的需求

    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城镇数量的增多及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城镇公共事业的电力需求将不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步提高,使人们更注重生活的质量、舒适程度,空调、冰箱等大功率家用电器越来越普及。据有关数据显示,过去20年来平均每年的居民消费用电增速接近15%。仅北京地区空调等降温用电已超过300万千瓦时,占北京地区用电总负荷的40%左右。

5、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进程加快的需求

自治区根据自身特点,“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发展有一定基础,并具有发展潜力的能源、化工、冶金、机械行业。从总体看,自治区的工业产业结构偏重,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偏高于重工业,特别是蒙西地区工业结构以重工业和能源工业为主,工业单位产值耗电量要大大高于农牧业和服务业,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将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将使得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大,电力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进一步增强。

6、发展环保型经济的要求

风力发电不排放任何污染物质,特别是在减排CO2、SO2气体方面能起重要作用,可以替代煤产生电量,减少污染气体排放,而且风电场产生的噪音和景观问题在中国影响很小,远离居民点,所以应尽可能充分利用风能资源。

7、“西电东送”战略的影响

“西电东送”是国家实施的最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战略,内蒙古自治区依托自身煤、水、风能、区位等优势,具备建设大型发电基地的条件。“西电东送”一直是内蒙古自治区促进电力发展的重要契机,2003年蒙西电网向华北京津唐电网送电达到175万千瓦,成为京津唐电网的重要送电端之一,并为保证首都北京供电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内蒙古自治区电力工业将继续实施“西电东送”战略,努力开拓河北南部、山东、华东以及华中等地区更大范围的区外电力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继续建设大批大容量发电机组,增大“西电东送”容量。

(二)可行性

1、区位、电网优势

磴口县位于蒙西电网包头至乌海间,该地区长达300公里,仅有乌拉山电厂和海南电厂,中间地带尚无电力支撑点。此外,磴口地区属华北电网与西北电网的结合部,依托本地区丰富的风能资源,发展风力发电,对于平衡两大电网负荷、缓减电力供需矛盾,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风能资源丰富

建设风电场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能量丰富、风向稳定的风力资源。对风电场而言,风电机组年利用小时数最低要求为2000小时。当风电场风电机组平均年利用小时数达到2500小时,风电场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当风电机组平均年利用小时数超过3000小时,为优秀风电场。

  磴口县北部地处在贺兰山和狼山的风口上,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据测量,年平均风速达4.5米/秒,年≥3米/秒的时间达6800小时以上。是我国除东南沿海外,全国内陆仅有的几个风能丰富区之一。

3、具有优越的风电场址条件。

据内蒙古风电能源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做为自治区风电选厂址的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宝音图风电场址与磴口县哈腾苏木、沙金苏木、乌兰布和沙区的气候条件相似。这三个地区海拔高度类同,有效风时(3米—20米/秒区间)可达6300小时以上。从上述综合数据来看,对比自治区选定的风电场,磴口地区属于理想的风电场选址之一。

4、交通条件

京(包)兰铁路横穿县境,丹东--拉萨高速公路和110国道纵贯南北,其中的哈——磴段高速公路计划今年8月份通车,临策铁路即将开工建设,这些均为风电场建设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四、基本思路和原则

(一)基本思想    

全县电力工业发展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国家提出的能源发展绿色环保、无污染和可持续的要求,以磴口县“二次创业”战略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结合自治区资源状况和基础条件,总结近几年依托合理低电价优势迅速发展高载能工业的经验,磴口县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加快发展环保、低价的风力发电,带动建设一批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工业产业,实现电力适度超前,迅速提高磴口县及全市经济实力,到201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全县电力发展原则

1、适度超前原则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我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及优势条件,自治区、制定了大力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经济跃进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战略。可以肯定,今后几年,我区各行各业用电需求仍将维持较高速度。由于电力工业资金和技术密集的特点,以及建设周期的规律,同时考虑到电力项目在建设、审批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安排电源项目时,应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前期工作步伐,保持较大的项目储备,保证一定的开工规模。

2、靠近负荷中心的原则

根据自治区内高载能用电占区内用电40%左右的特点,2010年前自治区高载能工业将进一步快速发展,高载能用电负荷比重将大幅度增长,这期间电源项目将主要是为满足高载能工业用电需求。因此区内电源项目要靠近重点高载能工业园区和大的用电负荷,就地平衡电力电量。同时为了高载能工业的持续发展,鼓励高载能企业建设自备电厂积极推进大企业直供电。

3、单机容量划分原则

满足大电网用电需求的区内用电电源项目,纯发电的单机容量原则为2千瓦以上,选择国家推广的成熟机型。

4、节能、环保原则

为了有利于自治区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制执行节约能源。随着近几年火电的发展,我区煤炭资源储量日益减少,而且火电厂对环境污染较大,因此积极发展风电,节约煤炭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建设重点及内容

发展风力发电是我国改善能源结构,减少排放,保护环境的需要,从长远利益出发,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考虑我区实际情况和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以电网容量的2~3%,即200万KW至350万KW作为2010年发展目标是适宜的。2006—2010年计划投资240亿元,建设200万千瓦风力发电厂,新上2千瓦发电机组1000个。

六、与措施

1、加强宣传、推广力度

社会对风电和其它可再生能源对减排温室效应气体的作用还了解甚少,为此要积极致力于加快速度、加大力度地发展以风力发电为首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宣传教育,达到全民参与大力支持发展绿色能源的目的。

   2、建立、健全相应的招商引资、法规

鼓励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引进技术。创造宽松环境,支持、鼓励国内企业参与竞争。以建立风力发电的市场化机制为基本出发点,认真研究引进外资、吸引内资的策略。积极推行允许并网、收购全部电量、还本付息电价、网内摊销等各项有利措施,推动风力发电业快速发展。

3、制定出台税收优惠

减免是合理的、最有效的降低发电成本的措施,可降低成本49.88%,使风电成本降至0.21元/KWh。风力发电的成本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约占总投资的85%以上。按照我国抵扣,固定资产投资的不能抵扣。风力发电执行17%的税率,因为没有购买燃料等方面的抵扣,因此风力发电实际税负明显高于火力发电。针对风力发电上述问题,经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文件明确:对风力发电实行按应纳税额减半征收的优惠。

4、努力降低建设成本

降低风电成本的方法包括优选场址、规模开发、风电场优化设计和通过设备招标选择机型,尽量采用国内制造的部件,在达到与进口设备同等质量的条件下,争取成本下降15%,这将大大减小风电和常规煤电电价的差距。    

七、经济、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将提供“绿色”电能约50亿KWh/年,相当于可节约火力发电用煤(标准煤)165万吨,减少烟尘排放790 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000吨,减少排渣13万吨,具有可观的环境效益。

文档

磴口县风电建设规划

内蒙古磴口县风电场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一、总论1、规划编制的依据、目的和意义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使得能源消耗剧增,从而引发了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由于风能具有资源丰富和可再生的特点,既不会枯竭,也不会对环境构成威胁。因此,是经济绿色和可持续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为32.26亿千瓦,初步估算可开发的装机容量就有2.53亿千瓦,居世界首位,与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3.78亿千瓦为同一量级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