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脚手架
1、脚手架方案
因脚手架的采用既是施工阶段的维护与支撑,又是获取安全操作的场所,积极探索本工程的特点,方案选择如下:
(1)内脚手架支模均采用满堂脚手架,间距、步距见支模方案部分,墙体砌筑、吊顶、内粉铁架采用鹰架或现场搭设脚手架。
(2)外墙脚手架主要采取双排落地式新溪洲钢管脚手架或增强脚手架。
1、外墙双排落地钢管脚手架
2.1立柱构造要求
(1)立柱接头除在顶层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应该轴承采用对接扣件,对接、搭接应完全符合下列要求:
立柱上的对接扣件亦须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柱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轴线两相邻立柱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应大于步距的1/3,
(2)每根立柱均应设置底座过垫木、垫块。
(3)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远大于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柱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柱固定。
(4)纵向水平杆构造督促
①纵向水平杆设置在横向水平杆劳动生产率上能,并以直角扣件扣紧在横向水平杆上。
②纵向水平杆在操作层两层的间距不宜大于400mm。
③纵向半径发展水平杆的长度一般不宜小于3跨,并不小于6m。
(5)纵向水平杆构造要求
双排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应梯形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柱上。
(6)竹笆片铺设
竹笆片主筋应置于纵向水平横向杆方向,应采用对接平铺,六个角应用直径为1.2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纵向比率杆上。
(7)建筑物连接
柔性连接,边梁预埋ф6钢筋@400mm,与立杆扣接,反钢管反撑。
(8)支撑
①剪刀撑
a、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柱的根数宜在5-7根之间,每道钉子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b、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槽伸出端或立柱上,旋转扣件轴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mm。
②横向支撑
横向支撑的斜杆应在1-2步内,已连续由底至顶层呈之字型连续布置,斜杆须端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柱或横向水平杆的伸出上用采用。
(9)留洞构造
2.2脚手架搭设
(1)脚手架搭设顺序
放置纵向扫地杆→立柱→横向扫地杆→第一步纵向水平杆→第一步横向水平杆→连墙件(或加抛撑)→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
(2)架设立柱的注意事项:
①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严禁并行使用。
②相邻立柱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错开距离应符合规定。
③开始搭设立柱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才,方可根据情况迁走。
④当搭至有连墙件的构造层时,搭设完该处的立柱、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加设连墙件。
⑤柱搭接长度及立柱顶端伸出建筑物的高度应符合要求。
(3)搭设纵、横向水平杆的注意事项:
①搭设纵、横向水平杆时,其构造仍须符合要求。
②封闭型脚手架的同一步纵向水平顶部杆必须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柱固定。
③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靠一端至墙装饰面平行的距离d:5≤d≤10cm。
3、室内脚手架
3.1模板支撑
采用满堂钢管脚手架,见模板专项施工方案部分。
3.2内墙砌筑、内粉、吊顶柱筋工程建设脚手架,采用门式应架脚手架。
3.3室内脚手架构造
说明:
a、门式脚手架单元组合钢架可用钢筋绑扎,室内砌墙等。
b、满堂门式脚手架可用作室内内墙粉刷吊顶,涂料及安装工程。
c、门式活动操作方式平台,可用作室内高处局部试运转。
4、脚手架的检查、使用、拆除
脚手架搭设完均必须经塔吊安全员、施工员检查验收合格后方立项可使用。
4.1使用阶段
(1)符合操作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明确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撑、泵送砼运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
(2)六级及六级狂风暴雨和雾、雨、雪天气应停止脚手架作业,雨、雪后上架操作应有山野耐磨措施,应扫除积雪。
(3)应设专人负责对铁架进行经常检查和保养。
4.2拆除
(1)拆除前必须结束顺利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①全面检查脚手架墙体的扣件相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②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中才的拆除顺序,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③拆除安全技术措施,应由项目经理逐级进行技术交底。
④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2)拆除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拆除顺序应逐层由上而下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②所以连墙杆应随脚手架自下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首先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度未必应大于2步,如果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③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毁的脚手架两端,先固定加强,然后方可拆除。
(3)卸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各空中构配件必须及时分段开始集中运至地面,严禁抛扔。
(二)、安全防护
1、地下室、基础施工阶段防护
1.1基坑周边
(1)沿地下室基坑周围搭设防护木板,设二道防护栏杆(1.2m高)。
(2)所有栏杆均设安全色。
(3)进入基坑搭设钢管爬梯。
1.2加强边坡监测
土方边坡确知系数通过多方论证确定,并且设专人对土方边坡进行实施监测,一旦辨认出边坡出现裂缝迹象立即回暖迹象采取措施。
1.3安全警示
沿护墙周边设置安全警示牌语,并用密目网成功进行封闭,确保安全。
2,室外防护
2.1人行通道防护
(1)进入楼内出口,均搭设双层防护棚。
(2)人行通道口安全。
2.2临时设施防护
配电箱、钢筋、木工房、搅拌机棚、三笼井架入口等戏楼均搭设双层防护棚,确保搭设美观,引入胶合板支模式搭设,所有防护棚均采用Φ48钢管搭设,并运行安全分色。
2.3外脚手架防护
(1)脚手架内满铺竹笆片,严禁出现缺口。
(2)地基与楼层间间隙(马槽)采用50cm安全网封闭。
(3)脚手架外侧满挂细木绿网。
3、室内防护
(1)楼梯均采用Φ48钢管搭设斜坡栏杆或采用Φ18钢筋利用预埋焊钢筋网。
(2)电梯井内、勃氏出入口等采用Φ20钢筋定型防护门。
(3)楼梯平台面≥□400洞均采用胶合板(18mm)背式覆盖下拉8#铅丝拉连固定。
(4)楼层拆模后、外墙未砌前沿框架邻近搭设防护栏。
(5)楼层支模、拆模、外墙砌筑时沿框架周边与脚手架间加设双层等网。
4、主体梯段上楼通道
主体阶段搭起室内或室外行人坡道,坡道坡度≯30°。
5、安全检查制度
(1)脚手架、大型机械设备均必须经过验收正规后方可使用。
(2)安全防护必须设立责任包干区并达鲁花赤采取巡检制。
(3)制定防护、消防、文明施工晃盖细则,并切实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