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爱之舟》评课
《父爱之舟》是作者吴冠中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梦为始终,以回忆的形式述说了父亲陪伴自己成长的七个场景,通过简练平实的语言,表现出父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抒发了自己对父亲的感恩与怀念。项老师这堂课的设计与整篇课文的写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紧紧围绕“父爱”与“小船”展开。
课堂一开始,项老师便配乐播放了一组吴冠中的水墨画,还精心挑选画有小船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画作的相同之处,相机引出了作者和文章的线索——小船。
导入时,项老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吴冠中的画作中,为什么总会出现水乡小船呢?”从而勾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她又提出问题“父爱体现在哪?”,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梳理场景。
在引发研读时,项老师提示学生“吴冠中回忆的父爱,在于一只小船之上”,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船?”紧接着出示“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这句话,项老师在整堂课多次运用,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爱”与“小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学生回答这一问题时,项老师又引导学生聚焦“破旧的”,从而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为什么这只破旧的船会让我这么难忘”,相机出示学习任务: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父亲在这只小船上为我做了什么。在学生思考后,项老师通过出示三个关键句,不着痕迹地提示了学生,文章中主人公们的吃、住、行都在这只破旧的小渔船上,是因为他们家没有足够的钱去住旅店。这时项老师的设计便已经足见巧思了,更妙的是,她话题一转,让学生联系了在这三句话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关键词——节省,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童年时家境的贫寒,而这也为下文学生更好地研读“逛庙会”这一情节作出了铺垫。
在品读“逛庙会”这一情节时,项老师紧抓三处细节——去偏僻的地方吃凉粽子、吃热豆腐脑和糊万花筒,引导学生体会到了父爱的真切与深沉。
在带领学生品读完“逛庙会”的情节后,项老师为孩子们小结了这一情节中的父爱——“逛庙会”这一场景中,没有一个“爱”字,但我们从这一个个细节当中品味到了父亲深沉的爱。这深沉的爱带给我温暖,平白如画的语言,娓娓道来的是那份温暖,那份真情。然后项老师紧接而上的一句便是“这份真情也在于这只小船之上”,引导学生发现“这样的父爱也与小渔船融为一体,凝成他的小船情节”。此时配乐再次放图,与课堂伊始相互辉映,告诉学生这艘小船对于他画作上的启迪。最后,项老师出示吴冠中先生在《水乡青草育童年》中写道的话,总结了“父爱”与“小舟”之间融为一体,无法分割的关系。
项老师的课结构清晰,目标明确,围绕“父爱”与“小舟”层层深入,前后呼应,让学生在一个个场景中感触到了温暖,在细节之中品味到了真情,赤子之心为之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