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学校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根据《纲要》的要求,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义的合格公民,是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全新课题。
一、传统授课模式不能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相适应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兴趣。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二、传统模式不适应现代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七八十年代的青少年,形成了一定的效应。但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随着时代不断地变化进步的。现实中,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再加上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普遍较弱,给我们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体育课形式单调。
三、体育教学要想健康教育转变
体育教育改革,要更新教育思路,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各个学校、各门学科的共同任务,而与学生健康关系尤为密切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更应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将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拘束,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提高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认识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为学校体育教育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促进了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体育教学,课余体育训练中必须掌握基本的生理卫生知识和健康伦理与方法,课余体育训练中必须掌握基本的生理卫生知识和健康理论与方法,只有懂得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才能有可能减少或者避免伤害发生。体育教育在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练习增进身体健康的同时,还必须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人体生理机能特点,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合理的营养、作息、良好心理保健等内容。现代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一种适合每个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学校各学习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教材及教法的选择,课堂的组织形式的选取,要适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
五、为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开设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体现特色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模式上,增加课程内容的弹性和开放性,使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与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使每个在校学生在得到体育的同时,也得到健康教育。实施体育与健康,关键是改革旧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做到大纲、教材一体化,教学过程的科学、内容选择应注意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内容,运动技术教学上应使学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掌握终身受益的基本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养成保护自身健康的能力和坚持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所以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为大、中、小学生开设相互衔接的、有层次的、有针对性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并将其列为学校必修课程,对学生进行学校学习阶段的全程健康教育。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的水平,培养合格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师
目前学校体育师资队伍不仅在数量上、质量上不符合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而且在健康方面的专业教师更是为数较少,制约了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然而,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已起步,如何开设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如何运用体育的方法手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施以积极的影响,如何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等,在现阶段的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加强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在实施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要抓好体育健康教育工作。体育教师要树立健康教育观念,完善自身的健康教育工作。体育教师要树立健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行为、习惯等。另外,要开发健康教育资源中体育课程教学资源,比如体育健康课堂教学聘请校医院医生参与等,更好地优化体育课程教学,促进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