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加强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村“两委”是落实党和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任,换届后村“两委”班子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党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加强、扩大对有问题的村级自治机构的有效控制力,选举只是民主的一小部分,权威力量的支持保障与做实民主内涵都不可或缺,对利用不法手段、途径上来的和以权谋私的“村官”,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削减他们的权力,使他们不能为所欲为,对有志于为农村工作服务的优秀人才,要着重对其培养,运用小范围民主选举的办法使他们成为党的干部。
二、广泛宣传,正确引导选民民主法制意识。
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提高他们参与选举的积极性是保证换届选举成功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做好每一个层面的工作,引导村民把注意力集中到换届选举工作中来。对在家的村民,突出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基层组织选举条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实在的形式,引导他们认识换届选举的意义和作用;对外出的选民,采取指明其家人发信函、打电话等方式,将换届选举工作的准备和进展情况及时告诉他们,争取他们回乡参加选举,对不能回家现场参选的村民,依法制定严格的代票办法;对干预换届选举的宗族、帮派,坚持正面教育,多方疏导,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解答,打破他们的利益同盟。同时,注意加强对选民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珍惜法律赋于自己的权利,增强自主意识、竟争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旗帜鲜明地引导他们既按照上级的要求,又符合自己的意愿,推荐和选拔好村干部,真正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
三、严格把关,深入指导换届选举工作。
首先严格法律程序,确保换届选举工作质量。在选举实施阶段,严格程序,依法操作,并直接接受群众监督,使选举工作真正实现“阳光操作”和“阳光选举”,努力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要制定严格、详细的选举,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详细界定,大问题全市一个标准,以利增强基层工作的可操作性。在操作过程中坚持因村制宜原则、确保稳定原则和强化党组织领导原则,重点把好“三关”:一是把好选委会产生关;二是把好推选关;三是把好正式选举关。在充分调查了解、吃透上情、摸准下情的基础上,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带动、由易到难、分批实施的办法,对各村进行分类排队,渐次推进换届选举。同时,要强化监督,化解矛盾,确保换届选举工作扎实稳妥进行,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对工作做得扎实、成绩突出的进行通报表扬,对态度不端正、工作拖拉落后的予以批评。
四、摸清村清,切实化解信访问题。
在换届前,要及早开展重难点村的集中排查整顿,对排查掌握的换届选举工作可能难以开展的重点村、难点村,及时研究对策,并采取措施,分类进行集中整顿,及时化解可能影响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各类不利因素;在选举期间,要强化监督手段,镇组建工作督查组,建立观察员制度,驻村入户,对村委会选举进行实地督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村委会换届选举依法实施。驻村观察员要随时收集整理村“两委”换届中可能存在的信访苗头,上报镇,成立专题工作组靠上化解,确保不影响选举工作。对因换届选举引发群众上访的问题,责成专人负责,及时处理,能当场明确答复的当场明确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认真做好回访调查。对上访者反映的问题经调查属实的,该改正的改正,该推倒的推倒,给上访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保证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对情况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工作难度大的村,坚持不怕揭盖子,不怕捅篓子,找准症结,因村施策,采取思想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认真加以解决。
五、加强监督,努力解决村务遗留问题。
首先,对村级财务问题进行全面审计,对换届选举前的行政村财务进行审计清理。其次,强化日常村级财务审核管理,监管、审计、严查换届前不正常的村级开支。第三,强化村级组织自身监督。做好村民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严格规定在换届选举前和换届选举过程中,除必要开支外的其它开支,必须要由村民理财小组预审、村民代表讨论,全体村民公示,并由村民理财小组登记公开,做到阳光透明。
六、超前谋划,积极培养村干部后备人才。
基层党组织要把村委会选举与村级后备干伍建设结合起来,针对目前我市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年轻干部缺乏的现状,在充分尊重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坚持群众公认和组织考察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向经济能人、年轻人和高学历人才倾斜,通过实施双向培养,努力建立村后备干伍,即把优秀青年和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党员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并结合发展党员工作对后备干部实行跟踪培养教育,按照“在实践中培养,培养为了实践”的原则,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工作职责,明确帮带责任人,明确培养方向;同时,按照在职干部的标准,积极组织后备干部参加各级各类法规培训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开阔视野,不断提高知识积累水平,为村后备干部更好的适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提高素质,不断加强对当选干部的培训。
一是完善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以党校为龙头、以乡镇为依托,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为载体,以农村党员活动室为辐射点,建立经常性的党员干部教育机制,形成市、镇、村三级联动的教育培训纲络。二是以学习先进典型、先进事迹为契机,切实解决群众观念不强、宗旨意识淡化、工作方法简单等伤害群众情感的问题。三是组织党员干部学业务、练技术,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解决一部分党员干部不愿带头、不会带头、带不起头的问题。四是突出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善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学会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解决群众纠纷,维护农村稳定,做学法、用法、守法的带头人。通过系列培训,切实增强村“两委”干部的群众观念、观念和法制观念,提高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办事能力,提高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支部、村主任的综合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