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块一高频语言近义词积累(早上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
[安闲 安适]安闲重在“闲”——心中无所牵挂;安适重在“适”——舒适,惬意。
[安置 安顿 安排]“安置”重在于“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又指安置亲属、行李、灾民等;“安顿”着重在于“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安排”着重于“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趁火打劫:趁别人有危难时去捞好处。亦作“趁火抢劫”。
浑水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机会攫取不正当利益。
顺手牵羊: 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现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
模块二经典名言语言素材积累(早读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
4、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注释】选择《史记 魏世家》。思:思慕,怀念。乱:混乱,。
【译文】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注释】
选自《史记 管宴列传》。仓廪:仓库。实:充实。荣辱:光荣和耻辱。
【译文】
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注释】选自《史记 淮阴侯列传》。智:聪明,智慧。虑:思考,谋划。愚:蠢笨,无知。得:得到,获得。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前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模块三时代经典人物事件素材积累(概括人物事件积累分析观点启迪思路拓展)
以“三个功夫”提升学习效果
徐 川
2019年08月23日05: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重视学习是我们党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真正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通过下苦功夫、真功夫、细功夫,不断积累、不懈坚持,真正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学习要下苦功夫。学习需要聚精会神、宁静致远,拂去心头杂念、安守精神家园,沉下心来通读苦读。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学习不是贴“标签”,要力戒形式主义、速成主义,不能总想着“一口吃成胖子”。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学有所悟、学有所得。精研文本是开展理论学习和提升理论境界的重要途径,文本的背后是思想观点、逻辑脉络和行文旨趣,呈现的是思想魅力、文化魅力。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通过逐字逐句,反复研习,既要宏观把握、又要微观剖析,既要横向比较,又要纵向贯通,既要明晰全面,又要把握重点,寻求心灵的共鸣和思想的共振。
学习要下真功夫。理论学习不仅要重视文本,也要回到现实,让理论与现实相互激荡。理论学习不能纸上谈兵,也不能坐而论道,最终要把学习成效切实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一方面,要解决真难题,瞄准问题、对准症结,以刀刃向内的自我精神,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另一方面,要投入真感情。为什么有人能在墨水中品尝出“真理的味道”?就是在理论学习中投入了感情,深刻体会到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理解了党人以身许党、舍身为国的高尚情怀,激发了党人的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
学习要下细功夫。理论学习不仅要继承发扬我们党优良的学习传统、学习方法和学习作风,还要结合时代发展、技术进步,善于把握形势、更新观念、改变方法,用一些细功夫帮助提升学习质量。比如要历史地、联系地把握党的创新理论之精髓要义、时代特征,正确地、客观地体会其中蕴含的立场和观点。再比如要善于取长补短,打开学习的“围墙”,破除思想的“藩篱”,汲取他人的智慧。既要向先进榜样“对标找差”,在寻找差距中进步,在相互切磋中提高,也要向广大群众“拜师取经”,到田间、街巷、车间去,向群众问道、向百姓求教。又比如保持与时俱进,充分把握互联息的契机,活用、巧用先进技术,营造同时学习、随时交流、及时反馈的学习氛围,有效运用有声书、微视频、动漫、H5等产品,创造性转化学习内容,使学习形式变得更加生动、立体、多元,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模块四古典诗歌积累(早读必背作文必用点亮诗意人生)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宋代: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译文
伊尹和吕尚两人曾是农夫和渔翁,他们曾经历所有的穷困而发达。如果不是汤王、文王发现并重用,他俩也就老死山野了。汤武二帝虽然是偶遇贤臣,使得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谈笑中建起了王业。可是直到千载之后的今天,伊、吕两人的功劳又有谁敢与其争比!
赏析
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处。
起句“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伊尹,原名挚;尹,是他后来所担任的官职。传说他是伊水旁的一个弃婴,以“伊为氏,曾佣耕于莘(《孟子·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莘,古国名,其地在今河南开封附近),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他作为陪嫁而随着归属于商,后来得到汤王的重用,才有了作为。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传说他直到晚年还是因顿不堪,只得垂钓于渭水之滨,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猎,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辅文王,继佐武王,终于成就了灭商兴周之大业。伊、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度过了困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所以说他们“历遍穷通”;吕尚显达的时候,年岁已老了,所以称作“衰翁”。封建时代的士人由穷到通,总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侥幸成分,也就是说,能够由穷到通的毕竟是少数,此并言“伊吕两衰翁”,伊尹佐汤时年老下否,书无明文,此是连类而及。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若使当时身不遇”。作者颇有自许之意。“若使”即假如。当伊、吕为耕佣、钓叟之时,假如不遇商汤、周文,则英雄终将老死岩壑。伊、吕是值得庆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运却是大可惋惜的,因为那些人没有被发现、被赏识、被任用机会,他们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没了的英雄。
下片,“汤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经点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够遇合,那就会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对人作而万物睹。”意思是说,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随着虎出出,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末,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伊、吕有真实的本领,果然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这样,才真正称得起是人才。因这这是问题的实质之所在,所以“兴王”一句在全词中是很有分量的。结尾,也是对这一句的引申,说伊、吕不仅功盖当世,至今超越千载,也没有人能够与之匹敌。在歌颂伊、吕的不朽功业的背后,伊、吕的遭适明主和建立功业对于王安石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从中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
模块五文化常识(考试必考,知识点必掌握)
《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
1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12.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13.公姥:公公和婆婆。
14.适:出嫁。(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
15.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16.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17.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18.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
19.建安:汉献帝年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