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教学媒体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
3、青少年期一般指( )岁。
A.6~12 B.11~18
C.6~18 D.10~20
4、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5、下列不属于意义学习的条件的一项是( )。
A.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B.学习者认知结构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C.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并使两者相互作用
D.学习材料要高于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6、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记忆效果最好。
A.100 B.150
C.200 D.50
7、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A.联结阶段 B.认知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熟练阶段
8、关于人的学习工作中精神状态和注意力的变化模式,说法错误的一种是( )。
A.先高后低 B.中间高两头低
C.先低后高 D.中间低两头高
9、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
10、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认知与情感成分
11、( )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A.学校 B.家庭
C.社会 D.工作单位
12、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3、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属于结构的创设的是( )。
A.规定 B.理解
C.协助 D.同情
14、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
15、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 )。
A.系统性 B.预见性 C.结构性 D.实效性
16、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
A.信任感 B.自我同一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 )。
A.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B.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社会环境
C.父母性格、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D.家庭教养模式、校风校纪、同辈群体
18、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把强化分成(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19、引导个体的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 )。
A.内驱力 B.需要
C.期望 D.诱因
20、下列提问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是( )。
A.武汉市是否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 B.请说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C.假如太阳请假,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D.什么是心理学
二、填空题
21、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里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______,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22、如果学生把教师看做是______,教师必须言行一致、幽默、开朗、守纪律等。
23、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______,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24、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______。
25、“身教重于言教”是______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26、当学完单词football(足球)之后,再学习ball(球)时,学生觉得很容易掌握,这种迁移叫______。
27、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______和______,前者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后者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28、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______与______。
29、将“飞机——箱子”想象为“飞机穿过箱子”运用的是______。
30、提出假设常用的方法是算法式和______。
三、简答题
31、简述技能的基本特征。
32、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
33、简述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
34、如何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35、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四、论述题
36、论述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般内容。
37、为了使会谈富有成效,教师应该注意哪些专门的技术?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的组织教学,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
2、B
[解析]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3、B
[解析] 青少年期包括少年期(11、12岁~14、15岁)和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
4、B
[解析]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5、D
[解析] A属于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B、C属于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
6、B
[解析] 过度学习不意味复习次数越多越好。150%时,效果最好。
7、B
[解析] 认知阶段是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
8、D
[解析] 一般存在三种模式:先高后低、中间高两头低和先低后高。
9、C
[解析] 根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启发式。
10、B
[解析] 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11、A
[解析] 在日常教学中可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12、C
[解析] 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掌握。
13、A
[解析] 教师促成的纪律有结构的创设和体贴,BCD属体贴,规定是结构创设。14、C
15、B
[解析] 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以学生为中心并有预见性。
16、B
[解析] 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中学阶段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自我同一感。
17、A
[解析]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C
[解析] 根据不同的标准,强化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①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②根据人类行为受强化影响的程度,可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③根据时间间隔,可分为连续式强化和间隔式强化;④根据强化物的性质,可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⑤根据强化的来源,可分为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
19、D
[解析]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20、C
[解析] 分散思维是指思考问题时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分散思维的主要功能是求异与创新。
二、填空题
21、环境
22、模范公民
23、情感体验
24、惩罚
25、替代性强化
26、正迁移
27、感性知识 理性知识
28、集中练习 分散练习
29、视觉联想
30、启发式
三、简答题
31、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它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第三,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2、(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33、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6)具有性。
34、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35、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最后,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四、论述题
36、(1)学习时间管理:首先,统筹安排学习时间;其次,高效利用最佳时间;再次,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学习环境的设置:首先,注意调节自然条件;其次,要设计好学习空间。
(3)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
(4)学习工具的利用:要善于利用参考资料、工具书、图书馆、广播电视以及电脑与网络等。
(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善于利用老师的帮助以及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讨论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7、(1)倾听,倾听是专注而主动的获取信息的过程。
(2)鼓励,在会谈中,辅导教师可以向对方提供鼓励信息。
(3)询问,多提开放式问题,还要问看法与感受。
(4)反映,反映就是辅导教师将受辅导学生表达出的思想、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以协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5)澄清,辅导教师应帮助对方整理思想。
(6)面质,协助当事人弄清自己的真实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