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考试次数的建议:
大型考试不要太多,从暑假补课后的考试(这次是放在九月份考的)开始,高三第一学期月考一次、期中考试、嘉兴市基础测试、期终考试(杭州卷),高三第二学期有一次月考及一模、二模、三模,这么多次考试已经完全足够,甚至个人认为还可以减少几次,如两个学期中均可再去掉一次月考。
(二)考试组织的建议:
大型考试要认识组织,严格要求,对考试态度、考试纪律、考试流程、答题规范、批改统计都要以高考的规范来要求,考完后要仔细分析,发现学生的问题和缺点,以确定下一阶段的复习重点。
(三)试卷难度及建议:
1、从今年高考的情况来看,本届学生考试所采用的所有嘉兴物理试卷(或理综的物理部分)难度均偏低。难度低有益的一面是学生能做,不至于太绝望,有积极性;有害的一面是给了一些学生错觉,以为高考就那么简单。尤其是一模、二模以后,很多原来感到考二本很危险的学生突然觉得自己二本很稳了,当时以为是通过努力进步了,但实际上并不如此。一方面这可能也会导致复习时部分学生放松;另一方面,高考一考,回到起点,深受打击。而且导致学生临场时心理上感到猝不及防,导致一些学生发挥失常。所以,模拟卷难度过低,是否有利?是很难说的。具体建议:
①从高三的第一次考试开始,试题难度应逐步上升,然后保持在一个适当的程度(至少跟高考持平吧)。当然,不管是自己命题或用别人的卷子,把握难度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至少朝着这个目标去做。
②如果以后嘉兴卷子还是这样简单,个人认为,模拟考试的试卷,可以采用杭州卷。今年省里命题,我认为用杭州卷是有必要的。
2、周六下午的理综考试。从第二学期开始,我们学校每周六下午进行理综考试。理综确实需要训练,因为这样形式的考试高一、高二都没有,对试卷的形式、内容等学生要有一个熟悉过程,考试的策略也有个形成的过程。
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要考就要认真对待,次数可适当减少,质量必须要提升。上半年我们学校是每个星期者考,学生比较疲劳,学生也疲于应付,起不到训练的效果。还有当时的考试时间安排也不是很合理,周六下午开考时间太早,非常仓促,老师、学生没有时间作好准备。我的建立,除安排统一考试以外的周六下午,可安排给理综各科老师进行单科的训练和讲评,这样考试内容少、周期短、反馈迅速——周期长、反馈慢是理综考试的一大问题。
三、高三一年物理复习在时间分段上的安排
(一)分段情况
1、暑假补课阶段:基本完成物理第三册的内容。
2、高三上学期—高三下学期1-2周:第一轮复习。地毯式轰炸,按章节进行,以《导与练》为教材,以知识点为线索,以做习题、讲习题为主要授课内容。
3、高三下学期第3周以后:第二轮复习。
第一阶段:参考《导与练》第二轮,以《短平快》的训练和讲解为主要内容,将各部分内容快速扫描了一遍。
第二阶段:热、光、原选择题专题训练,以《导与练》《短平快》为主要参考书。实验题专题训练,以《导与练》(第二轮)为主要参考书。
第三阶段:计算题专题训练,具体分为力和运动、功和能、动量,带电粒子的运动、电磁感应和电路四个专题,以自己编的练习(90-99年的高考真题,加上其他一些题目)为主要参考资料。
第四阶段:高考模拟训练。自编及选择了一些高考模拟题(仅物理部分),对学生进行限时训练。 5月15日以后,给学生训练了04-07年的浙江省高考理综卷的物理部分。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找气氛、感觉、状态,指导学生调整、保持状态。
(二)反思:
1、第一轮复习:
失误:基础重视不够。第一轮复习时虽然强调了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方法,但强调的不够,缺乏针对性的措施和手段,使复习成为纯粹习题训练(对学生来说)。
经验教训:现在看来,第一轮复习应该非常注重基础,以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的理解为主要目标(先记住,再理解)。知识点要一个一个讲,甚至要让学生背书、默写等。总之要让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等做到能“讲出来、讲得对”。进行一定量的习题训练与讲解,训练与讲解要遵循“巩固、理解基本概念、规律”的宗旨,不能为练习而练习,漫无目的,任务观点。
2、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很值得研究,关键的是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来确定复习重点和难度。根据这次复习的经验,对第二轮复习提出如下思路——很不成熟的。
第一阶段.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习题训练,习题首先用近几年高考题汇编(按专题进行汇编)。复习目的:除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以外,着重培养学生审题和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受力分析、过程分析是重中之重。
如果时间允许,这一阶段还可分为两个小阶段,就是按专题从头到尾来两遍:第一遍以章节为主线,第二遍以题型为主线。
按高考题型分专题:
选择题:热、光、原、波、力、电(力和电可进一步细化)
实验题:电、力、光、热
计算题专题:力和运动、功和能、动量,带电粒子的运动、电磁感应和电路。
第二阶段:高考模拟训练。可以用订的资料,或各地模拟卷,也可以自编一部分模拟题,以8+4的形式,边考边讲,除了讲题目,还要进行临场应试指导。主要目的:查漏补缺,考试状态训练,即临场训练。
第三阶段:近三年高考卷练习。主要目的:找气氛、感觉、状态,指导学生调整、保持状态。
四、各章节内容上的处理、重点章节的把握
第一轮的基本思路没有太多可变动的,主要是第二轮,建议:
1、受力分析、过程分析、力学基础(牛顿定律、功能关系、动量问题)是永远的重点,整个复习过程都要突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应用。所有的技巧、口决都是雕虫小技,应试策略是标不是本,复习要抓住根本,就是最终要回归到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和基本方法。
2、从第二轮一开始就是高考卷试题类型来确定专题复习,也就是进行题型专题复习(详细的上面已经说过)。
3、懂得取舍:有些内容确实是很重要的,比如动量和能量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深奥难懂,耗时多、收效慢,对重点班和普通班,完全可舍弃,以省下时间来复习容易有收效的内容。感觉上经过高三一年的复习,部分学生的水平下降的。归结其原因是长时间钻在难题里,导致一些基础的东西逐渐忘却,而最终难题又没有钻通。个人认为,择优班对一些特别难的内容,还可以再舍弃一些。
注意:不是舍弃难度,而是舍弃一些内容。要讲的内容,难度必须上去。高考的难度摆在那里,没有办法的。具体舍哪些,舍多少要根据学生情况来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