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第Ⅰ卷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或填到第Ⅱ卷中相应的答题表内,考试结束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共32分)
一、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电器中,应用了电磁感应原理的是
A.蓄电池 B.发电机
C.电熨斗 D.电磁铁
2.许多楼道照明灯具有这样的功能:天黑时,出现声音它就开启;而在白天,即使有声音它也没有反应,它的控制电路中接入了哪几种传感器?
A.温度传感器 B.光传感器
C.声音传感器 D.热传感器
3.对于理想变压器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变压器是利用互感现象制成的
B.变压器可以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
C.变压器工作时输出功率有时大于输入功率
D.变压器工作时输入功率保持不变,而输出功率则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
4.在一通电长直导线附近放置一个导线圆环.当长直导线中的电流减小时,下列图中导线圆环里会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甲)长直导线穿过导线环中心,并和导线环所在平面垂直
(乙) 导线环左右对称地放在长直导线的一侧
(丙)长直导线放在导线环旁边
A.只有甲 B.只有乙和丙
C.只有丙 D.只有甲和丙
5.一交变电流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该交变电流瞬时值表达式为i=10sin314t(A)
B.该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 Hz
C.该交电变流通过10Ω电阻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为100W
D.用电流表测该交变电流其示数为10A
6.如图,闭合线圈上方有一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磁铁的N极朝下.当线圈竖直向下运动时
A.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
B.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
C.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
D.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
7.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热器,分别通有如图所示的交变电流i1、i2,它们的电功率之比为2:1,则Im1与Im2之比为
A.1︰1
B.︰1
C.2︰1
D.4︰1
8.如图所示,一闭合金属圆环处在垂直圆环平面的匀强磁场中.若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按图示规律变化,设图中磁感应强度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为正方向,环中感应电流沿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若用Φ表示穿过金属圆环的磁通量的大小,e表示金属圆环中的感应电动势,i表示金属圆环中的感应电流,Q表示电流通过金属圆环产生的热量,则它们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8分)
二、本题共4个小题,除第12题6分外,其余小题每题4分,共18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9.如图所示的是为纪念发现“磁生电”现象的物理学家 而发行的一枚邮票,该发现导致了世界上第一台 机的产生,从而把人类社会带进了电气化时代.
10.如图所示,闭合导线框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将它从图示位置匀速拉出匀强磁场.若第一次用t1时间拉出,外力所做的功为W1,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为q1;第二次用t2时间拉出,外力所做的功为W2,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为q2,若t2>t1,则W1 W2,q1 q2.(填“>”、“=”或“<”)
11.现将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带铁芯的线圈A、不带铁芯的线圈B、电流计及开关如下图连接.在开关闭合、线圈A放在线圈B中的情况下,某同学发现当他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左加速滑动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圈A向上移动或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P向右加速滑动都能引起电流计指针左偏
B.线圈A中铁芯向上拔出或断开开关,都能引起电流计指针右偏
C.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匀速向左或匀速向右滑动,都能使电流计指针静止在
D.因为线圈A、线圈B的绕线方向未知,故无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方向
12.在“研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实验中,如下图甲所示,把条形磁铁插入或者拔出闭合线圈的过程,线圈的面积尽管没有变化,但是线圈内的磁场强弱发生了变化,此时闭合线圈中______感应电流(填“有”或“无”).继续做如下图乙所示的实验,当导体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尽管磁场的强弱没有变化,但是闭合回路的面积发生了变化,此时回路中______感应电流(填“有”或“无”).因为不管是磁场强弱发生变化,还是回路面积发生变化,都是穿过线圈所围面积
的 发生了变化.这种观察总结的方法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即归纳法.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4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2分)某小型水电站的电能输送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P=80kw,输出电压为U1=250V,输电线总电阻r=10Ω,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1: n2=1:40;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3、n4(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要使额定电压为220V的用电器正常工作,求:
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U2;
输电线路上损耗的功率△P;
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3:n4为多大?
14.(12分)如图所示,有两根相距L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cd、ef与水平面成θ角固定放置,底端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在轨道平面内有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轨道平面斜向上.导轨上有一平行于ce并与导轨垂直的金属杆ab,质量为m.在沿导轨平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金属杆ab从底端ce由静止沿导轨向上运动,当速度达到最大值v后,撤去拉力F,求: (导轨足够长,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均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刚撤去外力F时金属杆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与方向;
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若最后ab杆又沿导轨匀速回到ce端,此时金属杆的速度为多大?
四、选修3-3部分. 本题共4小题,共18分.
15.(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
A.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整个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B.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C.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大,因此内能一定大
D.理想气体在等温变化时,内能不变,因而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
16.(3分)当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为r0时,正好处于平衡状态.下面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它们之间只有斥力作用
B.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它们之间只有引力作用
C.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它们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的作用,且斥力大于引力
D.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r0时,它们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的作用,且引力大于斥力
17.(4分)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内的气体 热量,内能 .
18.(8分)汽车行驶时轮胎的胎压太高容易造成爆胎事故.已知某型号轮胎正常工作时的最高温度为90℃,最高胎压不超过3.5atm,那么在t=20℃时给该轮胎充气,求:(设轮胎容积不变)
充气后的胎压应不超过多少才能保证安全?
温度升高时说明气体压强变化的微观原因.
高二模块检测物理试题参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有错选或不选不得0分,选不全的得2分.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答案 | B | BC | A | C | AB | C | A | AC |
9.法拉第,发电(每空2分) 10. >,=(每空2分) 11.B(4分) 12.有(2分), 有(2分)、磁通量(2分)
三、本题共2小题,共22分.
13.解:由 解得: …………(2分)
输电线上的电流 …………(1分)
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为 …………(2分)
导线上损失的电压为…………(1分)
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为…………(2分)
则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之匝数之比为 …………(2分)
14.解:当ab杆沿导轨上滑达到最大速度v时,其受力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可知:
…………(1分)
所以安培力的大小为…………(1分)
安培力的方向为垂直ab棒沿斜面向下…………(1分)
…………(1分) …………(1分)
解得…………(2分)
…………(1分)
…………(1分) …………(1分)
由以上两式解得…………(2分)
四、选做题(36分).
(一)选修3-3部分. 本题共4小题,共18分.
15.B(3分) 16.C(3分) 17.吸收,不变(每空2分)
18.解析:由于轮胎容积不变,轮胎内气体做等容变化。
设在T1=293K时充气后的胎压为P1,根据查理定律
…………(2分) 解得: …………(2分)
气体体积不变,分子密集程度不变,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导致气体压强增大.…………(4分)
(二)选修3-4部分. 本题共4小题,共18分.
19.A(3分) 20.B(3分) 21.c/n,λ/n(每空2分)
22.解:(1)由图象可知:波长λ=8m. …………(1分)
在△t=0.05s内波传播的距离为=2m,…………(1分)
则波速m/s. …………(2分)
(2)图略(反转的余弦曲线)…………(4分)
(三)选修3-5部分. 本题共4小题,共18分.
23.A(3分) 24.B(3分) 25. (2分), (2分)
26.解:取甲碰前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对系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有
(1) …………(2分)
解得 …………(1分)
运动方向与乙原来的运动方向相同(或与甲原来的运动方向相反)…………(1分)
(2) …………(2分)
解得(1分)…………(1分)
方向与乙撞前(或甲撞后)的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甲撞前的运动方向相同)……(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