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龙沙镇小学五年级的江黄燕,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心中的中国精神》。
如果你问我中国精神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找啊找,幼小时的我,牵着妈妈的手,我问妈妈,妈妈说:“中国精神,她在蓝蓝的天空上,在森林和大海中,在我们踩着的土地里。”我一脸茫然地望着妈妈。
找啊找,上小学了,指着课本上的“中国精神”四字说:“请您告诉我,什么叫‘中国精神’?老师启发地说,“我的孩子,你应该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精神的。”
我点点头:“是的。”
“其实,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精神。”老师继续说,“具体到中国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中国精神’。”我还是不懂。
找啊找,那是初夏时节。一天,天气不佳,风里夹着密集的雨点,让人难以抬头。我从学校出来,心里正诅咒这该死的天气,忽然听到一阵碰撞声。我循声望去,原来是街上的一辆自行车被风刮倒,压倒了一大排‘同类’,约摸30辆。
这时,正逢一位老爷爷路过,他把手里的伞放在一旁,弯腰屈背把自行车一辆辆扶起,我连忙奔过去,和老爷爷一起扶车。
扶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车又笨又重,有的几辆车龙头、横档插在了一起,还有的撑脚也不牢靠,刚扶正又倒了下来,好不容易才扶起来几辆。
一些过路人看到,也都走来,投入了扶车的行列。一个、二个、三个… …有中年人,青年人,也有和我一样稚气未脱的孩子。他们的头发湿了,雨水顺着脸颊流下,模糊了镜片,弄湿了衣衫,也顾不得擦一擦,放在一旁的伞被风吹翻了,也顾不得拾一拾。一群陌生人就这样聚集在一起,连身边是谁也顾不得看一眼。
30多辆自行车又整齐地“站”在一排。风雨似乎小了些。当人们拿起伞,准备离去的时候,有一辆车的主人来了,他望着那辆刚被扶起的车,连声说:“谢谢,谢谢了”……
相聚是那样短暂,分手又是如此匆忙!望着那一个个即将消失在雨幕中的背影,我恍然大悟:“那不正是我苦苦寻找的‘中国精神’吗?”
找啊找,5 .12大地震,所有人的目光始终被电视牵扯,那一刻,我明白了,原来,您在国人心痛的目光里,您在子弟兵们翻找每一片废墟、竭力抢救的身影里,您在那一个个捐款箱里和那点点祝福的烛光里,
08奥运,每一次欢呼,每一次夺冠,那一刻,我明白了,原来您在我们仰望着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殷切目光里,您在国人的每一次加油的喊声里,您就在世人赞赏的目光里!
在我校开展的“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的活动中。我找到了中国精神无处不在:在古风与乐府、律诗与散曲中;在京剧与秦腔、梆子与鼓词的音韵里;在方志敏身上的那份清贫中;在刘志丹胸前的那块补丁里;在焦裕禄窗前的那盏油灯中;在孔繁森雪原上留下的那串脚印里;在“天路”上的一道铁轨上;在南水北调中的一泓清泉中。
啊,我心中的中国精神,原来您叫团结互助,叫勤俭节约,叫勤劳与奉献,叫自强不息,叫开拓与创新… …您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指导老师:朱小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