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胡巧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4期
摘要:当前,我国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类媒体正朝着媒介融合的方向发展,新的社会格局已初步形成。“众生喧哗”是当前环境的常态,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社会风险系数逐渐上升。各地及事企业单位都在通过新旧媒体结合的方式,建立起自己官方媒体传播平台,力争在场中抢占一席之地,这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引导网络舆情向好发展提供了途径。但在“人人都是记者”的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基于融媒体背景下如何引导网络舆情向好发展的方法和策略作简要分析,希望能给读者以启迪。
关键词:媒体融合;网络舆情;环境;引导;策略
党的以来,总多次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舆情的特点也随之改变,参与主体扩大化、传播机制复杂化、网民情绪化等现状已成为机构、公共服务部门及个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何借助新媒体力量来掌握意识形态的工作主導权,提高传播力,提升引导力,对各级及部门来说都是一次机遇和挑战。
一、融媒体形成社会新格局
(一)“媒体融合”的来源及现状
“媒体融合”最早是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其最终的目的是要求媒体能够打破彼此之间的形态差异,形成媒介形态的大融合。这就意味着每一个媒介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评论者。在全球化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大范围的融媒体进程已然是一种必然趋势,尤其是网络媒体这一重要传播领域的强劲兴起,直接促进了我国媒体融合的步伐,如今媒介融合已然成为了一项国家战略。
(二)社会新格局的日益形成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已达8.29亿,其中手机网民为8.17亿。可以说,每个人都身处网络,都在社会的洪流中,都不自主的受到了网络的影响。
二、当前引导情况
(一)融媒体已是引导的战略要地
1.搭建媒体矩阵,加强引导
2018年是中国新闻业面临喧嚣态势不断寻求理性和探索发展的一年,融媒体建设走在前列,专业媒体在转型中分化发展,自媒体参与热点新闻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党媒依托媒体矩阵建设媒体平台,各级也紧跟步伐,开通官方发布渠道,开发专属APP,打造全方位新闻发布、综合信息发布、便民服务等平台,增强正面宣传及引导。
2.机构媒体聚焦民众互动
2018年政务机构媒体发展呈现新趋势,继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微头条后,政务短视频账号快速兴起,由此催生出视频化政务机构媒体的新类型。据悉,目前已有2万多家政务号入住抖音短视频,科学配置资源、加强交流互动、努力打造多元化产品以满意公众需求正成为机构媒体运营发展的方向和常态。
3.自媒体彰显社会动员能力
在2018年一些热点事件和话题中,自媒体发挥了议程设置和动员的重要功能。相比传统媒体新闻报道,自媒体以个体视角、细节、情感多个维度激发了公众情绪,进行了社会动员的传播效用。
(二)融媒体带来引导的新机遇
1.网络意见人士发挥引导作用
所谓网络意见人士,就是活跃在网络上的一群热衷关注社会时事的人,对国家发展及社会事件有独到简介,大多是学者,各行业的专家等,他们在社会热点事件中发表的言论对于的引导起这重要作用。
2.网络社会对现实世界的影响日益增强
随着融媒体的发展,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的互动性不断增强,相互影响作用。媒介融合条件下,用户会自觉寻找志趣相投的个体或群体,以形成相对稳固的网络关系社区。此类社区的建立和运行,不仅可以增进个体及群体之间的交流互动,更能增强网络社会对现实世界的实际影响。
三、媒介融合时代引导的发展策略
(一)提升公职人员媒介素养,守护好主流阵地
善于通过网络听取民声、了解,并积极、及时、准确、恰当地回应公众质疑,已成为新时代部门、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同时,做好党和国家的宣传工作,创造更多更好“接地气”的宣传产品,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得懂、好理解、能接受、易落实。
(二)培养主流意见人士,搭建信息互通桥梁
各级应重视、听取网络意见人士的言论和建议,借助网络影响力大的意见人士来引导社会,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要加强与网络意见人士的信息互通,提升官方发布的权威性,可信性及影响力,让这些人自觉成为国家传播和表达的良好中介,让主流意识的网络宣传引导事半功倍。
(三)提升网评队伍质量,提高网络引领力量
加强网评队伍建设,牢牢占领阵地,发挥网评队伍的广泛性的带领作用,以真知灼见来帮助群众理解、了解、正确引导。在和网民之间架起一座坚固的沟通桥梁,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四)控制网络谣言,降低社会风险
各级党政部门需不断提高站位,积极完善预警机制,提升网络谣言的监督功能,加速地区性互联网法规建设,搭建畅通的与公众信息沟通渠道。发挥主流媒体的主力军作用,有效斩断网络谣言的传播途径。在网络谣言的萌芽阶段就迅速遏制,依法处置谣言散布者,将谣言造成的社会风险降至最低。
四、结语
在媒介融合的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的引导应该从多个角度考量制定应对策略,随机应变,分析解决。各级及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关注舆情走向,控制负面,积极保持与主流媒体的长期合作,充分发挥好网络意见人士的社会作用,善于通过多途径多方式进行引导。同时要注重公务人员政治素质、舆情素养的提升,为进一步建设网络强国、营造干净的网络环境,发挥网络为民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鹏.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广播电视引导的现状及对策[J].当代电视,2017(03):66-68.
[2]谢贤州.媒介融合背景下纸媒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引导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林伟梁.刍议媒介融合背景下纸媒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引导作用[J].视听,2017(12):145-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