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论语》十二章学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22:39:23
文档

《论语》十二章学案

高一《论语》十二章学案一、《论语》《论语》是记载的语录,一共二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和《》,并称“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五经”)二、理解重要字词1、敏于事而慎于言2、就有道而正焉3、如礼何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5、质胜文则野6、士不可以不弘毅7、譬如为山,未成一篑8、请问其目9、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0、死而后已,不亦
推荐度:
导读高一《论语》十二章学案一、《论语》《论语》是记载的语录,一共二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和《》,并称“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五经”)二、理解重要字词1、敏于事而慎于言2、就有道而正焉3、如礼何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5、质胜文则野6、士不可以不弘毅7、譬如为山,未成一篑8、请问其目9、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0、死而后已,不亦
高一《论语》十二章学案

一、《论语》

《论语》是记载                的语录,一共二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         。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      》、《论语》和《     》,并称“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五经”)

二、理解重要字词

1、敏于事而慎于言

2、就有道而正焉

3、如 礼 何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质胜文则野

6、士不可以不弘毅

7、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8、请问其目

9、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0、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三、情境默写

1、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表达做事要勤勉,做人接近有道德的人的句子:       ,      。

2、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    ?     ,    ?

3、在《论语·里仁》篇里孔子用“         ,            ”鼓励人们就算死也应该追求真理和道义。

4、表现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           。

5、在《论语·里仁》篇里孔子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        ,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

6、《论语·里仁》篇关于贤与不贤的名言“        ,       ”,与《论语·述尔》篇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句式与取意类同的句子。

7、《论语·雍也篇》中孔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

8、曾子以 “          ,          ” 两句表明士人应心胸宽阔,意志坚强, 因为身负重任而路途遥远。 

9、士要把实行和弘扬仁作为自己的人生的使命,并为此要奋斗终生,死而后已是:           ,        ?           ,        ?

10、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      。

11、孔子认为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        ,      ,       ”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具备这三个品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12、克己复礼就可以称为“仁”的句子:            ,              。

13、克己复礼就是人们通过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              。

14、如何做到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         ,         ,         ,         。

15、(1)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       ,       ;

(2)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             ,                。

(3)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能做到“             ,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16、孔子认为读《诗经》的作用是   ,   ,    ,     ,    。

四、《论语》名句积累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高一《论语》十二章情境默写答案

三、情境默写

1、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表达做事要勤勉,做人接近有道德的人的句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

2、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在《论语·里仁》篇里孔子用“(朝闻道,夕死可矣。)”鼓励人们就算死也应该追求真理和道义。

4、表现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朝闻道,夕死可矣。)

5、在《论语·里仁》篇里孔子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

6、《论语·里仁》篇关于贤与不贤的名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与《论语·述尔》篇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句式与取意类同的句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论语·雍也篇》中孔子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来说明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

8、曾子以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两句表明士人应心胸宽阔,意志坚强,因为身负重任而路途遥远。 

9、士要把实行和弘扬仁作为自己的人生的使命,并为此要奋斗终生,死而后已是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11、孔子认为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个品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12、克己复礼就可以称为“仁”的句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3、克己复礼就是人们通过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4、如何做到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5、(1)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16、孔子认为读《诗经》的作用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一、《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 (言行)的语录,一共二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并称“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五经”)

二、理解重要字词

1、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

2、就有道而正焉:靠近,看齐

3、如 礼何:对……怎么样(固定句式)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知道,明白

5、质胜文则野:朴实,自然,无修饰的;文采,经过修饰的

6、士不可以不弘毅:坚强而有力量

7、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筐

8、请问其目:条目

9、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聪明;从事,实行

10、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停止

文档

《论语》十二章学案

高一《论语》十二章学案一、《论语》《论语》是记载的语录,一共二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和《》,并称“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五经”)二、理解重要字词1、敏于事而慎于言2、就有道而正焉3、如礼何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5、质胜文则野6、士不可以不弘毅7、譬如为山,未成一篑8、请问其目9、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0、死而后已,不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