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现当代文学期末总结资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22:39:14
文档

现当代文学期末总结资料

现当代文学大二上一、填空题。1、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在文学传统上的联系是延安文学傳統。2、第一次文代会:召开的时间:1949年7月2日-19日,地点:北平。3、建国初期三次文学斗争:①建国初期进行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评,②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评,③对“胡风反集体”的批判,被称为新中国成立初的“三大战役”。4、“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1956年4月28日,是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其内容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内涵是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推荐度:
导读现当代文学大二上一、填空题。1、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在文学传统上的联系是延安文学傳統。2、第一次文代会:召开的时间:1949年7月2日-19日,地点:北平。3、建国初期三次文学斗争:①建国初期进行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评,②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评,③对“胡风反集体”的批判,被称为新中国成立初的“三大战役”。4、“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1956年4月28日,是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其内容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内涵是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现当代文学大二上

一、填空题。

1、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在文学传统上的联系是延安文学傳統。

2、第一次文代会:召开的时间:1949年7月2日-19日,地点:北平。

3、建国初期三次文学斗争:

①建国初期进行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评,②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评,③对“胡风反集体”的批判,被称为新中国成立初的“三大战役”。

4、“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1956年4月28日,是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其内容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内涵是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5、 57年反右斗争和“双百方针”之间的“文学小阳春”: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有: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茹志鹃《百合花》,邓友梅《在悬崖上》(第一部写婚外恋)

6、建国之后,第一部被批判的小说: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7、“三红一创”、“青山保林”

《红旗谱》     作者:梁斌   主人公:朱老巩(第一代)、朱老忠,严志和(第二代)、运涛,江涛,大贵(第三代)

《红日》       作者:吴强   主人公:沈振新、梁波。(《红日》具有史诗品格)

《红岩》       作者:罗广斌 、杨益言  主人公:江姐、许云峰

《创业史》     作者:柳青    主人公:梁生宝、梁三老汉

《青春之歌》   作者:杨沫   主人公:林道静、卢嘉川、林红、余勇泽

《山乡巨变》   作者:周立波  主人公:邓秀梅,刘雨生、“婆婆子“李月辉

《保卫延安》   作者:杜鹏程  主人公:周大勇

《林海雪原》   作者:曲波    主人公:少剑波(正面)、许大马棒、座山雕、蝴蝶迷(反面)(作品具有传奇性)

8、17年诗歌代表作家及作品:(政治抒情诗)

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望星空》

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9、闻捷,是50年代诗坛主力诗人之一。主要诗集《天山牧歌》,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

10、17年散文代表作:p486

杨朔《雪浪花》、《荔枝蜜》,秦牧《土地》,刘白羽《对和平的宣誓》。

11、17年文学话剧代表作:p4

沈西蒙《霓虹灯下的哨兵》(标志着中国作家接受西方的影响创作的新型话剧形式),老舍《茶馆》。

12、第四次文代会召开的时间:1979年10月,地点:北京。

13、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分别是:p530

傷痕文学:

刘心武《班主任》,伤痕小说开山之作。主人翁:宋宝琦“外伤”青年,谢惠敏精神“内伤”

反思小说:

张弦:《记忆》

张贤亮《绿化树》,不再是再现苦难,而是如何从苦难中实现自我超越。

改革小说:塑造一系列“开拓者”形象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14、朦胧诗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分别是:p566

舒婷《致橡树》,《双桅船》,《神女峰》

北岛《回答》,《雨夜》、《走向冬天》,

顾城《一代人》。

15、第三代诗人中代表诗人及其作品:p581

韩东《有关大雁塔》,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6、90年代文学与其他文学相较的最大特征:没有一层层的思想递进,内容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二、名词解释。

1、第一次文代会p429:第一次文代会(即中华全国文学意识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约八百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周恩来做政治报告,周扬代表区和茅盾代表国统区分别作了报告;会议确定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选举成立全国性的文艺组织——文联及其领导机构。第一次文代会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会议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学。

2、第四次文代会p518:1979年10月,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文代会上,与会者表达了对“文艺民主”的想象与要求。文艺的领导与控制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会议讨论的主题。大会的召开是中国文学界的历史性转折。““时期被迫停止的文化活动全面恢复,并为新时期的文学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工作。

3、改革文学:p533中国自1978底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改革。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塑造了一系列“开拓者”形象。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

4、反思文学p531: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他们共同具有的特色。如谌容《人到中年》、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蝴蝶》、方之《内奸》等。

5、三突出p438:指的是“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根据的指示,开始由于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后来又姚文元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种创作原则是企图严格维护的社会政治等级在文学结构上的体现。

6、三崛起p567:1980年5月7日,谢冕发表于《光明日报》的《在新的崛起面前》,1981年3月孙绍振发表于《诗刊》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1983年徐敬亚发表于《当代文学思潮》的长文《崛起的诗群——评我国诗歌的现代倾向》。谢、孙、徐的这三篇带有“崛起“字眼的文章,后来被合称为”三个崛起“对朦胧诗的一系列特点进行了阐释。

7、“杨朔“模式p486:在散文创作中,先写景物,再借喻比人,最后点明哲理、抒发感情的“物---人---理”的“三段结构”。这种模式给人以矫揉造作的感觉,但在当时却是一代人写作的模版。

8、新辞赋体:又称“郭小川体”,是当代杰出诗人郭小川的一个独特创造。为了表达壮阔的思想感情,郭小川从我国辞赋体中,借鉴联辞结采的特点,结合现代汉语规律,创造的这种新诗体。短句长排,诗行大体整齐,对应的格式与铺饰、夸张、重叠、排比、对偶等表现手法大量使用,以及结构、辞藻、音韵节奏等方面的考究,有效地增加了诗的情感浓度与语言力度,造成了一种宏阔与彭湃的气势,使得这种诗体产生了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9、新历史主义小说p1: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

10、新写实小说p639: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利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北汽,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利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三、简答题。

1、简要概括“双百方针”的成果。(时间、理论上、创作上)p435

①直接导致一批如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等人道主义倾向的作品出现。

②鼓舞了一大批来自“五四”新文学传统下的老作家的创作。如周作人、沈从文、穆旦等。

③在理论方面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提倡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论”,提倡文学写人性,恢复人道主义传统。

④出现了一批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创作,由一批年轻的新生代来承担,如王蒙、宗璞、陆文夫等。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学开始成熟。

2、以作品为例,谈谈茹志鹃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1)取材别具特色,茹志鹃的取材和切入生活的角度是别致的,不描写生活的巨流大波,而是截取生活的一朵浪花加以精细描绘,使之成为时代的折光。

  (2)细节精当,突出人物性格有力,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善于把握人物内心的起伏、回旋,并以生动的细节描写予以表现。作者通过细腻入微的心理刻画和提炼某些富有象征意义的细节作媒介,深入挖掘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例子:“战地黄花分外香”战地残酷,一点点美丽十分显眼。

   (3)抒情的女性视角,小说中一股浓浓的“爱”意味,《百合花》中,“我”既是叙事者,又是一个充满感情的、有性格的人物。“我”与通讯员由生气、好奇、捉弄而至于亲热的关“爱”的情感变化贯穿始终,谱写了一段“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4)情感俊逸的艺术风格,女性视角娓娓道来,作者的叙述、景物描写,以及人物对话,都给人一种朴素自然、委婉清新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纯真充满诗意,创造出一种高尚圣洁的美好境界。

3、分析朱老忠的人物性格和意义。

答:人物性格:P443第二段

①他身上既有旧时代农民英雄的传统性格特征:豪爽,讲义气;

②又带有现代惊精神:强烈的阶级爱憎和有用有谋、坚忍不拔的斗争性。

意义:

(1)朱老忠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农民的基本品格,朱老忠所走的道路,是中国农民要走的道路。

(2)是一个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性的英雄人物的典型,可以够得上鲁迅先生所称为历史的脊梁般的英雄人物。

(3)他不仅集成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古代英雄人物的光辉性格,而且还深刻地体现着新时代的精神。

(4)这个形象的塑造,无论在思想深度上还是艺术形式创造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是当代文学史的一个重大收获。

4、谈谈新历史小说的艺术特征。P2

答:①在选材上,新历史小说是在历史领域所谓的宏伟历史叙事,还原历史生活的原生态。过去写英雄,现在写曾近被边缘化的人物:匪妾侠盗。主题模式相反,对已有的文学主题反着写,如苏童的《红粉》就与陆文夫《小巷深处》主题相反。

②在情感上,新历史主义小说则以历史的隔膜为掩护,其情感上往往表现得热烈、充沛。

 ③在作家主体上,新历史主义小说则同样以历史为隔膜为掩护,其作家体重释历史的欲望暴露得十分明显。它一方面标榜是对历史的还原,而另一方面则又是典型的“虚构历史”、“反历史”。

5、谈谈新写实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P639

答:“生活原生态的还原”、“零度情感”

①题材上的凡人小事,日常生活。多写一些平凡乃至平庸的底层小市民,生活中并无惊天动地的时代大事,亦无崇高远大的理想和情怀,相反,沉湎于生活中的平庸小事、鸡毛蒜皮,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活着”。

    ②情节,人物塑造上的“非典型化”。它并不企图人为地先入为主地归纳生活的本质意义,而是在写法上谨遵“流水账”式的生活本来面貌的原生态呈现,即所谓的“还原”。

    ③写作主体消解与零度情感。作者取消了启蒙主义、政治主流价值观等的先设价值立场,消解了写作者的是非、善恶、褒贬等主题价值先设和介入,与之相应也就取消了爱憎、悲喜等的叙述情感,以冷漠化的不动声色讲述故事。

6、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答:

①诗人抒情主体的回归和抒情主体的个性强化。(十七年抒情主体没有个人的)

②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表现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关注,对人的心灵和生命的尊重,抒情者自己的情感抒发。

③显示诗歌“向内转”的重大变化,抒情直指人的内心世界,表达内心感受和体验。

④运用象征的手法和打破了真实描写显示生活的模式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模式,使诗中的一系列形象获得多种解释的可能性。

7、寻根小说的艺术特征。

答:

①具有现代意识,以现代意识关注历史,关注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的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

②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

③创作手法上传统和现代相融合。

8、莫言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P557

答:①创作伊始,莫言小说出色的感觉描写,往往以夸张、变形,甚至怪异的形式出现,含有光怪陆离的感觉意向。比如:《球形闪电》《金发婴儿》

    ②“红高粱”系列中将感觉描写植入历史叙述和想象,写家族人物,凸显历史人物的民间传奇,指出现代人的生命弱疲。(开启了“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先河)

    ③后期创作描绘感觉的同时,加大了表现丑恶的力度,甚至不惜“亵祖”《红蝗》为开始。

    ④1990年代,《丰乳肥臀》的创作,呈现历史的狂欢。2000年起,表现出狂欢叙述的多样实验。

9、寻根小说的价值和意义。P549

   答:①寻根小说是一种社会反思走向文化反思的深化,显示了一代青年作家寻找自我、走向世界的欲望,是一种新的探索。

       ②立足于民族文化本体,以现代意识来关照和发掘民族文化中的“优根”、筛汰“劣根”,这是对作家个人自我意识确立的寻找,更是对民族身份定位的寻找,实现走向世界的宏伟目标。

③寻根作家将目光投向边缘的、地域的、少数民族的文化中,并且他们大多有知青生活背景,可挖掘的更为丰富民间文化、地域文化。

四、论述题。(必须结合作品谈)

1、结合作品,论述新写实主义小说的特征。

“生活原生态的还原”、“零度情感”

①题材上的凡人小事,日常生活。写平凡人平凡事,如:池莉《烦恼人生》中写主人公印家厚一天普通的生活,房屋太挤,半夜孩子掉下床的惊慌,早上排队上厕所等等。

②情节,人物塑造上的“非典型化”。“流水账”式的写法,还原生活本来面貌。如:印家厚早上醒来,带孩子上班,下班,接儿子,乘渡轮回家,以他的入睡结束,写了一天的生活,十分平凡普通。

③写作主体消解与零度情感。池莉在写《烦恼人生》时,只是对印家厚的一天进行了还原的描写,并没有加以评述。

2、先锋小说的艺术特征。(可举莫言,余华,马原,格非等作家作品)

答:

①存在:关于人的新理解。对存在、生命、性、死亡、灾难的理解。

②叙事:由“写什么”到“怎么写”。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

③在艺术上明显带有类后现代主义,消解中心戏仿,叙事迷宫等特征。由英雄题材向反其面发展,过去忽略的创作题材成为创作的主要方面。

3、比较郭小川、贺敬之诗歌的艺术特色。(代表作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答:同:他们都热衷于处于重大题材,表现一种宏伟的抒情姿态,在政治抒情诗上表现方式的某些相似。

    异:一个真诚的说假话。——郭小川。一个真诚地表现某些假话。——贺敬之。即,在处理个人——群体,个体——历史,感性个性——历史本质之间的关系上,贺敬之从不或极少表现期间的裂痕、冲突。在他的诗中,抒情主题已充分“本质化”有限个体生命溶入了整体,成为充分自信的无限存在。在他的诗中,难以发现不协调的因素和情绪,心理上的困惑,痛苦,而郭小川那些值得重视的作品中,个体实现“本质化”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克服“精神上的”危机“的实现转化是这些作品的主题,郭小川的诗歌在时代书写中富有哲理性。

4、对“杨朔模式”的评价。(代表作:《雪浪花》,《荔枝蜜》)

答:杨朔创造的“物——人——景”或“景——人”或“事——情”三段式结构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但在当时,杨朔模式却是一代人写作的模版。

①“诗性”散文本质上是颂歌式散文。

②题材,结构的雷同。

③当被作为唯一,最高的标准时牺牲了散文的个性和丰富性。

文档

现当代文学期末总结资料

现当代文学大二上一、填空题。1、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在文学传统上的联系是延安文学傳統。2、第一次文代会:召开的时间:1949年7月2日-19日,地点:北平。3、建国初期三次文学斗争:①建国初期进行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评,②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评,③对“胡风反集体”的批判,被称为新中国成立初的“三大战役”。4、“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1956年4月28日,是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其内容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内涵是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