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词解释
1.高度重复基因:在真核生物细胞基因组中重复出现可达106次以上的DNA序列,称为高度重复序列基因或高度重复序列DNA。
2.断裂基因:大部分基因含有内含子,因此,基因是不连续的
3.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整套(单倍体)遗传物质,称为基因组。基因组的大小用全部DNA的碱基对总数表示。
4.基因: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或RNA所必需的全部DNA序列(除部分病毒RNA),即一个基因不仅包括编码蛋白质或RNA的核酸序列,还应包括为保证转录所必需的序列。
基因是核酸分子中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指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5.微卫星DNA
6.基因文库: 基因文库(genomic library)是指含有某种生物体(或组织、细胞)全部基因的随机片段的重组DNA克隆群体。包括外显子和无表达功能的内含子序列。
7.内含子: 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不仅在两侧有非编码区,而且在基因内部也有许多不编码蛋白质的间隔序列(intervening sequences),称为内含子
8.外显子: 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编码区称为外显子
9.基因表达的
10.卫星DNA:卫星DNA实际上是出现在非编码区的串联重复序列。
11.基因表达: 基因经过转录、翻译,产生具有特异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以及tRNA和rRNA的转录。
12.增强子: 远离转录起始点,决定基因的时间与空间特异性表达,能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的DNA序 列。发挥作用的方式与方向 距离无关
13.顺式作用元件: 可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DNA序列
14.SD序列: 在mRNA起始密码AUG上游4-13个碱基之前有一段富含嘌呤的序列,其一致序列( consensus sequence)为AGGAGG,称为SD 序列。
15.分子克隆
16.载体: 载体是指能够将外源性DNA(目的DNA)片段引入宿主细胞并能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或最终使外源性DNA表达的自主DNA。
17.反式作用因子: 与相应元件结合的蛋白质。
18.粘性末端: 以同一种性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DNA,获得相同的粘性互补末端
19.Cos位点: 带有λ噬菌体粘性末端
20.Cos质粒: 粘粒(柯斯质粒)是人工构建的、具有质粒和λ噬菌体DNA载体双重性质的的杂种质粒。由λDNA的COS区(约20-数百bp)与质粒重组而成,在宿主细胞中可作为正常噬菌体进行复制,但不表达任何噬菌体的功能。
21.性内切酶: 是一类能识别和切割双链DNA分子中特定核苷酸序列且能产生具有二重对称特异序列(回文序列,pelindromic sequence)结构的DNA水解酶,也是原核生物所特有的酶。
22.cDNA文库: cDNA是指以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的互补DNA。以细胞的全部mRNA逆转录合成的cDNA组成的重组克隆群体称为cDNA文库。
23.质粒: 质粒是存在于大多数细菌和某些真核生物细胞染色体外的具有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任何染色体外自体复制的遗传单位,称为质粒。
24.转化率
25.质粒拷贝数
26.Klenow片断:又名DNA聚合酶Ⅰ大片段,是由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全酶经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后产生出来的大片段分子。
27.体外重组: 体外重组亦称为体外连接。既将目的DNA与载体DNA在体外相连,形成重组体的过程,其产物常常称为重组子。重组体是由两种不同来源的DNA组合而成,所以又称为异源嵌合DNA。
28.转化
29.感受态细胞: 是指宿主细胞处于最适宜摄取或容忍重组体的状态,即容易接受外源DNA的状态,此称为细胞的感受态。
30.衔接物: 所谓人工接头子又称为衔接物,是人工合成的大小约8-12个核苷酸并具有RE识别位点的平齐末端双链寡核苷酸迥文序列
31.溶原生长
32.探针
33.核酸杂交
34.阳性克隆: 是指目的DNA转化入宿主细胞的克隆。
35.阴性克隆
36.PCR :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体外扩增特异DNA的技术,其原理类似于DNA的体内扩增
37.固相杂交:结合于某种固相上的待测样品,与溶解在杂交液中的探针进行杂交,称为固相杂交。
38.液相杂交
39.预杂交
40.印迹杂交
41.杂交严格度
42.解链温度
43.增色效应
44.C值: 每种真核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中的全部DNA量称为C值。
45.假阳性克隆
46.C值悖理: C值与生物进化复杂性不相对应的现象
47.基因簇:
48.转基因
49.基因家簇: 真核细胞的基因组中有许多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常常按功能成套组合,这样的一套基因称为基因家族(gene family)或多基因家族(multigene family)。
50..转座子
51.假基因.
52.衰减子
53.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端粒DNA和端粒蛋白质构成。
54.端粒酶:端粒酶是端粒复制所必须的一种特殊的DNA聚合酶,具有逆转录酶活性,能以hTR为模板,向染色体末端添加TTAGGG序列。
55.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这与通常转录过程中遗传信息从DNA到RNA的方向相反,故称为逆转录作用。
56.DNA的突变:D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从而导致DNA的复制以及后来的转录和翻译产物随之发生变化,表现出异常的遗传特性,称为DNA的突变。
57.DNA的损伤:某些物理化学因子,如紫外线、电离辐射和化学诱变剂等,都有引起生物突变和致死的作用,其机理是作用于DNA,造成DNA结构和功能的破坏,称为DNA的损伤。
58.光修复: 光复合酶能特异地和嘧啶二聚体结合,在可见光下催化光化合反应,使环丁烷环回复到两个的嘧啶,这一过程叫光复合作用。
59.重组修复:当DNA分子的损伤面积较大,还来不及修复就进行复制时,损伤部位因没有模板指引,复制出来的子链就会出现缺口,这时可利用重组过程进行修复,称为重组修复或复制后的修复。
60.SOS修复是一种旁路系统,为DNA的损伤所诱导。其修复的结果是导致突变,是倾向差错的修复。
61.切除修复: 是细胞内的主要修复方式。一般DNA的两条链只有一条受损伤,可将损伤部分切除,根据互补链的序列对其进行修复。
62.反义RNA: 指能与特定mRNA互补结合的RNA片段,反义RNA由反义基因转录而来。天然的具有功能的反义RNA分子一般在200个碱基以下。
63.超基因家簇: 是指一组由多基因家族及单基因组成的更大的基因家族。
.RNA干扰: 将与mRNA编码区某段序列相对应的正义RNA 和反义RNA 组成的双链RNA (double-stranded RNA, dsRNA)导入细胞,使mRNA发生特异性的降解,导致其相应的基因沉默(表达受抑制)。这种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 被称为RNAi。
65.魔斑 :当细菌生长过程中,遇到氨基酸全面缺乏时,细菌将会产生一个应急反应,停止许多基因的表达,当然也会打开一些合成氨基酸的基因。产生这一应急反应的信号是鸟苷四磷酸和鸟苷五磷酸。鸟苷四磷酸和鸟苷五磷酸的作用不只是一个或几个操纵子,而是影响一大批,所以称他们是超级子或称为魔斑。
66.锌指: 指含有一段保守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与该蛋白的辅基锌螫合而形成的环状结构
67. 亮氨酸拉链: 有些肽链C末端有一段30个氨基酸序列以α-螺旋构型出现的结构单元,每间隔6个氨基酸出现一个亮氨酸残基,能形成两性α-螺旋, 带电荷的亲水性氨基酸位于一侧,具有疏水性的亮氨酸残基位于另一侧。两个具有这种结构的因子接触后可借助侧链疏水性交错对插,象拉拉链一样将两个反式作用因子连在一起,形成具有稳定卷曲螺旋结构的二聚体
68.DNA的变性
69.减色效应
70.穿梭质粒载体
71. 退火 :热变性DNA一般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此过程称之为“退火”。
72.DNA的复性
73.Cot l/2
74.原位杂交
75. 基因诊断: 以DNA或RNA为诊断材料,通过检查基因的存在、缺陷或表达异常,对人体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和过程。
76.DNA多态性: 在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组中,常存在一些不影响基因功能的DNA顺序变异,称为DNA多态性
77.溶菌生长
78.酵母人工染色体载体
79. 定向克隆法: 将外源基因按正确的方向插入载体的方法称为定向克隆法。
80.融合蛋白: 融合蛋白是指表达蛋白的N-或C-末端由原核基因DNA序列或其他基因DNA序列编码,其余部分由目的基因DNA序列编码。这样表达的蛋白质由一条短的原核多肽或具有其他功能的多肽和目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故称为融合蛋白。
81.非融合蛋白: 不与细菌的任何蛋白质或多肽融合在一起的表达蛋白称为非融合蛋白。
82.基因工程: 又称为基因克隆、DNA重组、 DNA克隆、分子克隆,即应用酶学的方法,在体外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结合成一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A分子(复制子、重组体),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同一DNA分子拷贝或其表达产物的过程。
84.自私DNA: DNA序列中虽然积累了大量缺失、重复或其他突变,但对生物并没有什么影响,它们的功能似乎只是自身复制,所以人们称这类DNA为自私DNA或寄生DNA
85、复制子:基因组中能单独进行复制的单位。即每个起始点到终止点的区域为一个复制子。
86、5ˊAUG
87、细胞通讯: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是细胞间识别、联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88、基因芯片:通常用计算机硅芯片作为固相支持物,所以称为DNA芯片 。
、基因治疗:就是向有功能缺陷的细胞补充相应功能基因,以纠正或补偿其基因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90、基因干预:就是向有功能缺陷的细胞补充相应功能基因,以纠正或补偿其基因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91. 信息物质:具有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
二.填空题
1.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序列可分为(高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和(单拷贝序列(低度重复序列))。
2.真核生物基因组高度重复序列包括(反向重复序列 )、(卫星DNA)、(α卫星DNA)和( )四种。
3. 真核生物基因组高度重复序列的功能是(参与复制水平的调节)、(参与基因表达的)、(参与转位作用)(与进化有关)和(与个体特征有关)。与减数时染色体配对有关
4. Alu家族的功能是(可能参与hnRNA的加工与成熟)、(与遗传重组及染色体不稳定性有关)、(有形成Z-DNA的能力)和(可能具有转录调节作用)。
5.原核生物转录水平的方式有(反转录)和(正转录)两种方式;前者又可分为(负控诱导)和(负控阻遏);后者可分为(正控诱导)和(正控阻遏)。
6.真核生物基因表达包括(基因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和(翻译后水平)五个层次。
7.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水平的包括(开放型活性染色质)、(基因扩增)、(基因重排与变换)、(DNA甲基化)和(基因丢失)五种方式。
8.反式作用因子可划分为(通用转录因子)、(组织特异性转录因子)和(诱发性反式作用因子)三类 。
9.引起DNA变性的因素有( )、( )和( )三类 。
10.变性DNA具有( )、( )和( )性质。
11.影响DNA复性的因素有( )、( )和( )三类 。
12. 影响杂交的因素有(核酸分子的浓度、长度和复杂性)、(温度)、(离子强度)、(杂交液中的甲酰胺浓度)和(杂交条件的严谨性)。
13.原位杂交的特点是( )、( )和( )。
14.端粒的作用是(稳定染色体结构)、(防止染色体末端融合)、(保护染色体结构基因)和(避免遗传信息在复制过程中丢失)。
15.逆转录酶是多功能酶,具有(R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RNA酶H(RNaseH)活性)、(D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三种功能,但无(3`→5`外切酶活性)作用。
16.DN的损伤突变类型有(碱基对的置换)、(颠换)、(移码突变
)、(二聚体的形成)和(重排)。
17. 引起DNA损伤突变的因素是(DNA复制的错误)、(DNA的修复合成)、(碱基的自发突变)、(环境因素 (碱基修饰剂 嵌入染料 紫外线和电离辐射))和( )。
18.DNA的损伤修复方式有(光修复(光复合))、(切除修复)、(重组修复)和(SOS修复)。
19.基因诊断的基本方法有( )、( )、( )和( )。
20.病毒基因组可由(RNA)或(DNA)组成;细菌基因组由一条(环状双链DNA)组成;真核生物基因组由(DNA)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21.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方式有(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其中(转录水平)
是主要的方式。
22.、操纵子由(结构基因)、(操纵基因)和(启动子)组成;受(基因)产物的。
23.顺式作用元件按功能可划分为(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和(特异反应元件) 。
24.分子克隆技术的操作包括(获取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进行必要的改造)、(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载体)和(重组载体导入宿主细胞)等四个基本过程。
25.性内切酶分为(Ⅰ型)、(Ⅱ型)、 (Ⅲ型)三种,其中只有(Ⅱ型)在基因工程操作中被应用。
26. 性内切酶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特异核苷酸)序列; DNA分子在该酶切割下可产生(粘性末端)、(平头末端)或(含5’-磷酸和3’-羟基的末端)。
27.分子克隆中常用的工具酶有(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Ⅰ)和(反转录酶)。
28.分子克隆中常用的载体有(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病毒载体)和(酵母人工染色体载体)。
29.目的基因制备的常用方法有(直接从染色体中分离)、(通过建立基因文库分离靶基因)、 (化学合成法制备DNA片段)。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扩增基因片段
30.体外重组常用方法有(粘性末端连接法)、(平齐末端连接法)、(人工接头连接法)和(适配子连接法)和(同聚物加尾法)。
31.重组体导入原核生物细胞中的常用方法有(氯化钙转化法
)和(转染法);重组体导入真核生物细胞中的常用方法有(物理方法(显微注射法电穿孔法))、(化学法(DNA-磷酸钙转染法 DEAE葡聚糖转染法))和(生物法(细胞融合法 病毒感染法))。
32.重组体的筛选方法有(生物学方法)、(β-半乳糖苷酶系统筛选)、(菌落快速裂解鉴定法)、(内切酶图谱鉴定)。通过聚合酶链反应筛选重组子 菌落或噬菌斑原位杂交
33.cDNA文库的构建步骤是(总RNA提取及mRNA制备)、(cDNA文库第一链的合成)(cDNA文库第二链的合成)、(cDNA片断与载体连接)。
34.常用的核酸探针包括(寡核苷酸探针)、(双链探针)和(单链探针)。
35.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常用的标记方法有(缺口平移法)、(T4DNA聚合酶标记法)、(末端标记法)。(随机引物法)
36.分子克隆中常用的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有(生物素)、(地高辛)、(荧光素)等;常用的标记方法有(缺口平移法)、(T4DNA聚合酶标记法)、(末端标记法)、(随机引物法)。
37.核酸杂交技术可分为(液相杂交)和(固相杂交)两种类型;后者又可分为(膜上印记杂交)和(细胞原位杂交)。
38.印迹杂交中常用的印迹方法有( )、( )、( )和( )。
39.PCR技术的基本过程是(高温变性)、(低温退火)、(中温延伸)。
40.影响PCR的因素有(引物)、(模板)、(耐热DNA聚合酶活性和用量)、(dNTP质量与浓度)、(Mg离子浓度、PH、温度、循环次数)。
41.PCR反应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对标本的纯度要求低)。
42.TaqDNA聚合酶是一种(热稳定DNA)聚合酶,具有(5'→3'的聚合活性)和(5'→3'核酸外切酶活性),有或无(3'→5'外切酶活性)。
43.一个完整的体外DNA重组技术主要包括(获取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进行必要的改造)、(选择和修饰克隆载体)、(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载体)(重组载体导入相应细胞)、(筛选出含重组DNA的细胞)六个步骤。
44.基因工程技术的目的是(获得足够的DNA片段以分析基因的结构)、(将获得的基因用于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和医学);基因工技术的意义是(生物品种改良)、(遗传信息的交换转移)。
45.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特点是(识别位点的DNA序列呈二重旋转对称)、(切割DNA均产生含5’-磷酸和3’-羟基的末端)、(错位切割产生具有5’-或3’-突出的粘性末端)、(少数不同的酶可识别和切割相同的位点)。
46. pBR322质粒载体的优点是(分子量较小,其长度为4363bp因而易于纯化和防止纯化过程中链的断裂)和(具有两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作为转化子的筛选标志)。
47. pUC质粒载体的优点是(有更小的分子量和更高的拷贝数)、(可用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重组体,筛选简单,节省时间)和(具有多克隆位点MCS区段。可把具有两种不同粘性末端的外源DNA片段直接克隆到pUC8质粒载体上)。
48.λ噬菌体基因组的特点是(功能相关的基因排列在一起,位于左右臂,此部分是λ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中繁殖、溶菌所必需的;中间区段不是繁殖、溶菌所必需的可以除去,故该区段可做为外源DNA片段的插入区域;即分三个区域:左侧区、中间区(非必需区)、右侧区)和(噬菌体的成熟需要经过包装,即需要将重组DNA包装进入λ噬菌体的头部和尾部蛋白中)。
49.构建型病毒载体的特点是(有广泛的哺乳动物细胞宿主)、(有较大的基因容量)、(自身含有完整的转录元件)、(通过感染方法进入宿主细胞,并有效地整合在宿主染色体DNA中)。
50.DNA切除修复需要的酶有(核酸内切酶)、(核酸外切酶)和(DNA聚合酶)。
51.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调节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个( ),它与( )结合,阻止( );当有( )存在时,( )使之变构失去活性,从而使( )得以转录。
52.一个转录单位一般应包括( )序列、( )序列和( )序列。前者也叫( ),后者也叫( )。
53.原核细胞中各种RNA是由( )酶催化生成的,而真核细胞核基因的转录分别由( )种RNA聚合酶催化,其中rRNA基因由( )转录,hnRNA基因由( )转录,各类小分子量RAN则是( )的产物。
54.转基因动物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 )、( )和( )。
55.细胞内的第二信使有( )、( )、( )、( )和( )。
57、Mg2+对PCR扩增的( )和( )有显著的影响。Mg2+浓度过高,反应( )降低;浓度过低会( )减少。
三、判断题
1、生物越高度,基因组越庞大,基因数目就越多。(X)
2、真核生物结构基因都是单拷贝,rRNA基因为多拷贝。(X)
3、同基因是一类结构上完全相同,表达产物功能也相同的一组基因。(V)
4、真核细胞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V)
5、原核细胞基因转录产物为多顺反子。(V)
6、真核生物基因组中不编码的区域多于编码的区域。(V)
7、卫星DNA实际上是出现在非编码区的串联重复序列。V
8、串联重复序列是形成卫星DNA 的基础。 V
9、所有真核生物基因组中都有α卫星DNA。X (灵长类所特有)
10、高度重复序列在真核生物细胞基因组中重复出现可达106次以上。X
11、中度重复序列的长度和拷贝数很不均一。V
12、短分散片段重复顺序的平均长度约为3500-5000bp。X (300bp)
13、长分散片段重复顺序的平均长度约为300bp。 X (3500——5000bp)
14、中度重复序列大多不编码蛋白质。V
15、高度重复序列中有一些可编码蛋白质。X
16、中度重复顺序一般具有种特异性。V
17、每种组蛋白的基因在同一种生物中拷贝数是相同的。V
18、不同生物中组蛋白基因在基因组中的排列不一样。V
19、端粒是所有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X (真核生物才具有)
20、以RNA为模版合成出的DNA链叫负股链。V
21、颠换是指原为嘧啶突变后变为嘌呤。X
22、置换是指原为嘧啶突变后变为嘌呤。V
23、重组修复也叫复制后的修复。V
2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许多mRNA都是多顺反子转录产物X。
25、性内切酶切割的DNA片段都具有粘性末端。X
26、原核生物中mRNA一般不需要转录后加工。V
27、增强子并没有启动子活性,却具有增强启动子活性,促进转录起始的效能。V
28、在双向复制中一条链按5′→3′的方向合成,另一条链按3′→5′的方向合成。X
29、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复制在多个位点同时起始进行。X
30、真核细胞的基因是不连续的,转录出来的所有RNA都必须经过加工。 (V )
31、生物DNA分子的大小等于基因的总和。 ( X)
32、所有多肽链经核糖体翻译出来即有正常生理功能。X
33、核糖体是蛋白质和rRNA构成的功能复合体。V
34、机体的各种细胞中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所以有相同的表达,X
35、在负控诱导系统中,阻遏蛋白不与效应物结合时,结构基因不转录。X
36、在负控阻遏系统中,阻遏蛋白不与效应物结合时,结构基因不转录。V
37、CAP结合在启动子上时,能促进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促进转录。
38、CAP首先与cAMP形成复合物才能与启动子结合。
39、RBS是指mRNA起始密码AUG前的一段非翻译区。
40、反义RNA由反义基因转录而来。
41、转录后基因沉默被称为RNAi。
42、细胞中蛋白质合成旺盛时,mRNA链上核糖体数量就多,poly(A)也较长。
43、性核酸内切酶是原核生物所特有的酶。
44、只有Ⅱ型性核酸内切酶在分子生物学中被应用。
45、COS区是指λ噬菌体粘性末端构成的区域。
53、基因扩增是指某些基因的拷贝数大量增加的现象。
54、基因重排是DNA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
55、所有核酸的合成都是以碱基配对为基础的。
56、甲基化程度与基因的表达一般呈反比关系。
57、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愈高,其表达则降低。
58、去除组蛋白基因转录活性降低。
59、常染色质:结构松散,基因不表达。X
60、异染色质:结构紧密,基因表达。V
61、有基因表达活性的染色质DNA对DNaseⅠ更敏感。
62、真核生物基因主要也是在转录水平上进行的。
四、选择题:
1. 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复制起始点有( A )
A.1个 B.2个 C.多个 D.1000个以上
2.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复制起始点有( D )
A.1个 B.2个 C.多个 D.1000个以上
3. 真核生物基因之间的间隔区与基因组大小( C)
A.有关 B.无关 C.成正比 E.成反比
4.卫星DNA的长度一般为 ( A)
A.5-10bp B.300bp C.100bp D.500-1000bp
5. 在大肠杆菌细胞中DNA复制的保真性主要是下列哪个酶的作用( C )
A.DNA聚合酶Ⅰ B.DNA聚合酶Ⅱ
C.DNA聚合酶Ⅲ D.DNA连接酶
6. 既有内切酶活力,又有连接酶活力的是A
A.拓扑异构酶 B.DNA聚合酶Ⅱ
C.解螺旋酶 D.DNA连接酶
7. 转录过程中遗传信息的转递方向是( A )
A.DNA→RNA B.RNA→DNA C.DNA→DNA D.RNA→RNA
8. hnRNA是( B )
A.存在于细胞核内的tRNA前体 B. 存在于细胞核内的mRNA前体
C. 存在于细胞核内的rRNA前体 D.存在于细胞核内的snRNA前体
9. 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是( D )
A.DNA聚合酶Ⅲ B.DNA聚合酶Ⅰ C.RNA聚合酶 D.反转录酶
10.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肽链延伸方向是( B )
A.5,→3, B.从N端到C端 C.3,→5, D.从C端到N端
11. 蛋白质翻译后的加工主要包括( D )。
A.氨基酸侧链修饰 B.水解修饰
C.二硫键的形成 D. 上述各种修饰都包括
12. 操纵子系统属于哪一种水平的( B )
A.复制水平的调节 B。转录水平的调节
C.翻译水平的调节 D。转录后加工的
13. 与乳糖操纵子操纵基因结合的物质是( C )
A.RNA聚合酶 B.DNA聚合酶 C.阻遏蛋白 D.诱导物
14、参与线粒体DNA复制的酶是( D )
A.polα B.polδ C.polβ D.polγ
15、参与领头链DNA复制的酶是( A )
A.polα B.polδ C.polβ D.polγ
16、端粒酶是一种 ( A )
A.逆转录酶 B.RNA聚合酶 C.DNA聚合酶 D.DNA酶
17. 含稀有碱基最多的RNA是(D )
A.mRNA B、rRNA C.5S-rRNA D.tRNA
18. 大肠杆菌DNA连接酶需要下列哪一种辅助因子?(B )
A.FAD作为电子受体 B.NADP+作为磷酸供体
C.NAD+形成活性腺苷酰酶 D.NAD+作为电子受体
19.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催化转录的产物是( B )
A.mRNA B.45S-rRNA C.5S-rRNA D.tRNA
20. 魔斑是指( A )
A.ppGpp B.cAMP C.cGMP D.7mGppp
21. CAP复合体与操纵子结合的部位是( A )
A.启动子 B.操纵基因 C.结构基因 D.调节基因
22. 基因的甲基化修饰一般发生在( A )
A.CpG B.ApG C.GpT D.TpG
23.有基因表达活性的染色质DNA对下列那个酶敏感性增加?(A )
A.DNaseⅠ B.DNA polⅠ C.DNA polⅡ D. Rnase H
24.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识别的是( A )
A.启动子 B.增强子 C.TF-DNA复合体 D.RF
25. 在分子生物学中被应用的性核酸内切酶是( B )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以上都没用
26. 性核酸内切酶错位切割产生( A )
A.粘性末端 B.平头末端 C.3’-磷酸 D.5’-羟基
27.大肠杆菌DNA连接酶只能连接( A )
A.粘性末端 B.平头末端 C.3’-磷酸 D.5’-羟基
28. pBR322是( A )
A.复制型载体 B.表达型载体 C.穿梭载体 D.噬菌体载体
29、pUC载体是( B )
A.复制型载体 B.表达型载体 C.穿梭载体 D.噬菌体载体
30. M13噬菌体是( A )
A.单链DNA噬菌体 B.双链DNA噬菌体
C.RNA噬菌体 D.都不是
五.问答题
1.分子克隆中常用的工具酶有哪些?各有何用途?
2.何谓载体?分子克隆中常用的载体有哪些?理想的载体应具备哪些条件?
3.何谓PCR?试述PCR基本技术原理和影响因素。
4.常用的核酸探针有哪些类型?各有何优缺点?
5.将目的DNA与载体DNA连接起来的方法有哪些?并用文或图表示各种连接过程。
6.简述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
7.简述原核生物转录水平的。
8.简述真核生物转录水平的。
9.体外重组常用的连接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10.重组体的筛选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简述各种方法的原理。
11.简述核酸杂交的基本技术过程。杂交反应过程中的变性方法有哪些?
13.何谓核酸杂交?常用的杂交方法有哪些?
14.何谓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动物有何用途?
15. 何谓基因家族?基因家族有哪一些类型?
16. 何谓反义RNA?反义RNA对翻译有何作用?
17. 简述原核生物翻译水平方式。
18. 简述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特点。
19. 真核生物mRNA
5ˊ端加帽和3ˊ端多聚腺苷酸化有何意义?
20. 简述真核生物转录后水平的
21. 简述真核生物翻译水平的
24. 常用的核酸探针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标记?
25. 简述真核生物转录后的加工。
26. 简述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转录的差别
27. 试述PCR基本技术过程中引物设计的原则。
28. 何谓宿主细胞?分子克隆中常用的宿主细胞有哪些?宿主细胞应具备哪些条件?
29. 做为载体的质粒一般具有哪些特点?
30. 柯斯质粒有哪些特点 ?
31. 简述重组体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的方法
32. 通常的原核表达载体有哪些要求?
33. 简述融合蛋白的特点。
34. 真核生物的高度重复序列有哪些?有何作用?
35、DNA损伤修复有哪些类型?试述各类型的修复方式。
36、何谓端粒?真核生物的端粒具有何作用?
37、逆转录酶具有那些活性?并阐明其作用方式。
38、何谓顺式作用元件?顺式作用元件有哪些?在基因表达中各起何作用?
39、何谓反式作用因子?反式作用因子有哪些结构域?在基因表达中各起何作用?
40、DNA识别结合域有哪些类型?起何作用?
41、何谓锌指?并阐明锌指的结构特征。
42、何谓亮基酸拉链?并阐明亮基酸拉链的结构特征。
43、基因组DNA水平的机制。
44、 引起DNA损伤的因素有哪些?
45、DNA损伤的突变有哪些类型?
46、何谓操纵子?简述原核生物操纵子各组分的作用。
47、简述原核生物酶合成的阻遏机制。
48、简述原核生物酶形成的诱导
49、试述CAP的正性调节作用。
50、何谓SD序列?SD序列对翻译有何影响?
51、何谓5ˊAUG?5ˊAUG对翻译有何调节作用?
52、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编码组蛋白的基因有何重要意义?
53、细胞通讯有哪些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