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博饼的技术文化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22:35:06
文档

博饼的技术文化

博饼的技术文化厦门博饼的由来与变迁博饼的历史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在古代,“博”是一种棋戏,后泛指运动。当然,沿袭到现在,博饼不再有的意味,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据传是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8月15日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13至18,前后6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
推荐度:
导读博饼的技术文化厦门博饼的由来与变迁博饼的历史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在古代,“博”是一种棋戏,后泛指运动。当然,沿袭到现在,博饼不再有的意味,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据传是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8月15日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13至18,前后6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
博饼的技术文化

                厦门博饼的由来与变迁

博饼的历史

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在古代,“博”是一种棋戏,后泛指运动。当然,沿袭到现在,博饼不再有的意味,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据传是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8月15日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13至18,前后6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早年,博状元饼,多为亲友或结拜兄弟姐妹间大家出钱,购买一二会月饼,共同博之,谁得“状元”,来年中秋节要赠送一会给大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这样,年年有增无减,会饼越来越多,只好再分开两组。一般家庭由长辈主持,每年买一二会,全家围成一圈博之。 

博饼道具--会饼

月饼在厦门的博饼风俗中,有一个自己的名字,美曰:会饼。这是中秋博饼必不可少的“道具”之一。传统的中秋会饼每会63块饼。每会饼设“状元”1个,“对堂”2个,“三红”4个,“四进”8个,“二举”16个,“一秀”32个。全会大小饼以63块为单位,含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因为九九八十一是帝王所用的数,七十二是千岁数,而郑成功则封过延平王,所以只能用六十三之数。这大小六十三块饼,分别代表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取民间流行的赌具骰子6颗,放在大瓷碗内投掷,依次为序,让参与者博弈玩耍。 

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在会饼中,“三红”饼的味道最好,这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永乐二十二年(1442年)甲辰科殿试,状元名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于是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在厦门人的说法中,这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之辈,第三名反而有真才实学。因此,状元饼的味道也就一般,而三红饼总是味道最好。 

博饼工具

会饼一套,骰子一副(6个),大碗一个(有点深度,而且要瓷碗才好,才能让骰子在碗里跳起来) 

博饼方法

大致是这样的:每个人每次要把6个骰子一起投进大碗里(再强调一次哦,一定是要用瓷碗才能玩的起来),众人依次投骰子,看骰子的点数得饼。 

  

有1个“四点红”的得一秀饼(图 1 ),  

有2个“四点红”的得二举饼(图 2 ), 

  有4个相同点数的(红四除外的都可以)得四进饼(图 3 ), 

  有3个“四点红”的得三红饼(图 4 ), 

  若骰子点数分别为1至6顺序排列着的得对堂饼(图 5 ),再来,就是得状元饼的情形,状元有很多等级,图6.1-6.4所示的状元等级是从小到大排列,具体为: 

  若是有4个“四点红”(图 6.1),则可取状元饼,若2个人都出现4个“四点红”,则比较另外两个骰子点数的大小,点数大者为胜。 

  有5个相同点数的(图 6.2 ),俗成“五子登科”,比起4个“四点红”的状元要大。 

  若是4个“四点红”加上2个“一点红”(图 6.3 ),则称为“状元插金花”,仅次于6个骰子点数全部相同者(图 6.4)。 

  特殊情形: 

  六个“四点红”(图 7.1 ),称“六抔红”,所有的饼全归投者所有。 

  六个“六点黑”(图 7.2 ),称“六抔黑”,要关灯抢饼。 

  说明: 

  1、状元饼只有一个,反正谁大就归谁。 

  2、在会饼没有全部得出归属前,游戏继续,若某种会饼已经分完,则可采用“追”的方式,这是最刺激的,即后来获得者向自己前一个获得者追饼。比如三红饼已经分完,若还有人博到,则此人按游戏进行的反方向向离自己最近的一个三红饼获得者拿回奖品。 

  3、六抔红、六抔黑是否采用,一般依照大家意愿,很多时候,为了照顾玩家都能获得奖品,这两种情形就忽略了,更重要的是,很少有人能投出“六抔红”或是“六抔黑”。 

博饼的变迁

        博饼文化传到现在,依然是厦门人最钟爱的中秋活动,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民俗节日形式,不但家庭有,同学、朋友、同事之间也利用中秋节博“状元饼”,单位团体也组织大家博饼,成为中秋节不可缺少的社会娱乐活动。每个人在中秋节前后可能会参加多次博饼活动。但博饼的形式也悄然发生改变,如今博饼会的内容逐渐丰富,奖品也变了味,月饼渐退居二线,被一些日用品,如毛巾、沐浴露、食用油、工艺品等替而代之。曾有人一夜博回两年都用不完的牙膏、香皂,最后只得转送亲朋好友。当然,博饼的乐趣不在于礼品的大小,也不管奖品如何变换,人们看重的是围在一起搏弈的乐趣,是大家团圆共享的时刻。

很多外乡人来厦门,都会被这种带有浓厚节日色彩的风俗所打动。我的许多大学同学,也都在学习期间,喜欢上这项趣味性大、参与性强的活动。

                          

                                            王兴芬,闫娟娟,林桢

文化视野中的技术是由技术器物、技术制度、和技术意识形态这三个层次组成的文化——“技术文化”。即是说,技术不仅表现出有形的物质性特征,而且它还体现出无形的文化特征,它是以“技术文化”的角色存在于文化之中的。关于“技术文化”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依笔者掌握的资料而言,“技术文化”的原型或许是古希腊哲学中的“技艺”(即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日本学者白根礼吉于1985年提出了这一概念(其英语为techno—culture);我国学者也提出了这一概念,并给出了定义:“技术文化是通过技术对人类的进化过程和生存环境的描述,并设法以此来解释人类的各种活动和社会文化现象”,是“以技术为本体或源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联系”。

对博饼的技术文化将从博饼的技术器物、技术制度、和技术意识形态这三个层次来进行分析。

1. 博饼的技术器物层——博饼的工具

博饼的工具包括:会饼一套,骰子一副(6个),大碗一个 

1.1会饼

1.1.1 传统的会饼

  传统的会饼是由大小不一的月饼汇聚而成的,一套会饼计有:状元饼1个,对堂饼2个,三红饼4个,四进(士)饼8个,二举(人)饼16个,一秀(才)饼32个。 

“三红”饼的传说

  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在会饼中,“三红”饼的味道最好,这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永乐二十二年(1442年)甲辰科殿试,状元名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于是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在厦门人的说法中,这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之辈,第三名反而有真才实学。因此,状元饼的味道也就一般,而三红饼总是味道最好。 

1.1.2“会饼”的形式变化

  现在,博饼依然是厦门人最钟爱的中秋活动,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民俗节日形式,但“会饼”的形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出现了更多新的“会饼”,不再是月饼,而是由实用物品组合而成,比如:沐浴露、洗发水等等,也可以是食品,比如:果冻、薯片、可乐什么的,反正是你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做“会饼”,只要按照会饼规定的数量组合就成。这或许是因为大家就是想在节日中找个乐,而这个乐子变得更实际些吧。[1] 

1.2 骰子

1.2.1 骰子的历史由来

相传,骰子的发明人是三国时代的文学家植,最初用做占卜工具,后来才演变成后宫嫔妃的游戏,掷骰子点数赌酒或赌丝绸香袋等物。当时骰子的点穴上涂的是黑色,在唐代才增加描红。但在考古上,最早的骰子是出现在埃及。在两千多年前古埃及的骰子被称为astragal 

     考古学家曾在出土的古埃及坟墓的壁上,绘有以羊的后足跟制成的称为astragal之赌具的赌戏.这种骨头有四个面,并不对称,每次投掷会落在四个面之一方。 

     (中国的骰子绝不是曹植发明的.因为山东青州战国齐墓出土骰子已经证明骰子不是曹植发明的。骰子,作为中国博戏中六博之一,被视作中国博具之祖,在春秋战国末期已较为流行。 

     “东晋时遗存的古磁中,曾见颗方寸大的骰子,与古埃及、罗马和印度的古迹中所发掘的骰子,以及现代中国和印度的骰子,完全相同”见常任侠:《东方艺术丛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137页。 

     从这句话来看,应该是从西方发明的然后传到中国的。)

     传说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后宫掷骰游乐,眼看要输了,只有出现4点方能解救败局,此时尚有一个仍在旋转之中,唐玄宗心中焦急,便连喊“4!4!”,尘埃落定后果然是4。唐玄宗一高兴,就让高力士宣告天下,骰子上可以描红,红色通常是不能乱用的。

1.2.2骰子的转变

最早出现的骰子是以兽骨制成,形状各异,上有各种刻纹,后来则统一为正方形或长方形,上刻一、二、三、四等点数,并以红、黑颜色相区别。,一、四涂以红色,馀涂黑色。掷之视所见点数或颜色为胜负,故又称投子、色子。相传为 三国 魏 曹植 创制。

后来为求制作方便采用木头,易于成正方形且材料简单,到处可得:再后由于木头易于磨损、遇到水会腐烂,人们又开始发明了现在的一塑料制作的骰子。

1.3 骰盅

     自清代开始,骰子的娱乐方式被基本决定下来,一般采用3枚骰子和下骰盅。最简单的骰盅可用木碗或瓦钵替代,下面垫上一块底板,扔骰时用骰盅盖上,庄家和玩家均不知道骰子的点数。这种方法带有神秘感,便于庄家营造气氛,以使玩家聚台下注。在赌场,则有制作精美、与盅相配的骰盅赌具,名称叫做骰宝。为防荷官疏乎摇骰或作弊,一代赌神叶汉发明了电动骰宝,迄今仍在澳门赌场使用。

 但由于木碗或瓦钵在与骰子碰撞的过程中是无声的,而当骰子与瓷器接触时会有撞击声,且与当时人们的性情刚好相适应。

2 博饼的制度层——规则

2.1博饼规则的由来

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大致相同,考试大体分四级,产生的科名主要有:

⑴秀才:科举考试第一级为童试,实际上是府、州、县学的入学考试,录取入学后正式名称是生员,俗称秀才。考上秀才就成为士绅,不必干活挑担了。

⑵举人:第二级为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会的贡院前后考三场。考中者称举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⑶会魁:第三级为会试,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贡院举行,参加会试的举人取中后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一般分成十八房评卷,各房推荐的第一名都可以称为会魁。

⑷进士:第四级为殿试。殿试在会试发榜后的次月举行,名义上是皇帝主试的考试,参加殿试的贡士,考出名次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⑸榜眼和探花:进士前三名为“三鼎甲”,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⑹状元:状元又有榜首、状头之称,为最高科名,因此民间不少人将科举直接理解为“考状元”。

    现在闽台地区流行的博饼名目与中国古代的科举科名基本一致,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科举的情况。按照各级科举制度的头衔,设有“状元”1个,“对堂(榜眼、探花)”2个,“三红(会魁)”4个,“四进(进士)”8个,“二举(举人)”16个,“一秀(秀才)”32个。全会有大小63块饼,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字。因为九九八十一是帝王之数,七十二是千岁数,而郑成功封过延平王,所以用六十三之数。

2.2当今博饼的规则

每个人每次要把6个骰子一起投进大碗里(再强调一次哦,一定是要用瓷碗才能玩的起来),众人依次投骰子,看骰子的点数得饼。 

  有1个“四点红”的得一秀饼, 

  有2个“四点红”的得二举饼, 

  有4个相同点数的(红四除外的都可以)得四进饼, 

  有3个“四点红”的得三红饼, 

  若骰子点数分别为1至6顺序排列着的得对堂饼,再来,就是得状元饼的情形,状元有很多等级: 

  若是有4个“四点红”,则可取状元饼,若2个人都出现4个“四点红”,则比较另外两个骰子点数的大小,点数大者为胜。 

  有5个相同点数的,俗成“五子登科”,比起4个“四点红”的状元要大。 

  若是4个“四点红”加上2个“一点红”,则称为“状元插金花”,仅次于6个骰子点数全部相同者。 

特殊情形

  六个“四点红”,称“红六勃”,所有的饼全归投者所有。 

  六个“六点黑”,称“黑六勃”,要关灯抢饼。 

  六个“红点一”,称“满地锦”,在桌上的饼全归投者所得。 

说明:

  1、同是五红或五子所带的点数多>点数少,即带6最大,带1最小。 

  2、同是四红所带的点数多>点数少,带12最大,带三最小。 

  3、状元插金花及五红、五子、四红带的点数相等则先博者>后博者。 

  4、博得红六勃或黑六勃,博饼立即结束。红六勃获未被博取的饼,黑六勃则未被博取的饼大家吃。六抔红、六抔黑是否采用,一般依照大家意愿,很多时候,为了照顾玩家都能获得奖品,这两种情形就忽略。 

  5、如博到状元插金花可兼得还未被博取的对堂,若该选手在以后的轮次中“禄骨”[注],对堂不被追回,只追回状元。 

  6、在同一场比赛中,同一选手两次或两次以上博到状元,取其最后一次的成绩为最终成绩。 

  7、如果骰子跳出大碗,则该选手本轮成绩无效且要轮空一次。 

  再补充一点:一般来说,今年得状元者,明年中秋要捐一块饼供众人玩。不过这条规定,现在的年轻人一般很少这样做,还是大家一起AA制的多些。 

  或状元买单: 

  有的应某些原因用其他物品代替月饼。 

  现多用其它礼品来代替月饼,或者用红包代替 

注:同一场比赛中同一选手再次博到状元但点数小于先前(先前的状元大于其他选手),也小于其他选手,称为禄骨。

3 博饼的意识形态层——价值观

博饼最初只是作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群中秋赏月的一种附带消遣的游戏,人们也只是抱着玩玩的心态,并没有任何信仰;随着,博饼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其中,尤其是当时领导人物的重视,人们开始把博饼当作一种信仰,认为只要博中状元就会一年好运,并一直流传至今。 

文档

博饼的技术文化

博饼的技术文化厦门博饼的由来与变迁博饼的历史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在古代,“博”是一种棋戏,后泛指运动。当然,沿袭到现在,博饼不再有的意味,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据传是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8月15日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13至18,前后6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