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讨论稿)
一、工作室主持人的管理
1、工作室主持人组织成员学习教育理论不少于 4 次。
2、每年制订工作计划,并撰写工作小结。每次活动必须抓好出勤 记录, 每次活动的信息须及时上传至理论教研室。 每个工作室每学期 上交的相关动态信息或者阶段性成果不少于 2 篇。
3、开展专题或课题活动。专题或课题必须是本学科发展的热点或 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每年专题活动不少于 4 次,参与工作室全员活动不少于 8 次/ 学年。主持人听成员上课不得 少于 20次/ 学年 。
4、每年举办一次工作室的成果交流或展示活动,及时做好研究成 果的推广。
5、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中必须完成的科研成果:
(1)在省市级杂志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至少 1 篇;
(2)撰写或主编教育书籍至少一本;
( 3)为学员、教研组长以及基层学校教师作学术讲座不少于 3 次。 (4)为教育局决策提供的咨询报告或学科分析报告至少 1 篇。 (5)以工作室为依托,指导课题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二、工作室成员的管理
1、每个成员必须制定出培养期内的三年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工 作室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2、工作室成员每学年集中学习课时数不少于 40 课时。
3、工作室每位成员在周期工作时间内培养学员教师不少于两名。
4、工作室成员必须参加工作室安排的各项工作,完成相关工作任 务,努力实现培养计划所定目标。 工作室成员负责收集每学期学员提 交的论文、 教育随笔、教育故事、教学反思、课(案)例、 读书笔记、 学习小结等,并予以指导。
5、准时参加工作室活动,出勤率不少于百分之九十。缺勤达四分 之一者取消其成员资格并不得再次申报, 工作室及时通报成员所在单 位。
三、工作室档案的管理
1、工作室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规划以及活动方案,并上报乌鲁木齐 市教研中心理论教研室备案。
2、工作室要建立学员培养档案,对学员进行有序规范的培训和考 核,学员培养情况将作为工作室考核的重要依据。
3、主持人兼管工作室档案。工作室成员的计划、总结、听课、评 课记录、展示课记录、教案等材料及时归档、存档,为个人成长和工 作室发展提供依据。
4、工作室所开展的活动需及时上报理论教研室并写好小结,为工 作室后期的评选以及奖励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