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题人:于明茹 时间:90分钟 共100分
注意:1.答卷前,将姓名、考号填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A.太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江汉平原 .成都平原
2.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广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水平高 .人口较少
图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据此完成3--5题。
3.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
A.耐旱 B.耐涝 .抗病虫害 D.占耕地少
4.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 B.洪涝 .台风 D.冻害
5.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 .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图是中国和日本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变化曲线。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日本工业化率 B.②——中国工业化率
C.③——日本城市化率 D.④——中国城市化率
7.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直快于日本 B.日本工业生产总值呈现下降趋势
C.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相适应 D.日本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
2011年11月亚马孙热带雨林当选“新七大自然奇观”。位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最广、 流量最大的河流。但近年来,由于过度砍伐和气候变暖,亚马孙热带雨林干旱加剧,面临消失的危险。结合下图回答8---9题。
8.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④平原面积广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当前亚马孙雨林遭到严重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 B.过度的迁移农业
C.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D.商业性伐木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 )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11.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12.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
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A.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B.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14.与其他矿物能源比较,天然气具有的优点是( )
A.可年复一年地使用 B.开采成本低、价格便宜
C.分布广泛、开采方便 D.干净、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图中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5--16题。
15.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 )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
16.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
A.单位GDP能耗 B.碳排放量 C.能源进出口量 D.煤炭自给率
下图为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从图示来看( )
①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接近的时期是2000年前后 ②图示时期,我国能源消费始终大于能源生产
③2000年后,经济发展快进口的能源数量增加 ④原煤生产占生产量的比重上升,但总数量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 )
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
③加强国际合作 ④减少煤炭的开采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下图,完成19---20题。
19.图示地区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A.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B.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C.全年降水少,冬夏温差大 D.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20.对图中河流水文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无结冰期 B.流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小 D.夏季汛期长
读我国渭河流域图,回答21---22题。
21.从图中水库分布看,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是( )
A.旅游 B.发电 C.养殖 D.防治水土流失
22.若在图中A处建一水电站,则对渭河的影响有( )
①流速降低 ②泥沙淤积加快 ③水位升高,河流水面变宽 ④水量减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读我国四座城市气温年较差和年降水量坐标图,回答23---24题。
23.一般年份,影响这四座城市所在区域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或灾害分别是( )
A.a热量 b光照 c伏旱 d洪涝 B.a水分 b春旱 c伏旱 d洪涝
C.a热量 b春旱 c伏旱 d台风 D.a水分 b盐碱 c光照 d台风
24.依据四地所处的温度带判断,其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 )
A.a棉花 b冬小麦 c油菜 d甘蔗 B.a甜菜 b春小麦 c水稻 d水稻
C.a亚麻 b棉花 c油菜 d甘蔗 D.a春小麦 b冬小麦 c橡胶 d水稻
读2011年我国冬小麦收获期分布示意图,回答25--26题。
25.为监控焚烧作物秸秆着火点的分布,应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RS C.GIS D.GPRS
26.2011年6 月 11日,焚烧作物秸秆的着火点较多的省份可能是( )
A.闽 B.赣 C.吉 D.豫
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去年蒸发量)分布图,回答27~28题。
27.从图中可以判断( )
A.赤道穿过的东部地区数值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B.气温越高,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C.降水越少,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D.热带草原气候地区的水平衡数值都为正值
28.近年来,图中某区域土地沙化出现了南扩速度加快的现象,“南扩”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
C.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 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29--30题。
29.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这一现象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
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环境和技术 .交通和市场 .原料和能源
30.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适宜在粤北、粤西山区发展的是( )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 .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
C.推广基塘生产模式 .大力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综合题
31.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的课题是“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条件”。小组成员作了具体分工,其中张华、刘晓两位同学负责田纳西河流域气候条件的分析。结合以下材料,请你帮助两位同学完成调查、研究结论。(10分)
材料: 左图为田纳西河流域诺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右图为田纳西河流域地形图;
调查研究结论:田纳西河流域气候条件分析
(1)气候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候特点①______ (季节)降水最多,______(季节)降水相对较少。
②降水季节差异的成因分析(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横线上):
田纳西河流域夏季受______控制,多晴朗天气,冬季从________来的暖湿气流和____________的冷气团相遇,形成______,而在山地地形的影响下,又形成 ______,降水较多。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亚速尔高压 D.墨西哥湾 E.太平洋 F.密西西比河 G.大西洋 H.北冰洋 I.地形雨 J.锋面雨 .对流雨
(3)降水季节分配特点对农业发展和河流航运的影响
32.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我国沿海某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2分)
―→―→
信息材料:该地区景观及气候资料图。
(1)根据图示信息,说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3分)
(2)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是什么?(4分)
(3)为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该地区应发展的工业有哪些?(2分)
(4)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考察时发现,该地区面临的最大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根据以上材料,试简述解决该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3分)
33.读下图和相关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2011年10月5日,“创新乔布斯”——苹果前行政总裁因病去世。生前他“让苹果引领全球科技潮流”——用iPod了音乐,用iPhone了手机,用iMac、iPad了电脑,又用 Pixar了电影。苹果产品从来都是特立独行,时尚、个性、高定价。
材料二 从企业战略角度上看,乔布斯对整个数码生产产业链进行了创新的“”,对全球各种社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整合,追求唯美,降低成本,实现市场、利润最大化。
材料三 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2011年10月15日播出《苹果的另一面》。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牵头的五家环保组织公布了一份美国苹果公司在中国产业链的污染地图,指出在供应链的职业安全、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等方面,苹果公司都违反了自己的承诺,环保组织将苹果公司的产品称为“毒苹果”。
材料四 苹果产业链微笑曲线图
(1)以苹果电脑公司为代表的高技术公司的特点是什么?
(2)苹果公司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了苹果产品市场及利润的最大化。读材料一、材料二和苹果数码产业链“微笑曲线图”,请写出现今中国企业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应注意的问题。
(3)读材料三并依据产业转移原理分析苹果数码制造环节转移到中国,对我国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
34.2010年8月,备受关注的川气东送工程建设完工。该工程西起四川普光,东至上海,成为一条跨区域绿色能源通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指出川气东送工程经过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近年来Q区域粮食生产在该省农业中的地位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2)川气东送工程管道走向与长江“黄金水道”基本一致,试分析川气东送未采用水运的原因。
(3)重庆、武汉、上海三市分别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区域中心,简要分析三市发展成为本区域工业中心城市的共同区位条件。
高二地理答案
ADADA BDBAC DABDB DDCAB DACCB DACAB
31.(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冬末春初 夏秋 ②B D H J I
(3)①水热季节组合差且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求产生矛盾,成为种植业的性因素
②影响河流水量、水位的稳定性,给航运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32.(1)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植被;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明显,落差较大,含沙量较大;红壤土。
(2)优势:水热条件充足,复种指数高,农耕历史悠久。
不足:人均耕地少,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
(3)以水稻为原料,发展食品加工工业;以木材为原料,发展造纸工业;以水果为原料,发展水果罐头加工业;以淡水鱼为原料,发展水产品加工业。
(4)水土流失 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护林植树,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开发优势农业资源;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小水电、沼气、薪炭林等)。
33.(1)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短;研发费用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2)要与研发技术一起引进(避免总跟在发达国家后面);要追求技术创新,(追求唯美和与众不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要创新自主品牌(用品牌赢得市场);要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零部件全球采购,科学创新生产流程、仓储模式),降低生产成本;要建立自己的销售、服务网络。
(3)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改变区域地理环境(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加快了区域资源消耗;增加了就业机会,改变了就业的空间分布;产业工人的健康安全和权益受到影响。
34.(1)季风水田农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提高,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小;市场需求的改变,导致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小。
(2)管道运输运量大,安全可靠,连续性强。长江水运速度慢,受水文与气象等自然因素影响大,运输危险性大。
(3)重庆、武汉、上海三市均位于区域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农业基础好;位于交通枢纽,水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多,技术力量雄厚;工业基础好,生产协作条件好;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充足。
高二地理答案
ADADA BDBAC DABDB DDCAB DACCB DACAB
31.(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冬末春初 夏秋 ②B D H J I
(3)①水热季节组合差且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求产生矛盾,成为种植业的性因素
②影响河流水量、水位的稳定性,给航运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32.(1)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植被;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明显,落差较大,含沙量较大;红壤土。
(2)优势:水热条件充足,复种指数高,农耕历史悠久。
不足:人均耕地少,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
(3)以水稻为原料,发展食品加工工业;以木材为原料,发展造纸工业;以水果为原料,发展水果罐头加工业;以淡水鱼为原料,发展水产品加工业。
(4)水土流失 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护林植树,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开发优势农业资源;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小水电、沼气、薪炭林等)。
33.(1)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短;研发费用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2)要与研发技术一起引进(避免总跟在发达国家后面);要追求技术创新,(追求唯美和与众不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要创新自主品牌(用品牌赢得市场);要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零部件全球采购,科学创新生产流程、仓储模式),降低生产成本;要建立自己的销售、服务网络。
(3)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改变区域地理环境(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加快了区域资源消耗;增加了就业机会,改变了就业的空间分布;产业工人的健康安全和权益受到影响。
34.(1)季风水田农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提高,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小;市场需求的改变,导致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小。
(2)管道运输运量大,安全可靠,连续性强。长江水运速度慢,受水文与气象等自然因素影响大,运输危险性大。
(3)重庆、武汉、上海三市均位于区域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农业基础好;位于交通枢纽,水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多,技术力量雄厚;工业基础好,生产协作条件好;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充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