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修改议论文论据分析的常见方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22:42:49
文档

修改议论文论据分析的常见方法

议论文论据分析的常见方法议论文论据分析论证基本原则:紧扣论点对事例进行理性分析。议论文写作总是要摆事实讲道理。所谓摆事实就是列出论据;而讲道理就是对论点和论据进行分析。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
推荐度:
导读议论文论据分析的常见方法议论文论据分析论证基本原则:紧扣论点对事例进行理性分析。议论文写作总是要摆事实讲道理。所谓摆事实就是列出论据;而讲道理就是对论点和论据进行分析。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
议论文论据分析的常见方法

议论文论据分析论证基本原则:紧扣论点对事例进行理性分析。议论文写作总是要摆事实讲道理。所谓摆事实就是列出论据;而讲道理就是对论点和论据进行分析。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句话:论点是统帅,论据是士兵,论据要为论点服务。

  方法一:因果分析法

含义: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事例的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思路:为什么→是因为

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标志词:“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或者单用“因为”“所以”“因此”“为什么”等。

范例: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20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被依军法身首异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考场优秀作文《自信,但不能盲目》)

误文范例: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论点:磨难能历练人生)

分析: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修改稿: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方法二:假设分析法

含义:假设相反情形及结果,与原事例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思路:反面假设→ 结果展示→ 正面强调

关键:围绕论点假设,在正反对比中强调论点。

特别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得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得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范例1: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 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分析:这一改文从事例反面的三个角度进行假设,采用排比句、反问句,语势极为强劲,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令人信服地推出了“达.芬奇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的结论,使说理更加完全、充分。

范例2:论点: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将导致失败。

      赵人邯郸觉得楚人走路好看,便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赵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范。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地吞进肚里。

      倘使邯郸能在学步之时,融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特点,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赵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考场优秀作文《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

方法三:归纳分析法(同类归纳法)

含义:对所述的事例在某方面的相同点 进行类比,从而揭示出事例的意义,发挥事例的论证作用。

思路:通过比较—得出结论—揭示主题

关键:找准事例的相似点,即共性。

标志词:“有···没有····”;“一方面···另一方面···”       

例:曹雪芹悼红轩中批阅十载成就千古奇书;齐白石老人印章的遒劲功底是从前不分昼夜千刻万磨练就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有达芬奇幼时画鸡蛋的刻苦……大凡拥有极高艺术造诣的人,其出神入化的表现力皆来自于踏实的功底。因此,可以说,艺术殿堂精美的纹饰是用踏实雕刻成的。(论点:踏实)

误文范例: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  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里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穷也是一笔财富。(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修改稿: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  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里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这些历史名人都饱受贫苦的困扰,也正是幼时的贫困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使他们更积极地去改变现状,最终成就别样的人生。由此看来,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们奋发上进,这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

方法四:正反分析法

含义:这种方法,就是列举正反两种事例形成对照,然后加以分析,论证观点。

思路:列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进行对比 —论证观点

提示:(1)例子的对比要鲜明,内容不能脱离主题;

     (2)事例平时要多注意、多积累。

范例:人们难以忘记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事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 60 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德意志民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点题)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再次点题)(高考优秀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方法五:实质分析法

就是分析事物的本质特点,揭示事物的属性、要害、危害等的说理方法。这种方法关键在于揭示出事物的本质面目,本质一揭示出来,说理的力量也就出来了。

例文:战国时,有个南郭先生,此人不学无术。他听说齐宣王爱听竽乐合奏,就混在乐队里,装模作样,冒充内行,领取俸禄。后来齐宣王死了,齐緡王偏偏喜欢听独奏,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再也没法混下去,只得溜走。这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由来。滥竽充数,这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它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在于一个“充”字。人没有生来就会吹竽的。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充”字点出南郭先生的要害,南郭先生之所以“逃之夭夭,贻笑大方”关键的原因就是不懂“充”懂,骨子里本质的思想就是不思进取,只想以不懂“充”内行。

    议论文写作误区及规避策略

议论文在高考作文中是被考生广泛运用的一种文体。一是因为议论文写作有程式可操作,比较规范,容易出彩。二是适合高考作文阅卷的快速度。因为这种文章写出来条分缕析,层次清楚,能使阅卷者一目了然,判分快。写作议论文时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

误区一:只有论题,没有论点(即观点态度)

议论文既然要讲道理,首先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论点,因为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作者要明确表明他主张什么,反对什么,不能含糊其辞,似隐似现。(注意,有些标题只是论题,而论题却不是论点,不能单纯把标题作为全文的论点,一定要有一句话阐明全文的观点!)

规避策略:强行促使自己在作文的开头(引论部分)用一个判断明确表达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或主张。

误区二:在论据材料的选择上“老生常谈”

  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除了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外,最好能“弃旧图新”。具体来说,考生在论据材料的选用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舍近求远,同类型的素材优先选用外国的。比如说到战胜挫折,就选用贝多芬、爱迪生、诺贝尔等人的事件,不免给人崇洋媚外之感。二是厚古薄今,同类型的素材优先选用古代的。不是司马迁、屈原,就是李白、苏轼等,总透着一股故纸堆的腐臭。(最好能古今中外结合起来)

 例1:“司马迁受宫刑之后,写下了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试想,他如果不是发愤图强,以身残之躯跋山涉水,遍访民间,博览群书,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笔耕不辍,哪里会有这部巨著的问世?张海迪在身体瘫痪三分之二的情况下,啃外语,钻医学,学文化,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韧!居里夫人经过45个月不分昼夜的辛勤工作,从十几吨的铀矿中提炼出一克纯铀,其坚忍不拔的毅力,令世人叹服。”实事求是地说,这段文字语言精练,选材典型,说服力也强,但美中不足的就是文段中所选古今中外的三则事例都很陈旧,没有新鲜感,

规避策略:1.眼睛向内,从学过的中学课本里挖潜。

写作中可想到用课文中的材料作论据,而你用了,和那些用老生常谈的材料不一样,就会给阅卷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2.眼睛向外,多关注每天变化着的现实生活。

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沸腾的生活就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平时要睁大观察的眼睛,张开思维的雷达,捕捉敏感的信息,并将这些贮存在自己记忆的仓库里,以备不时之需。报纸、电视、网络等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你在用之前是压根不知道某天看到的新闻、目睹的事件是否会成为你日后的写作素材的。

例2:“当代毕昇王选,从1975年开始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他拖着病体,克服经费紧缺、条件艰苦等困难,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开发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试想,如果不发愤图强,潜心研究,哪会有这项伟大的发明问世。乒坛名将王皓雅典奥运会惜败柳承敏,指责、非议一时四起,之后多次大赛屈居第二,与冠军无缘,被戏称‘乒坛老二’,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坚持苦练技术,磨炼意志,终于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和2007年10月的乒乓球世锦赛上两次以4比0的绝对优势战胜宿敌柳承敏,报雅典一箭之仇。是‘韧’的精神圆了他的王者之梦。已故的巴勒斯坦总统,悲情阿拉法特,几十年战斗在争取民族和中东和平的战线上。期间,他被捕过,过,被软禁过,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没停止战斗。其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敬仰。”

例2所用的三则材料不但具有典型性,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例1相比,例2给人留下的印象显然要更深刻。

误区三:在论据材料的运用上以叙代议

    选择了好的论据材料,还要恰到好处地使用。许多考生在用例证法说理时,常常会出现两种错误:一是区分不开记叙文的叙事和议论文的叙例。议论文的叙例是为分析问题、论证观点服务的,强调语言的概括性,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突显事实中与论点相关联的规律、本质的那一部分。而有的考生写作时却像记叙文的叙事一样,从头到尾详尽描述,叙述得细致入微,描得生动形象。二是所用材料充实丰富,却只是简单罗列、堆砌事例,没有说理分析,导致文章文体不明。

 规避策略:强行给自己在叙例时一个字数限定。

      如果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只举一个事例,那么就选定该事例能用来证明观点的一个侧面(因为有的事例可以用来证明多个观点)进行概括性叙述,一个事例的阐述不要突破150字;如果需要列举几个事例予以证明,最好用排比的方法,把事例高度浓缩,一句一例排闼而出。这样,既显得论据充实,论证颇有气势,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误区四:看不见充分、严密的论证过程

     论证是议论文的骨架,论证应当充分、严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有了鲜明的论点,也备好了有力而充实的论据,但是这两者都还只是零散的材料,要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适当的论证过程将它们联系起来,这样文章才有力度,有说服力。

规避策略:1.在中心论点下设立分论点。

如要论述“勇于担当”这个论点,可以设立几个并列式的分论点:①担当是一种不惧困难的态度;②担当是一种关注民生的美德;③担当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可以设立正反对比式的分论点:勇于担当重任,于己于国,益莫大焉;相反,不敢担当重任,既误人又害己。还可以设立层进式的分论点。分论点设置好后,考生要考虑如何围绕分论点或摆事实或作假设或打比方展开论证。

              2.把每个分论点的论述过程设置为四个环节。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分论点的论述)

所谓“四环节”,就是每个段落都由四个环节组成一个论证过程。第一个环节——立论,即提出本段的分论点,用一个单句明确表述出来,置于段首,开宗明义。第二个环节——引语,就是对段首提出的概括性很强的分论点进行扣题性的解说,不要在观点后紧接着举例。第三个环节——述例,就是根据论点使用论据进行阐述。第四个环节——析例,或者叫引申或把前面所举之例中所含之理析出,和本段的论点进行“焊接”,或将前面三个环节归结起来,或将引述的个例引申到普遍的规律性上认识。有了这样一个过程,观点和材料就不是简单的1+1了。

以上的论证方法和策略希望同学们多去认真揣摩,在平时的训练中运用上去,写作的技巧和思维只有多写,多去实际操作,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等到临近高考才去重视,否则就临阵磨不快也不光了!

优秀议论文赏析

谈意气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开头响亮。“意气”这个概念相对抽象,本文作者开篇先以三个镜头予以展示,顿时化抽象为形象。)

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他们不畏风霜,不畏冷雨。还记得黑色羚羊鲁尔·鲁道夫吗?有谁能想象,一个曾经身患小儿麻痹症、连走路都很艰难的小女孩,如今却站在辉煌的奥运颁奖台上享受王者的荣光?然而她的确做到了,她用一次次的跌倒与一次次的努力,艰辛地铺下了自己走向成功的路。这路上的障碍与荆棘,也许多到无法想象。可是,充满着意气的她,何曾有过丝毫的退却?意气成就了她,也向世人宣告,坚韧的生命是如此伟大。

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无惧的,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在生命中奏出壮烈,奏出辉煌。人人都无法忘记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当日寇的铁蹄在神州大地肆虐时,到处都是悲伤,遍地都是苦难。然而,就在一个叫蕴藻滨的不起眼的小村庄,八百抗日勇士身捆炸药,全身浇满煤油,冲入了敌营。随着一声声巨响传来,战士们的碧血染红了养育他们的土地。那一场战役,没有一人生还,他们走得如此壮烈。历史不会把他们遗忘,因此这场战役被世界称为“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我们不会将他们遗忘,因此当我们追忆他们时,仍会热泪盈眶。这群充满意气的可敬的英雄啊,勇敢地唱响了生命的华章。 

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人生几多风雨,几多阴霾,他人只见乌云蔽日,他们却总能拨开云雾看见明媚的阳光。我不禁想起了林肯,八次竞选八次失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其间还精神崩溃过一次。似乎生命的前几十年,他一直在失败中度过。然而充满意气的人,面对命运的玩笑,始终不会放弃心中坚守的信念,于是最后一次,他成功了。一个的国家在他的手中合二为一,美国的经济再次起飞。坚定信念,厚积薄发,方能九天揽月,深海寻珠。林肯的意气给了他一颗坚定乐观的心,于是他的名字被载入史册,千古传诵。 

(主体部分分三层展开论证,每一层论述各有鲜明的特色。第一层,“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第二层,“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无惧的……”;而三层“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句式整散结合,读来神采飞扬。)

意气,成就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意气,谱写生命的华丽与壮美; 

意气,铸就心灵的自信与乐观。 

将意气之歌,在生命中唱响,唱出生命绚丽的华章; 

将意气的帆,在生命中扬满,到中流击水,看时代风光; 

将意气的剑,在生命中磨亮,披荆斩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创辉煌。

(结尾处兼用排比、比喻修辞,更是将自己锤炼语言的功夫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要轻易说“不”

什么是“不”?那是对事物可能性的一种否定。当你说出“不”字的时候,你也就认为某件事不可能发生,没有希望。然而,世事无绝对。世上几乎没有事情是绝对可能或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朋友,请不要不加以认真思索,就轻易说“不”。      

  不轻易说“不”,是一种智慧。      

  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你认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不,那不可能,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但这句话却启发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仔细地分析,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且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也逐渐发展,如果利用互联网发展贸易,不是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敏锐地从别人说“不”的事业里看到了商机。马云也成为了著名公司“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      

  如果当时马云只看到困难,就轻易说“不”,那么现在还哪有功成名就可言?由此可见,有些看似不可能的事,请不要轻易对它们说“不”。有时候经过仔细分析,认真思考,所谓的不可能也是有可能的。      

  不轻易说“不”,这是一种力量。      

  汶川地震造成了众多生命消逝、家庭的残缺,看着泪流满面、伤心欲绝的灾区人民,我想对你们说:“不要轻易对生活的希望说不,灾难让你们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但生活还要继续。”不要轻易放弃,不轻易对生活的希望说“不”,这是一种坚强,是一种在困难面前挺直脊梁的力量,我深信,这种力量能为灾区人民抚平伤痛,勇敢地走下去。      

  我们不要轻易说“不”,但对于一些事情,我们却要不假思索地说“不”。     

  当***在制造中国的时,我们大声说“不”;当DNN作出侮辱中国人民的言论时,我们大声说“不”;当莎朗·斯通提出“地震报应”论时,我们大声说“不”。不轻易说“不”不等于面对可能损伤民族,伤害国人感情的事也忍气吞声。      

  一个懂得什么时候该说“不”,什么时候不能轻易说“不”的国家才是一个真正的强国,才能在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      

  在奥运来临之际,让我们理性对待“不”字,扬起一叶民族之魂的风帆!     

文档

修改议论文论据分析的常见方法

议论文论据分析的常见方法议论文论据分析论证基本原则:紧扣论点对事例进行理性分析。议论文写作总是要摆事实讲道理。所谓摆事实就是列出论据;而讲道理就是对论点和论据进行分析。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