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合集】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和流程、规范5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22:42:52
文档

【合集】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和流程、规范5

【合集】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和流程、规范5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保证中药煎药质量,根据有关法律、行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中药煎药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第二章设施与设备要求第三条中药煎药室(以下称煎药室)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周围的地面、路面、植被等应当避免对煎药造成污染。第四条煎药室的房屋和面积应当根据本医疗机构的规模和煎药量合理配置。工作区和生活区应当分开,工作区内应当设有储藏(药)、准备、煎煮、清洗等功
推荐度:
导读【合集】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和流程、规范5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保证中药煎药质量,根据有关法律、行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中药煎药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第二章设施与设备要求第三条中药煎药室(以下称煎药室)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周围的地面、路面、植被等应当避免对煎药造成污染。第四条煎药室的房屋和面积应当根据本医疗机构的规模和煎药量合理配置。工作区和生活区应当分开,工作区内应当设有储藏(药)、准备、煎煮、清洗等功
【合集】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和流程、规范5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保证中药煎药质量,根据有关法律、行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开展中药煎药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二章 设施与设备要求 

第三条 中药煎药室(以下称煎药室)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周围的地面、路面、植被等应当避免对煎药造成污染。 

第四条 煎药室的房屋和面积应当根据本医疗机构的规模和煎药量合理配置。工作区和生活区应当分开,工作区内应当设有储藏(药)、准备、煎煮、清洗等功能区域。 

第五条 煎药室应当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当平整、洁净、无污染、易清洁,应当有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等设施,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它设施应当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 

第六条 煎药室应当配备完善的煎药设备设施,并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储药设施、冷藏设施以及量杯(筒)、过滤装置、计时器、贮药容器、药瓶架等。 

第七条 煎药工作台面应当平整、洁净。 

煎药容器应当以陶瓷、不锈钢、铜等材料制作的器皿为宜,禁用铁制等易腐蚀器皿。 

储药容器应当做到防尘、防霉、防虫、防鼠、防污染。用前应当严格消毒,用后应当及时清洗。 

第三章 人员要求 

第 煎药室应当由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经验的中药师具体负责煎药室的业务指导、质量监督及组织管理工作。 

第九条 煎药人员应当经过中药煎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中药煎药工作。 

煎药工作人员需有计划地接受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岗位培训。 

第十条 煎药人员应当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传染病、皮肤病等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体表有伤口未愈合者不得从事煎药工作。 

第十一条 煎药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煎药前要进行手的清洁,工作时应当穿戴专用的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 

第四章 煎药操作方法 

第十二条 煎药应当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待煎药物应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煎煮开始时的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 

第十三条 每剂药一般煎煮两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 

煎煮时间应当根据方剂的功能主治和药物的功效确定。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40—60分钟。药剂第二煎的煎煮时间应当比第一煎的时间略缩短。 

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2-3次。搅拌药料的用具应当以陶瓷、不锈钢、铜等材料制作的棍棒为宜,搅拌完一药料后应当清洗再搅拌下一药料。 

第十四条 煎药量应当根据儿童和成人分别确定。儿童每剂一般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剂一般煎至400-600毫升,一般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或遵医嘱。 

第十五条 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特殊要求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 

(一)先煎药应当煮沸10-15分钟后,再投入其它药料同煎(已先行浸泡)。 

(二)后下药应当在第一煎药料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10分钟。 

(三)另煎药应当切成小薄片,煎煮约2小时,取汁;另炖药应当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取汁。此类药物的原处方如系复方,则所煎(炖)得的药汁还应当与方中其它药料所煎得的药汁混匀后,再行分装。某些特殊药物可根据药性特点具体确定煎(炖)药时间(用水适量)。 

(四)溶化药(烊化)应当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并去渣后,将其置于药液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待需溶化的药溶解即可。 

(五)包煎药应当装入包煎袋闭合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包煎袋材质应符合药用要求(对人体无害)并有滤过功能。 

(六)煎汤代水药应当将该类药物先煎15-25分钟后,去渣、过滤、取汁,再与方中其它药料同煎。 

(七)对于久煎、冲服、泡服等有其他特殊煎煮要求的药物,应当按相应的规范操作。 

先煎药、后下药、另煎或另炖药、包煎药、煎汤代水药在煎煮前均应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第十六条 药料应当充分煎透,做到无糊状块、无白心、无硬心。 

煎药时应当防止药液溢出、煎干或煮焦。煎干或煮焦者禁止药用。 

第十七条 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当使用不同的标识区分。 

第十 煎煮好的药液应当装入经过清洗和消毒并符合盛放食品要求的容器内,严防污染。 

第十九条 使用煎药机煎煮中药,煎药机的煎药功能应当符合本规范的相关要求。应当在常压状态煎煮药物,煎药温度一般不超过100?。煎出的药液量应当与方剂的剂量相符,分装剂量应当均匀。 

第二十条 包装药液的材料应当符合药品包装材料国家标准。 

第五章 煎药室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 煎药室应当由药剂部门统一管理。药剂部门应有专人负责煎药室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药剂部门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煎药室工作制度和相关设备的标准化操作程序(SOP),工作制度、操作程序应当装订成册并张挂在煎药室的适宜位置,严格执行。 

第二十三条 煎药人员在领药、煎药、装药、送药、发药时应当认真核对处方(或煎药凭证)有关内容,建立收发记录,内容真实、记录完整。 

每方(剂)煎药应当有一份反映煎药各个环节的操作记录。记录应保持整洁,内容真实、数据完整。 

第二十四条 急煎药物应在2小时内完成,要建立中药急煎制度并规范急煎记录。 

第二十五条 煎药设备设施、容器使用前应确保清洁,要有清洁规程和每日清洁记录。用于清扫、清洗和消毒的设备、用具应放置在专用场所妥善保管。 

煎药室应当定期消毒。洗涤剂、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符合《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卫生标准》(GB14930.1)和《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GB14930.2)等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不得对设备和药物产生腐蚀和污染。 

第二十六条 传染病病人的盛药器具原则上应当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后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对重复使用的盛药器具应当加强管理,固定专人使用,且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第二十七条 加强煎药的质量控制、监测工作。药剂科负责人应当定期(每季度至少一次)对煎药工作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征求医护人员和住院病人意见,并建立质量控制、监测档案。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7年印发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同时废止。 

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 

1、煎药室负责住院和门诊患者的中药煎药工作。 

2、煎药室需有一名中药师负责煎药业务指导及管理工作。 

3、煎药人员领取中药时,核对病人姓名,科别,床号,日期,剂数。 

4、煎药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按规定浸泡后,根据药剂性能选择火候、时间进行煎煮,药汁量要符合要求。 

5、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兑服,烊化等特殊用药的煎煮,要按医嘱执行,确保煎药质量。 

6、煎药卡从领药时起,必须紧随药袋、浸泡容器、煎煮容器和盛药容器转移,每个工序都有操作人员签名。 

7、煎药设备设施、容器使用前应确保清洁,按清洁规程操作。用于清扫、清洗和消毒的设备、用具应放置在专用场所妥善保管。煎药室应当定期消毒。 

8、内服药与外用药应用不同颜色煎药卡,煎药器具,盛药容器应标识清楚。 

9、汤药送抵病房或药房,应请护士或收药人核对后在送药登记本上签收。 

10、急诊、新入院和急重病人的药剂,应按中药急煎制度完成,应即领,即煎,即送,不得延误时间。 

11、加强煎药的质量控制、监测工作。中药饮片煎煮质量每日由煎药室人员自查,并进行记录,药剂科负责人或质检人员每季度一次对煎药工作质量进行评估、检查。 

12、注意安全,做好防火、防毒、防盗措施,下班前关好门、窗、水电。 

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 

一、 煎药室由中药师负责指导工作,药剂领入、煎药、发出要经过

核对,做到各环节清楚、准确无误、保证质量、防止差错,药

械科定期检查。 

二、 工作人员要遵守劳动纪律,衣帽整洁,保证室内清洁,禁止室

内闲谈、吸烟。 

三、 药剂领入:领药时要认真核对病员姓名、剂数、特殊药物的煎

熬法和单包数量。 

四、 药剂煎熬: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操作,在煎熬过程中做到各环

节准确无误,防止差错。 

五、 药剂出发:药剂煎好后立即登记入册签名,发药前应认真核对

姓名,剂量、剂数是否相符,无误后经签字方可发放。住院病

人药剂送到病房护士站,门诊病人药剂送到中药房。 六、 贮药器皿管理:按规定随时清洁,保证无污渍、无药垢。 七、 安全管理: 

1、 煎药时,不得离开煎药室,以免火灾及将水熬干等意外发生。 2、 煎药机点燃后随时观察,调节好开关。发生故障立即停止使用。 3、 室内不准放易燃易爆物品,非本科室人员不得在此停留。 4、 如发现火情,立即断电、关阀,组织抢救,并立即报警。 5、 下班前要认真检查门窗,水电是否关好,无误后方能离开。 

煎药室工作流程 

1、 领药、煎药、装药、送药前认真核对煎药凭证,进行登记。 2、 把要加工的药装入特制的无纺布袋中,把口扎好,放入容器中,用冷水浸泡30分钟。 

3、 清洗煎药机,打开排液阀门,放干净水,关闭排废液阀门,把浸泡透的药袋放入药锅,加入浸泡的液体和水(加水量一般应浸过药面2-5cm,花草类药物或煎药时间较长的酌情加水)。 

4、 煎药机内放入中药和水后,盖上锅盖,旋紧手柄,将该药煎药凭证放于煎药机手柄上,关闭排气安全阀,设定好煎药时间和温度,机器自动加热,到达设定温度自动转入文火,到达设定时间后,自动停止加热。 

5、 药煎好后,当压力下降到1kg左右时,打开排液阀门,药液通过排液软管注入包装机药罐内自动包装。排药液过程中,同时转动挤压手轮,挤出药包中的残余药液。 

6、 核对煎药凭证及药袋数后,装入包装袋送中药房核对签收。送达中药房前,放于储物箱暂存。 

7、 药液排完后,完全打开排气安全阀,压力减至大气压,打开手柄将药包取出,关闭电源。及时加入适量清水,清除锅底沉积杂物,打开排污阀,排除污水。 

煎药器清洁及保养 

1、清洁: 

煎药机:每锅煎好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煎药机,排净废液,用软布擦净锅盖和密封圈,防止残留药液粘连,每天工作后,请将滤桶取出,用软布将底部和内壁彻底清洗干净,不能用掉丝、掉毛的清洗工具清洗。 

2、保养: 

煎药机:旋转手柄丝母、丝杆用一段时间后,加黄油,使操作更加灵活,防止磨损,排液软管定期用清水冲冼内壁。 

煎药器使用安全措施 

1、为保证人身安全,必须做好接地保护。 

2、清洗过程中,电器控制部分不能用水清洗。 

3、打开锅盖前,必须打开排气安全阀,排掉锅内压力。 4、在煎药过程中严禁打开排液阀门,防止人员烫伤。 5、每锅药煎好后,清洁锅盖与密封圈的接触面,防止残留药粘起密封圈。 

6、每次煎药药关锅盖前,仔细检查密封圈,保证密封圈正确安装在槽内。 

7、如煎药过程中,包装药的无纺布袋破损,一定要把药渣清洗干净后再用,防止残渣打到包装机后造成包装机的堵塞。 8、煎药机切忌干烧。 

9、煎药机拧紧把手时,要对角均匀加压,以防锅盖变形。 10、煎药机在工作中未达到设定时间时,下次再煎药时应关闭电源开关,使计数器清零。否则机器累计自动计时,到达时间后自动停机。 

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 

一、煎药室人员收到药剂后,应详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门诊号或住院号、剂数、每剂煎药袋数。每袋留药液量、煎法等。经核对无误后再收药本上签收并记录取药时间。如果有疑问,应及时与医生、药师联系,注意与患者定取药时间。 

二、煎药时认真执行“煎药操作规程”,保证煎药质量。对先煎、后下、另煎、冲服、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处理。内服、外用药严格区分。 

三、煎药卡标签从取药时起,必须紧随药袋、浸泡容器、煎

煮容器、包装容器转移。 

四、因病情需要急煎的中药,煎药室必须立即调整煎药次序,优先煎药,保证急煎中药不可超过2小时。 

五、煎药室应有收发药记录、煎药记录及差错事故记录。 

六、药品煎干或煮焦严禁使用,应丢掉,重新配方煎煮,包装打袋时总阀门未关闭造成药液流失,不许用煎煮过的药品再煎煮,应丢掉重新配方。 

七、药品煎煮好后,包装打袋,清点数量,贴好标签以备取药人取药。 

八、煎煮用具、容器、煎药机每煎好一次药剂后,应清洗干净,以备下次煎药使用。停止煎药时请关掉电源开关。 

九、煎药过程中严禁离岗,其他非本室人员非工作需要不得进入煎药室,不得进行与煎药工作无关的活动。煎药人员严禁私自将剩余药液送人或自用。煎药室消耗用品(煎药袋、塑料袋等)严禁送人或自用。 

十、煎药人员应穿工作衣、戴工作帽、戴煎药手套工作,做好个人卫生,严禁煎药手套与打扫卫生手套同用。 

十一、以上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如违反,按院内规定处罚。 

十二、下班前关好门、窗、水、点等,注意安全隐患。 

十三、定期(一周)对煎药室所有墙面、棚顶、隐蔽处清洁。定期(一月)请后勤人员检查用水用、电路安全。定期(一月)维护设备仪器,保证起工作正常进行。 

煎药室工作流程 

一、煎药室人员接到中药师通知取待煎药品后,及时取药(不可超过15分钟),收到待煎药物时,应对“中药房送药记录本”、“煎药处置单”、“煎药袋标签”核对,做到六查五对:六查:姓名、性别、年龄、科别、门诊号或住院号、现金收讫章或住院收讫章。五对:剂数、每剂煎药袋数、每袋留药量、特殊煎法药物、约定取药时间。 

二、煎药室人员收药后登记“煎药室取药记录本”、“煎药记录”。 

三、待煎药物(群药)应当冷水浸泡40-60分钟,煎煮开始时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 

四、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40-60分钟。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五、凡注明先煮、后下、另煎、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特殊要求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 

1、先煎药:应当浸泡不少于30分钟,煮沸30分钟再投入群药同煎。 

2、后下药:应当浸泡不少与30分钟,在群药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10分钟。 

3、另煎药:应当浸泡不少与30分钟,煎药(沸煮后改文火)1-2小时,所煎的汁与方剂中其它药汁混匀后再分装。 

4、烊化(溶化药):应当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后,将其置于药液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待溶化的药溶解即可。 

5、包煎药:应当装入包煎袋闭合后,再与其它药物同煎。 

6、煎汤代水药:应当将该类药物先煎15-25分钟,去渣过滤,取汁再与方中其它药物同煎。 

六、“煎药袋标签”从取药时起必须随同煎药袋、浸泡容器、煎药容器、包装药袋转移。 

七、根据处置单留液体量要求包装打袋(如药量过多需浓缩

至预定量),注意包装打袋前必须检查总阀门是否关闭,确认关闭方可包装打袋。包装打袋完毕清洗煎药机备用,煎药袋不可重复使用。同一方剂药物如需分两锅或更多锅需注意色差(目测)。如出现色差,查明原因,无误后需将所有药液混均包装打袋。 

八、药物应当充分煎透,做到无糊块、无白心、无硬心,煎药时应当防止药液溢出。药物煎干或煎焦禁止使用。如包装打袋时总阀门未关闭造成药液流失,不许用煎煮过的药品再煎煮。 

九、煎药过程中必须带手套,以免烫伤,煎药用手套与打扫卫生用手套不可同用。 

十、每天、每月,根据煎药单结帐(门诊收入、门诊药剂数、住院收入、住院药剂数、灌肠药剂数、泡脚药剂数、免费药剂数、受费药剂数、总药剂数、煎药单数量等)。 

十一、如暂时没有所要煎药物,要关闭电源。 

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 

一、设施与设备 

1、中药煎药室,以下称煎药室,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和实验动物房。周围的地面、路面、植被等不应对煎药过程造成污染。 

2、中药煎药室的房屋和面积应根据医疗单位规模和煎药量合理配置。应设有储藏,药,室、准备室,区,、煎煮室、清洗室,区,、更衣室~工作区和生活区分开。 

3、煎药室应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平整、洁净、无污染、易清洁~应有防止污染、昆虫和其它动物进入的有效措施。室内应有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设施。 

4、煎药室内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它公用设施在设

计和安装时应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 

5、煎药室必须配备完善的煎药设备~具有储药设施、冷藏设施。 

6、煎药工作台面应平整、清洁。 

7、煎煮室应备有量杯,筒,、过滤器、计时器、贮药容器、药瓶架等。 

8、煎药容器以陶瓷、搪瓷、不锈钢器皿为宜~禁用铁制器皿。 

9、储药容器应密闭~做到防尘、防霉、防污染。用后应及时清洗~用前应严格消毒。 

二、人员 

1、煎药室应由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经验的中药师具体负责煎药室的业务指导、质量把关及管理工作。 

2、煎药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中药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方可从事中药煎药工作。 

3、煎药人员应有健康档案~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传染病、皮肤病患者和体表有伤口者不得从事煎药工作。 

4、煎药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在煎药前要进行手的清洁、消毒工作~并穿戴专用的工作衣帽。工作服要定期清洗、整理。 

三、煎药操作方法 

按本管理规范制定本单位的煎药操作规程,SOP,~按操作规程和医嘱煎药。 

领药、煎药、装药、送药、发药时要认真核对与处方是否相符。各个环节操作应严格按照SOP进行~防止差错。每方,剂,煎药应有一份反映煎药各个环节的操作记录。记录应保持整洁~内容真实、数据完整。 

,一,一般药物的煎煮法 

1、煎药必须使用饮用水。待煎药物应先行浸泡~然后煎煮。一般浸泡30-60分钟。 

煎煮时的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如遇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者应酌量加水。 

2、应根据方剂的性能确定煎煮时间。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一般药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40分钟至一小时。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2-3次。药剂第二煎的时间略缩短。每剂药一般煎两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 

3、煎药量:儿童服用一般煎至50-150毫升~成人服用一般煎至200-300毫升。或遵医嘱。 

,二,特殊药物的煎煮法 

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特殊要求的中药~应按医嘱进行~确保煎药质量。 

1、先煎药:应煮沸10-15分钟后~再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群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下同煎5-10分钟。 

3、另炖或另煎药:另炖药应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开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另煎药应切成小薄片一般煎2小时左右~某些特殊药物可根据药性特点具体确定煎药时间,用水适量。 

4、溶化药,烊化,: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时~将溶化药置于去渣药汁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 

5、包煎药:凡有绒毛或细小籽粒及需包装后煎药的应装入包煎袋闭合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包煎袋材质应符合药用要求,对人体无害,并有滤过功能。 

6、煎汤代水:根据医嘱要求~对于质地松泡、用量大或泥土类不易滤净药渣的药物~可先煎15-25分钟~去渣取汁~再与其它群药同煎。 

7、对于有其他特殊煎煮要求的药物~应按相应的规范操作。 

四、煎药注意事项 

1、药渣煎透度要做到三无,无糊状块、无白心、无硬心。 

2、煎药时应防止药液溢出、煎干或煮焦。 

3、注意另包药的投下时间和煎煮方法。 

4、内服药与外用药应有不同的标识区分。 

5、煎好的药液必须装入经过清洗和高温消毒的容器内~严

防污染。 

6、使用煎药机应在常压状态下操作。煎药机的煎药功能必须符合传统的中医理论和中药的煎煮理论。煎药温度不能超过100?。煎出的药液量必须与方剂的剂数相符~分装剂量必须准确。 

7、使用煎药包装机包装药液~包装材料必须符合药品包装材料国家标准。 

五、煎药室的管理 

1、煎药室应由药剂部门统一管理。药剂部门应有专人负责煎药室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2、煎药室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煎药室工作制度、中药煎药操作规程。 

3、煎药人员在领取待煎药物时应对处方有关内容进行核对并签收。发放中药汤剂要复核并签收。 

4、急煎汤剂应在2小时内完成~要建立中药急煎制度并规范急煎记录。 

5、煎药室和煎药设备、容器应有清洁规程。 

6、煎药室应定期消毒。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和药物产生污染。 

7、传染病病人使用过的汤剂盛药器具必须先用消毒液浸泡并冲洗干净后高温消毒。传染病房盛药容器清洗应与普通病房分开。 

8、加强煎药的质量控制、监测工作。药剂科负责人应定期,每季度至少一次,对煎药工作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并征求医护人员和住院病人意见~要有文字记录资料。 

文档

【合集】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和流程、规范5

【合集】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和流程、规范5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保证中药煎药质量,根据有关法律、行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中药煎药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第二章设施与设备要求第三条中药煎药室(以下称煎药室)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周围的地面、路面、植被等应当避免对煎药造成污染。第四条煎药室的房屋和面积应当根据本医疗机构的规模和煎药量合理配置。工作区和生活区应当分开,工作区内应当设有储藏(药)、准备、煎煮、清洗等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