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内容解读】近几年,古代诗词鉴赏已成为高考语文重点考点之一。鉴赏的考点涉及: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以往的考查中学生在古诗词鉴赏方面失分较多,得分率较低,这也成为制约高考语文得分的瓶颈。诗歌语言题出题方式一般为:炼字、炼句;鉴赏诗歌语言风格。所以,这节古代诗歌鉴赏炼字专题复习课就定位在:一方面训练学生结合全诗,看精练词语及诗句在诗歌中所起作用的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学生整体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经过之前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已经基本了解。但是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看精练词语及诗句在诗歌中所起作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设想】根据本班学生水平的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采用动画、图片等营造鉴赏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本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讨论、联系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已达到让学生掌握古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等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歌鉴赏炼字相关的答题方法及综合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的“考点阐述”、“解答步骤”、“真题示例”和学生的“真题体验”几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的明白、练得明确、做得有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味和文化修养。
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炼字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的应试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结合全诗,看精练词语及诗句在诗歌中所起作用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古诗歌鉴赏的炼字对于理解全诗十分重要。“炼字”是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确切、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炼字专题的复习,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二、考点阐述(炼字的类型)
(1)炼动词:动词用得好,可以一字传神,或摹写出对象的特征,或传达人物的丰富感情。
“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
(2)炼形容词: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传达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3)炼副词: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4)炼数量词: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郑板桥《咏雪》)
三、提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5)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四、解题步骤
(1)辨析这个词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看是否在打破常规后具有了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的特点。(修辞手法以拟人,比喻,通感等为主,当然还可能出现化动为静等表达技巧。)
(2)这个词的使用,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集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品味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看是否能笼罩或点染全句。
五、真题示例
(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步骤三)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3)(2008·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提问】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拳”和“退”。拳:蜷缩;退:向后移动。白鹭蜷缩栖息在沙滩上,使沙滩都显得一片明亮;天空一片高远辽阔,高飞云端的鸿雁不是在向前飞,而是向后退去。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安然恬静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似乎后退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闲适无拘生活的向往。
(4)(08全国二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提问】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 ①网,网子,网罗②丝丝的小雨被编成了网子,想要网住春天,③用了想象、比喻拟人。④生动、新奇地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提问】“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07天津)
答:① “葱葱”,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②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对浓重春色的欣喜之情。
六、课堂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依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 注]将:行,流过。
【提问】本诗的“诗眼”是什么?答案:交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提问】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3)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提问】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系”字本义:栓。用此在此处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诗人的衣襟,不让他离去。作者用拟人手法表现它们依恋诗人不忍诗人离去的深情。“啼”为啼叫之意。 “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作者用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达了自己对“湖上亭”的眷念和不舍。
七、课后作业
《全程备考》
鉴赏语言部分:考点一炼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