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区域创新网络视角下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机制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22:43:51
文档

区域创新网络视角下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机制研究

区域创新网络视角下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机制研究摘要: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已成为促进文化与科技协同发展的新途径。在区域创新网络的视角下,以系统论和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动力学将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划分为创新产出、创新网络、创新支撑和创新资源四个子系统,构建了各个子系统间相互作用的SD模型,并应用VensimPLE软件进行系统仿真来分析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影响因素及运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系统由相互作用的子系统运行机制构成;融合创新网络平台运行机制、创新力度、市场需求预测准确度、产学研
推荐度:
导读区域创新网络视角下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机制研究摘要: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已成为促进文化与科技协同发展的新途径。在区域创新网络的视角下,以系统论和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动力学将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划分为创新产出、创新网络、创新支撑和创新资源四个子系统,构建了各个子系统间相互作用的SD模型,并应用VensimPLE软件进行系统仿真来分析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影响因素及运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系统由相互作用的子系统运行机制构成;融合创新网络平台运行机制、创新力度、市场需求预测准确度、产学研
区域创新网络视角下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机制研究

    摘 要: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已成为促进文化与科技协同发展的新途径。在区域创新网络的视角下,以系统论和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动力学将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划分为创新产出、创新网络、创新支撑和创新资源四个子系统,构建了各个子系统间相互作用的SD模型,并应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系统仿真来分析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影响因素及运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系统由相互作用的子系统运行机制构成;融合创新网络平台运行机制、创新力度、市场需求预测准确度、产学研合作力度及主体间关系连带等均对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机制有效性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关键词:区域创新网络;融合创新;文化科技;系统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6)04-0024-07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6.04.04 

  一、引言 

  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是区域创新主体、文化科技创新资源及外部环境等系统间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复杂系统,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国内外学者对文化科技融合展开了相关研究,谭希培(2013)从文化和科技两者间关系入手,提出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正向关联[1];吴晓雨(20 

  12)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视角探讨科技对文化产业作用机理,认为科学技术创新对于改善文化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还有一些学者也从区域发展层面出发分析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对策,刘学华(2013)通过对上海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培育龙头企业等发展对策[3];江光华(20 

  14)从财政的角度研究如何推进北京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提出了相应的财政建议[4]。总的来说,这些学者均是从宏观视角,对文化科技相互影响关系、融合的探讨,鲜有学者对文化科技融合创新过程中实际运行机制问题,即文化科技融合影响因素作用路径进行分析,仅有部分学者对文化科技融合机制开展了相关研究。雷舜东、熊源等(2012)采用实证分析,建立了文化科技融合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分析了文化科技融合作用机制,是少有的通过定量分析文化科技融合机制的范例[5]。 

  综上分析,尽管关于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等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但目前文化科技融合效率仍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是文化科技融合是复杂系统问题,文化科技融合创新过程难以形成有效运行机制,区域创新资源合理配置效率低等;二是在研究文化科技融合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更多集中于定性分析和案例推演,定量分析较少,难以表现区域内文化科技融合各个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具有耗散性的运行机制。基于此,本文从区域创新网络视角出发,将文化与科技融合视为复杂的创新网络系统,通过系统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系统模拟融合过程中个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对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机制开展深入研究。 

  二、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网络的系统分析 

  (一)区域创新网络理论分析 

  区域创新网络主要关注的是以创新为目标的创新主体间互动学习所构成的网络制度环境。傅首清(2010)将区域创新网络定义为区域内创新主体、产业服务体系及平台等各种因素进行配置的资源整合体系[6]。喻科(2011)从产学研合作的角度出发,认为区域创新网络是配置和发挥资源最大效能的一种协同创新模式[7]。区域创新网络主要强调区域内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协作而建立一种正式或非正式的网络关系,从而产生单个要素无法实现的效应。融合创新是技术创新系统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则是来自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两个不同领域,跨行业的相互参透,区别于传统的产业内部的协同创新模式。因此,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涉及多创新主体及要素的复杂系统问题,对于单纯研究文化与科技两者关系的回归分析等常规方法很难加以透彻分析,创新网络视角下在探索这种具有复杂性的协同创新系统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上具有显著的优势,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等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拟创新性的引入区域创新网络理论,将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问题视为具有复杂性的区域网络创新系统,并展开系统分析。 

  (二)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网络的子系统分析 

  Forrester(19)提出在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中,首先需要根据运行实际确立系统边界[8]。由于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影响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机制有效性的因素较为复杂,且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因此,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机制运行的实际情况,将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机制运行的影响因素包含在四个子系统之中,即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产出子系统、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网络子系统、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支撑子系统和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资源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分别表征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具体来说,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产出子系统是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的目标;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网络子系统描述了区域内文化产业、科技产业及相关利益主体间融合创新的稳定性并与外部环境形成平衡的网络环境;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资源子系统主要衡量文化与科技融合过程中知识的转移与人才流动过程;创新支撑子系统表征了文化与科技实现融合创新过程中所需要的支持,金融支持及网络平台的支持。四个子系统具体分析如下: 

  1.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产出子系统主要包括经济效益产出、社会效益产出和新文化业态产出三个方面。其中经济效益产出受到新型文化业态产出和社会效益产出的影响。具体来说,经济效益产出主要是指文化产业收入即主要由科技成果转化率、企业生产运作能力及企业动态营销能力决定;文化的传播度和文化产业再生产力影响社会效益产出;新型文化业态产出则由文化科技融合能力和文化科技融合水平等因素决定。     4.产学研合作力度 

  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条件下,假设产学研合作力度由0.2逐渐提高到0.6。从图7可以看出:促进产学研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对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通过产学研合作,一方面可以实现在满足双方效用基础上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还能够提升其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能力是科技转化能力的基础,通过科技转化能力改变文化传播的路径、文化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及提升文化产品的科技内涵和人文内涵,最后丰富文化创意,实现“内容为王”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目标。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已有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结合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实际的运行情况,构建了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网络系统模型,明确了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机制的影响因素和相互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机制的SD模型,通过Vensim PLE软件对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机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对模型中较为敏感的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发现,创新力度、产学研合作力度、市场需求预测准确度、互联网云平台及主体关系连带对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产出均具有正向影响。根据上述灵敏度分析,得到如下启示: 

  (一)适度的引导机制对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具有显著的影响 

  创新力度对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具有正向影响,但从仿真结果来看过度的创新力度并不能进一步提升融合创新机制的有效性,反而使网络内主体产生惰性,影响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产出。市场需求预测越准确,文化创新能力的经济价值越高。应引导形成“市场需求―科技研发―文化转化―进入市场―产业化发展”的全新融合模式,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实现文化创意内容丰富化。 

  (二)创新网络平台运行机制的完善,直接影响文化科技融合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传递 

  互联网云平台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融合创新主体间互动、资源共享及协调主体间合作模式,提升文化科技融合能力。因此,、文化企业和文化研究机构可以通过健全创新网络平台运行机制,充分利用IT资源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和科技资源,并进行有效整合使之成为文化科技融合的润滑剂。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产出 

  产学研合作的实质是“异质性”主体间的联盟,产学研合作力度越大,对于文化科技融合创新能力的影响就越强。为此,在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提供基础设施、物质支持的同时,更应该在文化企业与科研院所以及高校间“牵线搭桥”,积极引导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文化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但是对于大型文化企业,特别是具有完善科研设施的文化企业,不仅要鼓励其参与产学研合作,还要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防止出现因为对产学研过度依赖而产生“挤出效应”,从而对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产生消极影响。 

  (四)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机制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形成稳健的区域融合创新网络,而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网络又受到网络密度的影响 

  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网络建设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文化中介服务机构,推进文化企业与科技企业合作,为文化科技创新网络的形成提供桥梁,提高文化科技转化效率,另一方面,完善主体间信任机制,使得创新主体在信任的基础上建立亲密关系和非正式交流机制,从而有利于隐性知识的转移和吸收,增强主体间关系密度,形成稳定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机制。 

  (特约编辑:陈国权) 

  参考文献: 

  [1]谭希培,蒋作华.文化发展新动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J].社科纵横,2013(7):104-108. 

  [2]吴晓雨,张宜春,严先机.文化科技的内涵和外延[J].艺术百家,2012(6):214-216. 

  [3]刘学华,周海蓉,陈恭.上海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研究[J].科学发展,2013(9):49-59. 

  [4]江光华.推进北京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财政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4):20-24. 

  [5]雷舜东,熊源.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2(8):45-49. 

  [6]傅首清.区域创新网络与科技产业生态环境互动机制研究――以中关村海淀科技园区为例[J].管理世界,2010(6):60-65. 

  [7]喻科.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特性及动态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科研管理.2011,32(2):36-39. 

  [8]Freeman C.Networks of innovators: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J].Research Policy,1991,(20):86-92. 

  [9]原毅军.产学研技术联盟稳定性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4):50-54. 

  [10]Dominique Guellec,Bruno Van Pottlesberghe. The Impact of Public R&D Expenditure on Business R&D[R]. OECD Working Paper,2000(23):78-82.

文档

区域创新网络视角下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机制研究

区域创新网络视角下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机制研究摘要: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已成为促进文化与科技协同发展的新途径。在区域创新网络的视角下,以系统论和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动力学将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划分为创新产出、创新网络、创新支撑和创新资源四个子系统,构建了各个子系统间相互作用的SD模型,并应用VensimPLE软件进行系统仿真来分析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影响因素及运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系统由相互作用的子系统运行机制构成;融合创新网络平台运行机制、创新力度、市场需求预测准确度、产学研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