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秋波媚 陆游 诗文赏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22:42:37
文档

秋波媚 陆游 诗文赏析

秋波媚陆游诗文赏析【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①,凭高酹酒②,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③,曲江池馆④,应待人来。【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浙江绍兴人。一生著作丰富,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
推荐度:
导读秋波媚陆游诗文赏析【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①,凭高酹酒②,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③,曲江池馆④,应待人来。【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浙江绍兴人。一生著作丰富,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
秋波媚 陆游 诗文赏析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①,凭高酹酒②,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③,曲江池馆④,应待人来。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浙江绍兴人。一生著作丰富,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注释】 

    ①筑:古击弦乐器,演奏时,以左手握持,右手以竹尺击弦发音。 ②酹(lèi)酒: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 ③灞(bà)桥:在长安(今西安市)东面的灞水之上,为唐人送别之处。 ④曲江:曲江池,位于长安(今西安市)南郊,曾是唐时极为富丽的优美园林。 

    【译文】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了?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鉴赏】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秋天,陆游四十八岁。当时他在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在这一时期当中,陆游积极向宣抚使王炎献计献策,前方的有利形势以及军旅中的实际生活激发起作者收复长安的强烈愿望。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关心战事的进展、急于收复长安的热望与坚定的必胜信念。与陆游其他诗歌一样,词里洋溢着浓厚的爱国激情。 

    上片写登高酹酒。开篇二句描绘西北前线的秋色与紧张的战斗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渲染出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地前线的雄浑画面,为诗人登高酹酒提供了一个十分开阔的背景?“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三句,诗人正面出场,通过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展示出诗人热爱祖国而又无比乐观的襟怀。一是"悲歌击筑",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表示誓死夺取胜利的决心;二是"凭高酹酒",这里不只是奠祭为国捐躯的将土,更重要的是预祝收复长安,获得全胜。"此兴悠哉"一句,无保留地抒发了这一壮志豪情,并引出下片。 

    下片写遥望长安,期待胜利。"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幕云开"二句,以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作者高兴地发现,原来漂浮的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展露出十六日晚上分外皎洁的明月,把诗人遥望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一般。这南山的明月,道是无情却有情,诗人对此又怎能不喜出望外呢!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自然条件,诗人站在高兴亭上,放眼远望,把想象的射程,从南郑瞄向长安,目标是如此集中、清晰。诗人仿佛真地看到长安城外灞桥两岸的烟柳在迎风摇摆,长安城南的曲江,无数亭台楼馆都一齐敞开大门,正期待南宋早日胜利归来。 

    这首词以形象的笔墨和饱满的感情,描绘出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调。词中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增添了这首词的韵味。 

文档

秋波媚 陆游 诗文赏析

秋波媚陆游诗文赏析【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①,凭高酹酒②,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③,曲江池馆④,应待人来。【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浙江绍兴人。一生著作丰富,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