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课外文言文译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22:43:13
文档

课外文言文译文

一、原文: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qin)崟(yin),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二、翻译:江水再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袁山松说:“狼尾滩和人滩这两滩大约距离两里.人滩江水地势非常峻峭.(人滩的)南岸边有青石,夏天被水淹着,冬天水枯就能露出水面.这块石头大小大约人走十步那么大~,看着像人面,有的大,有的小;有一些轮廓比较细腻的石头,能看得
推荐度:
导读一、原文: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qin)崟(yin),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二、翻译:江水再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袁山松说:“狼尾滩和人滩这两滩大约距离两里.人滩江水地势非常峻峭.(人滩的)南岸边有青石,夏天被水淹着,冬天水枯就能露出水面.这块石头大小大约人走十步那么大~,看着像人面,有的大,有的小;有一些轮廓比较细腻的石头,能看得
一、原文:

    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qin)崟(yin) ,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二》

    二、翻译:

江水再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袁山松说:“狼尾滩和人滩这两滩大约距离两里.人滩江水地势非常峻峭.(人滩的)南岸边有青石,夏天被水淹着,冬天水枯就能露出水面.这块石头大小大约人走十步那么大~,看着像人面,有的大,有的小;有一些轮廓比较细腻的石头,能看得出头发和胡子的样子,所以取名叫人滩.

    三、点评:铺写景物,片语只字,妙绝古今。

一、原文: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二、翻译:

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然而业已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于是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

三、点评:近游不广,浅游不奇,便游不畅,群游不久。

《河水龙门》原文: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兼孟门津之名矣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河水龙门》译文:

 译文: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 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多想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 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不一一详述了。托他带给你这封信,

一、原文: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选自李流芳《游虎丘小记》)

    二、翻译:

    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我曾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来往,只听到悬于檐下的风铃声,看到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还有今年春天,我和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

3、点评:坐见渔樵还,新月溪上影。

原文: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遂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①以守,卒全其城。(《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译文:

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板。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终于保全了徐州城。

出处:春秋·孟子《孟子》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白话释义:

孟子说:“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

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替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

一、原文:战国 孔子及其弟子《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2、译文: 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人都难逃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了。

原文

初八日,召天祥至殿中。长揖不拜。左右强之,坚立不为动。极言:“宋无不道之君,无可吊之民;不幸母老子弱,权臣误国,用舍失宜,北朝用其叛将、叛臣,入其国都,毁其宗社。天祥相宋于再造之时,宋亡矣,天祥当速死,不当久生。 ” 上使谕之曰:“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天祥曰:“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又使谕之曰:“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天祥对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遂命之退。 明日有奏:“天祥不愿归附,当如其请,赐之死。”麦术丁力赞其决,遂可其奏。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注释

揖不拜:只作揖,不跪拜,即平常礼节。

强(qiang第三声):强迫。

上:指元世祖忽必烈。

坚立不为动:坚定的站立,不屈服。

极言:极力抗辩。

不道:无道,做事不讲道理。

孔曰成仁:《论语·卫灵公》有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成仁,成全仁义。

孟曰取义:《孟子·告子上》中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取义,即要义。

译文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八日,元世祖召唤文天祥到宫殿中。文天祥见了皇帝只拱手作揖而不跪拜。皇帝的侍臣强迫他,他仍然坚定地站立着,不被他们所动摇。他极力述说宋朝没有不循正道的国君,没有需要抚慰的人民;不幸谢太后年老而宋恭帝幼小,掌权的奸臣误害了国家,用人、行政,措施不当,你们元人利用我朝的叛将、叛臣,攻入我朝的国都,毁灭我朝的国家。我文天祥在大宋危急而力图恢复兴盛的时候辅佐宋朝,宋朝灭亡了,我文天祥应当尽快就死,不应长久苟且偷生。 元世祖派人告诉他说:“你用侍奉宋朝的忠心来侍奉我,就任用你当中书省宰相。”文天祥说:“我文天祥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灭亡了,只能死,不能偷生,希望一死就够了。”元世祖又派人告诉他说:“你不做宰相,就做枢密使。”文天祥回答说:“除了一死以外,没有什么事可做了。”元世祖就命令他退下。 第二天有大臣上奏说:“文天祥不愿意归顺服从,应当赐他死刑。”参知政事麦术丁极力赞成这个判决,元世祖就批准他们的奏议。 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表白,挂在衣带中。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市区时,气概神色自然,态度从容,观看的人像墙一样团团围住。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做完了。”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停止行刑,到达时文天祥却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原文: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新序》)

译文:

宋昭公国亡后出逃,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2]

注释:

【原文】

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②以啖③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④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⑤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⑥魏徵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⑦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存活百姓。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绝不会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上头治理好了而下边发生的事。我常想能伤身子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而都是由于自身追求耳目口鼻之好才酿成灾祸。如一味讲究吃喝,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人心涣散,怨言四起,众叛亲离。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取乐贪图安逸。”谏议大夫魏徵对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过去楚庄王聘用詹何,问他治理好国家的要领,詹何却用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来回答。楚庄王再问他治理国家该怎么办,詹何说:‘没有听到过自身治理好而国家会发生的。’陛下所明白的,实在符合古人的道理。”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最后,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文档

课外文言文译文

一、原文: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qin)崟(yin),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二、翻译:江水再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袁山松说:“狼尾滩和人滩这两滩大约距离两里.人滩江水地势非常峻峭.(人滩的)南岸边有青石,夏天被水淹着,冬天水枯就能露出水面.这块石头大小大约人走十步那么大~,看着像人面,有的大,有的小;有一些轮廓比较细腻的石头,能看得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