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22:43:04
文档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

现代文阅读练习一、阅读文章并完成相应的练习。(一)中国园林散记——园日涉以成趣(陈从周)注释(1)选自《陈从周散文》(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园林散记》是一组文章,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园日涉以成趣”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意思是每天到园中散步,兴味无穷。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每一个园都有自己的风格,游颐和园,印象最深的应是昆明湖与万寿山;游北海,则是湖面与琼华岛;苏州拙政园曲折弥漫的水面、扬州个园峻拔的黄石大假山等,也都令
推荐度:
导读现代文阅读练习一、阅读文章并完成相应的练习。(一)中国园林散记——园日涉以成趣(陈从周)注释(1)选自《陈从周散文》(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园林散记》是一组文章,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园日涉以成趣”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意思是每天到园中散步,兴味无穷。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每一个园都有自己的风格,游颐和园,印象最深的应是昆明湖与万寿山;游北海,则是湖面与琼华岛;苏州拙政园曲折弥漫的水面、扬州个园峻拔的黄石大假山等,也都令
现代文阅读练习 

  一、阅读文章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一)中国园林散记——园日涉以成趣(陈从周)

                          

  注释(1)选自《陈从周散文》(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园林散记》是一组文章,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园日涉以成趣”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意思是每天到园中散步,兴味无穷。

  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

  每一个园都有自己的风格,游颐和园,印象最深的应是昆明湖与万寿山;游北海,则是湖面与琼华岛;苏州拙政园曲折弥漫的水面、扬州个园峻拔的黄石大假山等,也都令人印象深刻。

  在造园时,如能利用天然的地形再加人工的设计配合,这样不但节约了人工物力,并且利于景物的安排,造园学上称为“因地制宜”。

  中国园林有以山为主体的,有以水为主体的,也有以山为主水为辅,或以水为主山为辅的,而水亦有散聚之分,山有平冈峻岭之别。园以景胜,景因园异,各具风格。在观赏时,又有动观与静观之趣。A

  中国古典园林绝大部分四周皆有墙垣,景物藏之于内。可是园外有些景物还要组合到园内来,使空间推展极远,予人以不尽之意,此即所谓“借景”。B

  中国园林,往往在大园中包小园,如颐和园的谐趣园、北海的静心斋、苏州拙政园的枇杷园、留园的揖峰轩等,它们不但给园林以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同时又巧妙地把大小不同、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与山石树木安排得十分恰当。至于大湖中包小湖的办法,要推西湖的三潭映月最妙了。这些小园、小湖多数是园中精华所在,无论建筑处理、山石堆叠、盆景配置等,都是工笔细描,耐人寻味。游园的时候,对于这些小境界,宜静观盘桓。它与廊引人随的动观看景,适成相反。

  中国园林的景物主要摹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天然的景色,即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些景物虽不一定强调仿自某山某水,但多少有些根据,用精练概括的手法重现。颐和园的仿西湖便是一例,可是它又不尽同于西湖。亦有利用山水画的画稿,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诗情画意的景色。在曲折多变的景物中,还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等手法。颐和园前山为华丽的建筑群,后山却是苍翠的自然景物,两者给人不同的感觉,却相得益彰。在中国园林中,往往以建筑物与山石作对比,大与小作对比,高与低作对比,疏与密作对比等等。C

  中国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巧妙安排,十分重要,如花间隐榭、水边安亭。还可利用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更加扩大,层次分明。因此,游过中国园林的人会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这就是景物组合成不同的空间感觉,有开朗、有收敛、有幽深,有明畅。游园观景,如画的长卷一样,次第接于眼帘,观之不尽。

  “好花须映好楼台”,到过北海团城的人,没有一个不说团城承光殿前的松柏布置得妥帖宜人。这是什么道理?其实是松柏的姿态与附近的建筑物高低相称,又利用了“树池”将它参差散植,加以适当的组合,使疏密有致,掩映成趣。苍翠虬枝与红墙碧瓦构成一幅极好的画面。这怎不令人流连忘返呢?颐和园乐寿堂前的海棠,同样与四周的廊屋形成了玲珑绚烂的构图,这些都是绿化中的佳作。江南的园林利用白墙作背景,配以华滋的花木、清拔的竹石,明洁悦目,又别具一格。园林中的花木,大都是经过长期的修整,使姿态曲尽画意。

  园林中除假山外,尚有立峰,这些单独欣赏的佳石,如抽象的雕刻品,欣赏时往往以情悟物,进而将它人格化,称其人峰、圭峰之类。它必具有“瘦、皱、透、漏”的特点,方称佳品,即要玲珑剔透。中国古代园林中,要有佳峰珍石,方称得名园。D

  若干园林亭阁,不但有很好的命名,有时还加上很好的对联,读过刘鹗(刘鹗(1857—1909)字铁云。江苏丹徒(今镇江)人。近代小说家。著有《老残游记》等。)的《老残游记》,总还记得老残在济南游大明湖,看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对联后,暗暗称道:“真个不错。”可见文学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的季节,园林呈现不同的风光。北宋名山水画家郭熙在其画论《林泉高致》中说过:“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造园者多少参用了这些画理,扬州的个园便是用了春夏秋冬不同的假山。在色泽上,春山用略带青绿的石笋,夏山用灰色的湖石,秋山用褐色的黄石,冬山用白色的雪石。黄石山奇峭凌云,俾便秋目登高。雪石罗堆厅前,冬日可作居观,便是体现这个道理。

  晓色春开,春随人意,游园当及时。

  1.给加红色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颐和园( )     拙政园( )    墙垣( )       静观盘桓( )

  xié( )趣园    hè( )色     三潭tán( )月    苍翠虬枝( )

  2.解释红色点字的意思。

  曲折有致:

  俾便秋日登高:

  3.成语释义:

  独树一帜:

  因地制宜:

  相得益彰:

  玲珑剔透:

  4.以下四句话是从文中A、B、C、D处抽出的,请根据上下文意,将其还原。

  (1)上海豫园的玉玲珑、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在太湖石中都是上选,使园林生色不少。

  (2)因此,评价某一园林艺术时,要看它是否发挥了这一园景的特色,不落常套。

  (3)颐和园借近处的玉泉山和较远的西山景,每当夕阳西下时,在湖山真意亭处凭栏,二山仿佛移置园中,确是妙法。

  (4)而一园的主要景物又由若干次要的景物衬托而出,使宾主分明,像北京北海的白塔、景山的五亭、颐和园的佛香阁便是。

  5.本文与《苏州园林》在内容上有联系、相通之处,试举两例说明之。

  例一:

  例二:

  6.文中提到了济南大明湖的对联,说明了文学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试积累两联抄写在下面,并注明出处。

  联一:出处:

  上联:

  下联:

  联二:出处:

  上联:

  下联:

  7.请同学们就自己熟悉的某一处园林景观,作一番小小的鉴赏,完成一篇200字以上的园林赏析文字。

                (二)晋 祠(梁衡)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轩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屈,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傅山(1607—1684)字青主,山西阳曲人。明末清初思想家。精通经史诸子,兼工诗文书画,又精医学。著有《霜红龛集》等。)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唐代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中的句子)”。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殿柱,雕于宋元二年(1087年)。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古朴优美,用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水母楼、瀛胜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阴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

  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比如有一座假山,山上一挂细泉垂下,就在下面立着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接水。那水注在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总不能盛满碗。再如清清的小溪旁,有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没入水面,那气势好像要吸尽百川似的。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个好地方,山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

  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给红色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亭台xuaā xiè( )( )     古老苍劲( )     树皮皴裂( )

  细流脉脉( )( )       直冲云xiāo( )    一hóng( )深潭

  偃卧( )     老妪( )    荫护( )    青苔( )

  须rán( )    牌坊( )    瀛胜楼( )   引颈探腰( )

  cuì càn( )( )

  2.解释下列词语:

  萧疏:

  心旷神怡:

  不一而足:

  巧夺天工:

  3.作为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文字,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它的总体特征是(用原文作答):_______。

  4.晋祠优美的自然风景,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而悠久的历史文物又分别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建筑物来体现其特色。除了介绍“三美”“三绝”,文中还介绍了石雕小和尚和石雕大虎,这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语言极富表现力,试从修辞手法灵活运用的角度,分析下面两句话写法的妙处。

  (1)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

  (2)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6.结合《苏州园林》《中国园林散记》等文章的阅读,谈谈作为一座著名的北方园林,晋祠和江南园林相比,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200字左右。

  附参:

  (一)

  1.yí zhuō yuán huán 谐 褐 映 qiú

  2.致:情趣; 俾:使。

  3.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

  4.A(2) B(3) C(4) D(1)

  5.例一:本文中谈到“利用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更加扩大,层次分明”,《苏州园林》里说“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例二:本文中说“园林中的花木,大都是经过长期的修整,使姿态曲尽画意”,《苏州园林》里说“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6.略

  7.略

  (二)

  1.轩榭 jìng cūn mò mò 霄 泓 yǎn yù yìn tái 髯 fāng yíng jǐng 璀璨

  2.萧疏:(1)萧条荒凉(2)稀疏;稀稀落落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3.晋祠 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

  4.山、树、水;圣母殿、木雕盘龙、鱼沼飞梁;“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

  5.(1)使用对偶、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晋祠的山势连绵起伏的特点与其环绕晋祠的形态特点,简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富有美感。

  (2)使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侍女们多样的形态神情,栩栩如生,令读者印象深刻。

  6.略

                                     

                 永恒的瞬间

                初二(4)张婉祎

  清晨,花儿们张开了它们那闭着的花瓣,露出那一张张盈盈的笑脸,散发出丝丝清香,偷偷地看着夜姑娘给它们挂上的珍珠。这些珍珠晶莹闪烁,在许多漂亮的花冠上摇曳,似乎是花儿们唯一的家珍。

  这么美的瞬间,虽然只有那短短的几分钟甚至短短的几秒钟,却在我的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它是永恒的瞬

间……

  那是在上个星期最后一次见到爷爷时的情景,当时没有料到那次见面却是最后的永别。

  我和妈妈匆匆回到了老家,当我们看见被病痛折磨的苦不堪言的爷爷的时候,眼泪不由自主地涌了出来,但我又赶紧擦干了眼泪,生怕爷爷看见。当时我的心里有个念头,为什么躺在那个病床上的不是我呢?

  爷爷已经累得说不出来话了,但他看见了我后,用尽力气对奶奶说:“孩子还有课哪,可别让她耽误课,天这么冷,赶紧带她去外面买件羽绒服……”当我听到了这句话时,心情万分复杂,爷爷在这么痛苦的情况下还想着我,而我呢,而我却什么也为爷爷做不了。这时,我甚至有点气自己,对于爷爷的病我为力,我真对不起爷爷!

  接下来的两天,我每天都会去看爷爷,陪他聊天,而爷爷呢,有时甚至还会面带笑容地给我讲笑话,我明白,这个笑容的背后必然隐藏着莫大的痛苦,我也知道,在这笑的背后不知他会哭过多少次,只是我从来没见过罢了。

  爷爷的一生,辛劳了一辈子,不夸张地说他从来没有真真正正地休息过几天,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可以说为工作奉献了生命,对于爷爷,我可能了解得不太深,因为我每年只有在春节才能见他一面,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爷爷在我脑海里的印象却渐渐的清晰和深刻了,他是坚强的,是敢于和病痛作斗争的人!

  马上就要回北京了,在临走之前我见了爷爷最后一面,爷爷给我的嘱托就是让我好好学习,照顾好爸爸妈妈,做个好人。我听到后默默的点了点头。在走出病房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他,这时我发现,爷爷哭了。他的眼神是那么的无助,但同时又寄予了无限厚望。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爷爷落泪,那么伤心,那么令人怜悯。“再见了爷爷!”我对爷爷说。但这声音小得连我自己都听不清,不知是为什么,我竟没有勇气跟爷爷说一声再见!我到底是怎么了?似乎知道以后再也见不到他似的……总之是说不出口。

  就这样,我坐上了回往北京的车,因为爷爷的眼泪,我的心无法平静,这短短的几秒钟的一个表情,却在我的心中定格成为永恒,后来我才真正明白,那是老人对孩子的眷恋。

  就在几天前,我接到了来自老家的电话,爷爷去世了。我的心头一震,仿佛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一件事,爷爷的泪水又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爷爷不会去世的!我在心里反复的重复这句话。“爷爷的确走了……”妈妈悲伤地对我说。这句话如同霹雳一般打破了我的梦。是的,爷爷走了……

  听爸爸说,爷爷走得很安详,没有什么遗憾,我听到后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又再一次地想到了我最后一次见到他的那一幕,爷爷的眼泪,爷爷的笑容,我想这将会是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瞬间,它们在我心中成为了永恒,或许是因为它们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又或许是其它……这些永恒的瞬间,我将会永远埋藏在心底。

  爷爷走了,他留下的是依恋,是期盼,是深深的爱,这些,我懂。

  [评语] 这是小作者参赛的一篇命题作文。小作者把与爷爷最后的告别时难忘的一幕在心中定格成为了永恒。文字质朴,感情真挚,作者对爷爷的拳拳孝心令人动容:“为什么躺在那个病床上的不是我呢?”“我甚至有点气自己,对于爷爷的病我为力,我真对不起爷爷!”作者对爷爷的爱通过这些心理独白真实地表现了出来。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谁都会面临这种和亲人“告别”的巨大痛苦,我们能做到的,似乎也只是让我们的心灵捕捉亲人留下的最后的点点滴滴,让它们定格成为心中的永恒……然后,带着这些记忆,继续上路。“爷爷走了,他留下的是依恋,是期盼,是深深的爱,这些,我懂。”小作者的爷爷,如果天堂有知,当感欣慰了吧!

  不得不指出的一点遗憾:文前的一段景物描写如能和整篇文章的内容和情绪更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话,整体效果可能会更好些。(指导教师:赵燕梅)

文档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

现代文阅读练习一、阅读文章并完成相应的练习。(一)中国园林散记——园日涉以成趣(陈从周)注释(1)选自《陈从周散文》(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园林散记》是一组文章,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园日涉以成趣”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意思是每天到园中散步,兴味无穷。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每一个园都有自己的风格,游颐和园,印象最深的应是昆明湖与万寿山;游北海,则是湖面与琼华岛;苏州拙政园曲折弥漫的水面、扬州个园峻拔的黄石大假山等,也都令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