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说教材
百以内进位加法选自实用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分为八课时进行教学,内容有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解决问题三大块内容。本节课所选内容是“百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系统学习加法的开始。教材在编写上十分注重学生知识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本节课主要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本班共10名学生,8名学生为智力低下,2名学生为自闭症。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也掌握了简单的计算方法,在学习中学生对自己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且容易接受。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我将本班学生分为3组:
A组贝宇浩、吴旭东,能熟练计算5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30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能正确地进行竖式的书写与计算。理解能力较好,能将知识应用于生活,能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舒科捷能通过列竖式计算5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30以内进位加法,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胡桐为自闭症,理解和交流能力较弱,课堂参与度不高,计算能力较好,能计算百以内进位加法,应用能力较差,无法用已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B组潘馨兰、颜立能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尚可,能在教师的语言支持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吴颖超由于数学基础薄弱,计算能力一般,能准确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对于进位加法的计算还较为生疏;邬翰杰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力较差,能计算20以内加减法,知识应用能力较差;陈春洋数感和计算能力较弱,能计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
C组郑栋予为重度自闭症,只能模仿一些简单发音,无数学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本班学生的能力特点,我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情感三个方面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在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计算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分层目标
A组:
1、在笔算中能正确对齐数位,掌握“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计算问题。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B组:
.1、在笔算加法中能正确对齐数位进行书写,在教师的支持下知道“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方法,在计算中满十进一,正确进行计算。
2.、知道生活中蕴含中大量数学信息,能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将知识运用于生活,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C组:
能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能在生活中进行运用。
教学难点: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五、说教学理念
1、开展个别化教学。 对于特殊学生而言,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来制定个别化教学,开展分层教学模式,让每个孩子得到不同的适合他们的发展。
2、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促使学生表现出这种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先”。即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思考、合作交流,学好知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将数学课堂生活化。数学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计算”代替了它的涵义,但并没有理解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而我们的数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
六、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学生已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方法和口算能力,会使用笔算的方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之前的教学中,已尝试让学生解决了一些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多数学生也能较好的完成和应用。
2、教学具准备:课件、练习纸、草稿纸
七、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与数学整合,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讲授法、示范法以及观察法 作为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说学法
对于智障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接近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示范,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观察,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八、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原本上周五我们要去春游,但是由于天气不好没有去成,今天陈老师先在数学课上带大家去走一走天宫庄园。不过再去之前,你们先要接受考验。
口算:
41+50 = 30+4 = 34+4 = 80 +2 =
41+5 = 30+40 = 34+30= 80 + 20=
[设计理念:这里先创设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复习旧知,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小朋友的表现真棒,我们现在到达了目的地(出示天宫庄园的图片)进去需要购买门票,买门票前需要做一件什么事情?统计人数。
学生和家长共43人,教师9人。
(1)师问:从图片上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这是我们明天要去春游的人数,你们能帮我算一算共有多
少人去春游吗?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列出算式:43+9。(板书)
[设计理念:这里通过让学生了解一个生活常识,景区需要购买门票才能进入,但买票需要统计人数,然后让学生自主观察来发现问题并列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
2、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43+9怎样计算呢?引出竖式笔算的方法。
(2)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指导。
(3)指名回答,说一说笔算的方法。
① 数位对齐
② 从右边第一位(个位)算起,满十进一。十位的4再加1等于5,所以答案是52。
3、解决问题
(1)进入桑果园。有桑果汁,大瓶价格32元,小瓶8元。如果你和家长买了一瓶大的和一瓶小的,一共要花多少钱?
(2)中午大家吃过午餐开始玩卡片游戏,舒科捷有5张卡片,吴旭东有56张卡片,兰兰有9张卡片。
吴旭东和舒科捷共有几张?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理念:这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经历 “动手操作—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算法整合,既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枯燥的计算学习,也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4、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观察板书上个位加个位所得的和有什么特点,进而指出: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这样的加法叫做“进位加”。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内容:百以内进位加法的笔算(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进位加法的特点,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巩固了计算方法。]
5、课间休息
播放天宫庄园的图片,欣赏美景。
[设计理念:通过大量的计算之后,播放景区图片,让学生的情绪得到舒缓,更让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
三、精心设练,乐中求新。
1、天宫庄园里有一个游乐场,其中一个项目是小火车,请你帮小企鹅们安排好座位上车。(连线)
2、购物
天宫庄园里有一些购物区,请你选择你想要的两件物品,算一算共需要多少钱。
[设计理念:这样让学生先连一连,再买一买完成计算练习,增添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评价体验,情感激发。
小朋友,学完了这节课,你有又什么收获呢?
[设计理念:通过总结、自评、互评,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操。]
九、说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43+9= 52 32+8=40 5+56=61
43 32 5
+ 1 9 + 18 + 51 6
5 2 40 6 1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板书,将重点知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在黑板上板书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他们的计算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