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教学系统设计和系统方法的定义
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2、为什么教学系统设计是理论性与创造性的结合
设计活动是一种理论的应用活动,这就决定了教学系统设计必须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高度抽象的理论和具有丰富情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距离,期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理论不可能预见所有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时会需要创新性地运用理论,甚至对理论进行改造、扩充、重构,以适应原有理论未能预见的新情境和新问题。
3、教学系统设计有哪些特点?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设计学科,它具有系统性、具体性、设计活动的理论性与创造性以及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等特点。
4、教学系统设计是一个怎样的学科?你是如何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的?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性质的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既是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方层面的规定性理论学科,又是设计科学体系中具有特殊设计对象的设计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5、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和传播理论
6、学习理论的任务与教学系统设计的任务分别是什么?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而教学系统设计则是为学习而创设环境,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
7、简述认知学派理论对教学设计的主要启示
A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参与意义建构和积极思维的过程;
B学习受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新的信息只有被原有知识结构吸纳才能被学习者所接受;
C要重视学科结构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以保证发生有意义的学习;
D教学活动的组织要符合学习者信息加工模型。
8、系统方法对教学设计的形成与发展的作用
A教学系统设计首先是把教育教学本身作为整体系统来考察,并运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和管理,即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功能的系统。
B教学系统设计综合了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模式化,并提供一套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的可操作的程序和技术。
C系统理论的发展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教学系统——将教学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使之置身于社会大系统中,大大拓宽了教学系统设计研究的视野,不仅关注教学系统内部的结构,而且将教学系统与具有提供学习资源潜在可能性的社会系统联系起来。
9、简述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意义
A传播过程的理论模型说明了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
B传播理论揭示出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动态的相互联系,并告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传播过程。
C传播理论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D传播过程要素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10、简述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理念
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
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的条件。
学习的发生要同时依赖外部和内部条件
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安排可靠的外部条件,以支持、激发和促进学习的内部条件,这就需要对教学系统进行整体设计
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有顺序的阶段,所以教学也有相应的阶段
九段教学事件的顺序并非机械刻板一成不变的
11、简述瑞格卢斯等的精细加工理论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认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就是“教学科学”
1.一个目标:按认知学习理论实现对教学内容最合理而有效的组织。
2.两个过程: 概要设计”和, “一系列细化等级设计
3.四个环节:选择、 定序、综合、总结
4.七种策略:
(1)确定整门课程的细化顺序,
(2)确定每堂课的内容设计
(3)用于确定总结的内容及总结的方式
(4)用于确定综合的内容及综合的方式
(5) 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
(6)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与认知策略
(7) 用于实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控制
12、谈谈你对教学设计模式概念的理解,并列举一个教学设计模式说明之
所谓模式就是以一定的结构和顺序呈现或表述现实。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主要作用是确定教学设计的步骤,并对教学问题的解决提供特定的指导作用
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不是‘教’
13、阐述教学系统设计过程“肯普模式”的特点
肯普模式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强调四个基本要素,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要适当安排10个教学环节。
四个基本要素: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教学评价
三个主要问题:
学生必须学到什么? (教学目标) ;
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如何进行教学?(教学策略) ;
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
十个教学环节:
1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
2选择课题和任务
3分析学习者特征
4分析学科内容
5阐明教学目标
6实施教学活动
7利用教学资源
8提供辅助性服务
9进行教学评价
10 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
14、比较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与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阐述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对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你有什么主张?
以教为主
优点: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有利
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有利于学生
基础知识的掌握;
缺点:
1、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对教师、对教材、对权威的迷信;
2、使学生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创建。
3、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为主
优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系资源来支持学;
6、强调学习的结果是完成意义建构。
缺点:
1、忽视教学目标2、忽视教师指导作用
3、忽视自主学习设计; 4、忽视教学模式设计
5、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5、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
1.教学目标分析
2.学习者特征分析
3.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4.学习环境设计
5.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
第二章 教学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的含义和特点
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教学目标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和时限性等特征,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统一、动态性和稳定性并存等特点。
2、简述教学目标的功能
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中介功能、测度功能
3、举例说明教学目标“归类分析法”
4、举例说明教学目标“层次分析法”
5、举例说明教学目标信息分析法
6、举例说明教学目标阐明的ABCD编写方法
7、简述教学目标阐明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1有利于课程的规范
2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4有利于交流和沟通
局限性:
1有悖于发现法的学习
2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难以阐明
3容易忽略创新精神
4费时间、费精力
8、你认为分析和编写教学目标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教学目标的灵活性
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第三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1、“概念图”的含义及其作用
概念图就是知识的一种表现方式。
可以作为一种用来查明学习者原有知识和外化学习者知识结构的工具
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和组织教学内容的方法
也是一种培养学习者元认知技能的有效工具
也可以用来考查学习者已有知识结构的总体特征
2、用自己的话解释“认知结构变量”的含义
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稳固性
3、认知结构的概念
认知结构是指人类多年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积累在大脑中形成的知识与经验系统,它是由每个人能回想起来的事实、表象、概念、命题、观点等构成
4、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有哪些新特征
A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更容易个性张扬
B更容易结成团体,但从众和服从权威的心理却在削弱
C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的扮演意识强烈
D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认知策略发生了变化
E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在网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完善
F学习目标多样化
G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多样化
第四章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1、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异同点
教学模式属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范畴,它受一定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的指导与制约。但是,教学模式又不等同于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一般是指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单一的方法或策略,而教学模式则是指教学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或策略的稳定组合与运用。教学策略一般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获得不同的教学结果而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教学方法通常是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
2、简述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
118页
3、简述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
118页
4、简述掌握学习模式的基本步骤
122页
5、谈谈你对发现学习模式的理解,它与掌握学习模式有哪些不同?
126页
6、支架式教学策略中“支架”的含义是什么?支架式教学策略一般包括哪些基本步骤?
126页
7、抛锚式教学策略中“抛锚”的含义是什么?抛锚式教学策略一般包括哪些基本步骤?
127页
8、“随机进入教学”的含义是什么?随机进入教学中“重复学习”与传统教学中的“重复学习”有什么区别?随机进入教学策略一般包括哪些基本步骤?
129页
9、你认为以教为主的教学策略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分别适应怎样的场合?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对教学策略的选择?
10、何谓协作学习?列举四种协作学习策略
134页
11、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协作学习?
135页
12、简述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与传统教室环境中的协作学习的不同点。
138页
13、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就是活动程序的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156页
14、列举你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你认为教学活动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158页
第五章 学习环境设计
1、阐述学习环境的资源人际观
181页
2、简述物理学习环境设计涉及的三个方面
182页
3、简述教学媒体的概念和特征
4、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有哪些?你认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如何科学地选择教学媒体?
5、认知工具、学习资源、课堂问题行为的含义
6、分析学生在教学中交往动机不强的原因,并提出激发学生交往动机的策略
206页
7、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控制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208页
第六章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评价
1、教学评价的涵义
221页
2、列表比较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23页
3、为什么要对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进行评价?它包括哪些内容?
224页
4、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哪些问题?针对其问题,你认为教学评价在其功能、取向和方法上应该怎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