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序不当主要指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不合理,或句子的顺序不符合逻辑、语法及习惯。
(一)定语的位置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语的的位置颠倒
例:(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我国生产的棉花)
(2)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上供应国内。
2、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1)青年们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进行改革的无比的)
(2)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3、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例:(1)她是一位国家队里的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的语序应是:她是国家队的(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形容词性短语)篮球(名词)女(名词)教练。
★★注意:A、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语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词 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B、带‘的“的”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2)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3)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二)状语的位置不当
1、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1)应该发挥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2)这次会义对节约原材料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2、两个状语前后位置颠倒
两个状语排列的规律:
A、先时间后处所
例: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经发生过一场血战。
B、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副词,形容词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C、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
例:(1)他总是把动物用绳子缚在实验室的架子上。
(2)李强把张卓不放在眼里。
D、不要弄错修饰的对象
例: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3、多项状语语序排列不当
例:(1)昨天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的语序应是: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注意:多项状语排列的次序一般为: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时间词或处所词 ③一般副词(范围、语气)④情态动词或形容词⑤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2)他们在学校昨天用拖布把教室认认真真的擦洗了一遍。
(3)那位失主在电视台昨天为表谢意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
(三)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在主语后;不同主语时,关联词在主语的前面。
例:(1)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如果他)
(2)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笔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3)天气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但他还是坚持到体校去锻炼。
(四)、主客颠倒
例:(1)在那个时候,报纸对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2)成熟的苹果下坠,是由于它对地球的引力的作用。
(五)、词语顺序不当
例:(1)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2)有些人往往忘记、反对甚至抛弃实事求是这一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
(六)分句的位置不当
例(1)这个村很好地执行了党的富民,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粮了。
(2)面对歹徒,他毫不畏惧,终于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制服了歹徒。
二、搭配不当
(一)主谓搭配不当
例(1)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等地输送。
(2)我们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
(3)三年当中,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大踏步向前发展。
(二)动宾搭配不当
1、动词和宾语在语义上不相配
例(1)各界妇女今日集会,庆祝“三八妇女节“的到来。
(2)多次抢险救灾,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2、带宾语的成分为动词性并列短语或宾语由并列宾语充当,其中一项不能搭配。
例(1)我军一举占领和歼灭敌方高地上留守的一个团。
(2)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3、动词和宾语在词性上不相配
例:值得我们的学习
(三)主宾搭配不当
例(1)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
(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3)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四)附加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1)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2)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3)甲A队队员射门射得很正确。
(五)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1)做好生产自救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
(2)艺人们过去一贯遭受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3)院系调整的基本原则是教学能否因此而更顺利地改造。
(六)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1)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
(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七)特殊词语与数量短语搭配不当
例(1)虽然成本增加了20%,但产品的合格率却下降了一倍。
三、成分残缺和赘余
(一)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A、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例:①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②在这里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③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了党的方针是从群众中来的。
B、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例:①他是廉洁奉公的好干部,得到了人民的拥戴,并安排他担任了的职务。
②抢险突击队的小李,搁下刚刚满周岁的儿子,参加抗洪斗争,第二天就晕倒了,把她送回家休息,但苏醒后又偷偷上了大堤。
2、、谓语残缺
A、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的残缺。
例:①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4米高、20米宽、700米长的拦河坝,巍然圪立在天目溪边。
②一天,炮兵连炊事员柯忠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迎面走来。
B、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例:①这些杂交高粱产量高,而且比外国进口的杂交高粱更高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②为适应改造老专业,建设和发展新专业的要求,我校要建立新的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工作。
3、宾语残缺
原因:有些动动词,后面要求带名词性宾语,可是它们后头常常没有宾语中心词。
例:①为了弥补用水不足,只好将废水回收,开展一水多用和用河水代替自来水使用。
②校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③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4、修饰语残缺(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A、缺少必要的定语
例:①这是一个多深刻而有趣的寓言啊。
②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时间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的数量将很大。
B、缺少必要的状语
例:①在这次全校乒乓球单打比赛中,张强和李丽夺得了男女冠军。
5、关联词语残缺
例:①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
②这次学术会,时间并不长,收获很大。
6、缺必要的虚词
例:①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求食活动中渐渐形成的。
(二)成分赘余
1、主语多余
例:①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②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
2.谓语多余
例:①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
②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
3.宾语多余
例:①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精力完成了小说总集《人间喜剧》的编写。
②今天,我们到杨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等风景。
4.其它成分多余(定、状、补等)
例:①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
②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
③我们要在思想上自觉抵制不良的坏风气。
④为了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修改一些。
5.可有可无(废话)
例:①不得不觉就走了十里路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十年了。
6、误用虚词(如“的”字)
例: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都遭受毁灭。
7、重复
例:①今天我们学校来了大约一百多位左右参观者。
②看着众多莘莘学子的求知目光,他更感责任重大。
四.结构混乱
(一)句式杂糅
表达时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两种名句式糅合在一起的现象。
例:①中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键在于人生观起决定作用。
②有些工厂本着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相结合为原则,调整了生产计划。
③目前我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干部,都是“”后的大学毕业生担任的。
(二)前后牵连不清
把本来应该分开说的话“焊接”在一起,硬凑成一句,前一句表述,后一句借前一句的后半截开头。
例:①当上级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了一种非常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
②我们向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三)转换话题,另起炉灶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又重来一句,使前一半成为游离的意思。
例:①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以后,中国就在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②深圳市为了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以提高自身的科技竞争力,《深圳市出国留学人员居住证》管理办法从2003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
几种常见的杂糅格式:
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以……即可(以……为宜;……即可)
是为了……为目的(以……为目的的; 是为了……)
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由于……下(由于……;在……下)
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经过……下(经过……;在……下)
是出于……决定的(是出于……; 是由……决定的)
借口……为名(借口……;以……为名)
是因为……的原因(是因为……;……是原因)
有……组成(有……;由……组成)
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取得的)
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中心;以……为中心)
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
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
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五.表意不明
指由于词或短语运用不当,造成语意有多种理解,以致句意含混不清。
(一)指代不明
例:①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②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
③最近,为某校年事已高的王老师诊治的医生惊奇地发现,他患了多年的心脏病竟然不治而愈了。
(二)歧义
因为用多义词,结构关系不同,多层定语等原因造成词语有不同的理解,句意不明,就是歧义现象。造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词语可多义理解
例:①他购进的这一批书,有几本是黄色的。
②这个人好说话。
③这个人的头发长的出奇。
2、 结构和层次可多种划分
例:①我要炒肉丝。
②我们要学习文件。
③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④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
⑤采访这位先进工作者的是三个报社的记者。
⑥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⑦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⑧老师和学生中的一部分。
3、 随便省略引起歧义
例:①要买车、船、飞机票的旅客可在服务台前排队。
②今年上半年黑米价格有所上升
4、虚词移位或省略引起歧义
例:①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材的问题,普遍感到气愤。
②他制定五年防护林规划,由于对这个地区复杂的气候、水文和植被情况没有掌握清楚,最后还是失败了。
5、标点不当引起歧义
例:美国参议院通过的财政预算案,由于两党议员支持总统无法否决。
六:不合逻辑
(一)前后矛盾
例:①王强同学通过努力基本上把不好的习惯克服干净。
②他六门功课平均60分以上。
③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④在宣传工作中,我亲眼看到劳动人民过去所受的痛苦。
(二)范围不清
例:①滇西大股土匪虽已大部分被击溃,但云南全省土匪仍然猖獗。
②农民决心提高棉花、葵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
③南京大学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和科学家
(三)否定不当
例:①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②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
③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渺茫的。
(四)概念不准确
例:①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②只有经风雨见市面,才能更好地成长,所以我们要经常到风雨中锻炼自己。
(五)不符合实际
例:①所有疾病都是由细菌引起的。
②只有肥料充足,稻子才长得好,这块稻子长得不好,肯定是缺少肥料。
③最近我的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可是回来后思想仍然保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