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rùn)抖擞(sǒu)收敛(liǎn)神采奕奕(yì)
B.贮蓄(zhù)坍塌(tān)怂恿(sǒng)拈轻怕重(niān)(正确答案)
C.虐待(nüè)棱镜(líng)附和(hè)参差不齐(cēn)
D.镶嵌(xiāng) 莅临(wèi)怅然(chàng )咄咄逼人(duō)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札(zhá)记星宿(xiù) 蛊(gǔ)惑人心苦心孤诣(yì)(正确答案)
B.摘(zhāi)要剖(pāo)析清沁(qìn)肺腑含英咀(jǔ)华
C.洗涮(shuàn) 亵(xiè)渎颠沛(pèi)流离应(yīng)运而生
D.惩创(chuàng) 手拎(ling) 概不赊(s hē) 账恬(tián)不知耻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冀望建档婕足先登宁缺毋滥
B.抵御修葺玲珑剔透信马由缰(正确答案)
C.壁垒赎职心驰神往视如寇仇
D.缄默疏浚得垄望蜀望风响应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驰援万户侯明察秋毫急风劲草
B.规矩流线形歪风邪气通宵达日
C.催眠及时雨寸草春辉防患未然
D.签订护身符屈指可数语无伦次(正确答案)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自主创新战略有“两个翅膀”:一个是技术创新,一是设计创新,而现在,许多本土企业却忽视了设计创新。
B.假若我们都能对那些给我们提供“理所当然”方便的人说声“谢谢”,我们这个社会还会不和谐吗?还会不温暖吗?还会感到人情冷漠吗?(正确答案)
C.当前,房价依然任重而道远,万不可麻痹大意”如果这个时候的“手”软了,则有可能“松一篙,退千尺。”
D.基础知识究竟扎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能否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B.《亮剑》的最大亮点在于塑造了李云龙性格鲜活,有血有肉,并不完善,甚至有些“出格”,突破了“高大全”的模式,传递了时代气息,更贴近观众。
C.只有当农民工能在工作地上户口,有住房,并且其子女能接受基础教育、大学教育乃至竞争白领职位时,中国的城市化或者说经济发展就算是成功了。
D.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是对原有招录方式下权益失衡的必要纠偏,是对考生利益的倾斜,因而有利于促进考生和高校之间的权利对等。(正确答案)
7.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正确答案)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D.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十年已经过去。
B.苏州的园林非常有艺术性,从整体设计到细节的处理,都(别具匠心)。
C.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有大局观念,不能(目无全牛),只顾个人私利。(正确答案)
D.大多数的“大咖”在成名之前,都只不过是一个(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B.著我旧时裳。(《木兰辞》
C.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
D.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五人墓碑记》)(正确答案)
10.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宋何罪之有?
B.居则曰:“不吾知也”
C.秦王不怿,为一击缶(正确答案)
D.沛在?
11.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正确答案)
B.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C.拜送书于庭
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12.下列各句中加括号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正确答案)
C.吾(从而)师之
D.师(不必)贤于弟子
13.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中有一道语序排列题,大山被难住了,请你帮他把语序排列好,正确顺序是()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___;__;___;____。时间的长河,奔流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②玄妙灵动的狐女、机智勇敢的屠户,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③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
④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抑扬顿挫A④③①②
B④①③②(正确答案)
C①③④②
D①②④③
14.下列句子中,传统礼貌称谓使用得体的一句()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就行了。
B.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我们诚挚邀请贵公司来参加我公司年会。(正确答案)
15选出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正确答案)
B.浪花吹着我们的衣襟,好像在为我们惋惜。
C.柳树的枝干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垂着。
D.河畔的金柳,望着晚霞,在风中唱着童谣。
16.依次填人下列句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研究、认识眼睛的各种构造和功能。可以从中得到重要的()
②科学家在()和突破后往往获得极大的快感。
③为了搞清事故的原因,门决定了位案()
④煤炭和石油都是现代工业中所()的燃料和原料。
A启示顿悟侦查必需(正确答案)
B启发顿悟侦查必须
C启发醒悟侦查必须
D感受醒悟侦察必需
1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树木失去了根就会________,江河失去了源头就会________,灵魂失去了家园就会________。世界无限广阔,我们渴望到广阔的天地去闯荡,但请记住,一定不要迷失了回家的路。拥有精神家园,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A.枯萎干涸堕落(正确答案)
B.枯黄干涸堕落
C.枯萎干旱陨落
D.枯黄干旱陨落
18.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祝福》《故乡》就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正确答案)
C.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他在 50
年代塑造了一批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形象。
D.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虽然写作风格不尽相同,但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诗篇。
19.以下4句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是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正确答案)
B.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C.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D.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20.以下称为何年龄不匹配的是
A.白寿99岁
B.而立30岁
C.伞寿85岁(正确答案)
D.茶寿108岁
21.以下派别与代表人物不匹配的是
A.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陶渊明。
B.新乐府派:白居易,元稹。
C.边塞诗派:王翰,王之涣。
D.新月社:徐志摩,闻一多,柯勒律治。(正确答案)
22.下列各项中,作品、作家及时代(或国籍)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离太阳最近的树》--张抗抗--现代
B.《合欢树》--史铁生--当代(正确答案)
C.《促织》--蒲松龄--明朝
D.《一个人的遭遇》--肖洛霍夫--
23.“美”字最初的含义是()
A.羊大即为美
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正确答案)
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
D.远方茂盛的森林
24下列诗句中与“送别”无关的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正确答案)
2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有()
古代帝王、诸侯所祭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的“社稷”代表国家。
B.“臣本布衣”“往来无白丁”中的“布衣”“白丁”都指平民,前者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后者指的是没有功名的人
C.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岁寒三友”是指松、菊、梅(正确答案)
D.“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颐的《爱莲说》
(一)地球气候成因新说
1997~1998年,南美西海岸发生无法预报的海流循环,导致沿岸海水的温度大幅上升,引起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促使科学家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海洋—
大气层”原理。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水的热容量是空气的4倍。3米厚的海洋的热容量等于整个大气层的热容量。但是,大气层能量变换的速度是海洋能量变换的数倍。在“海洋—
大气层”系,海洋是惯性媒质,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其全球的稳定性依靠海洋来保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全球气候的形成上,世界洋水域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根据世界洋水域双层(表层和深层)循环原则,开始研究“全球海洋输送”理论。北大西洋是海洋多层循环最活跃的地区,那里就像“锁孔”,钥匙在里面转动,造成地球上气候的不稳定。北半球气候最近10年的变化完全符合“全球海洋输送”理论。
科学家承认,目前在海洋洋流循环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无法回答,但已经清楚的是,世界洋水域对大气层的热力和动力状态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为了填补“海洋—大气层”原理方面的知识空白,世界气象组织推出一项名为“阿尔戈斯”的国际研究方案。这项方案包括建立一个全球海洋观察网,使用漂流浮标监视海水的变化。漂流浮标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域,上面安装有测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传感仪。科学家认为,正是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这两个因素影响着大气层。
浮标在指定水域的海平面固定后,同卫星取样联系。然后,浮标用自身携带的水泵吸入海水,潜至2000米深处后,压力仪发出指令停止下潜,浮标开始在海流中收集信息。10天后浮标浮出海面,将收集到的信息发送给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发送完毕后,浮标重新下潜,进入下一个探测周期,与此同时,卫星把接收到的信息发送到气象中心供研究人员分析研究。这项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结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海洋水域急剧变暖,上面的大气层也相应开始变暖。
今天,世界各地海域共有3000个漂流浮标在日夜工作。科学家希望利用得到的资料,最终绘制“海洋气象图”。
1.从原文看,下列对“阿尔戈斯”方案相关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3000个随洋流上下浮动的浮标组成全球海洋观察网,监测海水变化。
B.用装有海水温度和盐度传感仪的浮标,在深海海流中收集相关信息。(正确答案)
C.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接收浮标采集的信息,控制浮标工作的全过程。
D.分析和研究浮标探明的深层海水热容量的信息,绘制“海洋气象图”。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海水温度的变化速度远远低于大气温度的变化速度,原因是海水密度远远大于大气密度。
B.在“海洋—
大气层”系里,海洋被动而大气层主动,海洋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正确答案) C.活跃的循环洋流像一把钥匙,在北大西洋这一“锁孔”中转动,导致北半球气候的不稳定。
D.海洋洋流的温度和盐度,改变了大气层的热力状态和动力状态,从而影响地球气候的形成。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海洋—
大气层”原理,陆地上大面积水域的热容量,对周边地区的气温也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正确答案)
B.依据“全球海洋输送”理论,重新热带海洋洋流的流向,将有可能在全球范围没形成宜人的气候。
C.关注北大西洋这一“锁孔”,人们就可以有效地预报地球的气候变化,从而避免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D.“阿尔戈斯”方案可以解决海流循环无法预报的难题,如利用这一成果,将有可能消除厄尔尼诺现象。
(二)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家。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符号,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逆转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他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有“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狭隘。
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
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很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着重大作用。(正确答案)
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籍贯、宗教、学派的思想,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作。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至上”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正确答案)
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正确答案)
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三文言文阅读)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括号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诚实,不欺骗)
C公将(鼓)之 (击鼓)
D(既)克,公问其故。(既然)(正确答案)
2.下列对“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中的“牺牲”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为祭祀宰杀的牲畜。(正确答案)
B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
C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D失去。
3.对“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翻译正确的是 ()
A这是尽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要打仗,请允许我跟着去。(正确答案)
B这是一类忠诚人。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要打仗,请允许我跟着去。
C这是尽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要打仗,您跟着我去。
D这是一类忠诚人。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要打仗,您跟着我去。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篇以曹刿的言行为主组织记事材料,而记事的中心又处处落在曹刿的“谋”字和“论”字上。
B曹刿与鲁庄公的三次对话,写得详细,战争过程写得略,详略不够得当。(正确答案) C曹刿找到了战争胜利的关键--取信于民。
D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卓越的军事才能,也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三判断题
1.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大致。相当于晚上23:00至4日凌晨1时。
A ✓
B×(正确答案)
2.“豆蔻”“弱冠”“巾帼”“而立”都是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A ✓
B×(正确答案)
3.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们是唐代诗人的杰出代表。
A✓(正确答案)
B×
4.“四合院是一个盒子”这句话是一个暗喻。
A✓(正确答案)
B×
5.“一尊还酹江月”里面没有通假字。
A✓
B×(正确答案)
6.“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既”是“副词,于是”的意思。
A✓
B×(正确答案)
7.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A✓(正确答案)
B×
8.按内容给小说分类可以分为历史、现代、科学、文言、言情小说等。
A✓
B×(正确答案)
9.川端康成是日本作家,代表作有《雪国》《古都》,196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A✓
B×(正确答案)
10.临川四梦有《牡丹亭》《邯郸记》《西厢记》《南柯记》。
A✓
B×(正确答案)
11.竹林七贤指春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人。A✓
B×(正确答案)
12.“谢玄入,问计于谢安”这个句子是状语后置。
A✓(正确答案)
B×
13.启事是作为某种凭证的便条。
A✓
B×(正确答案)
14.“融和”“不记其数”“尤如”三个词中只有两个有错别字。
A✓
B×(正确答案)
15.辛弃疾和李清照合称“济南二安”。
A✓(正确答案)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