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后来的传播过程中用隶书书写的《尚书》称为什么? (2.00分)
A.古文尚书 B.今文尚书 C.秦文尚书 D.汉文尚书 2、法律中“势”的问题是由谁提出的? (2.00分)
A.商鞅 B.慎到 C.韩非子 D.李斯 3、《道德经》的作者是? (2.00分)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4、孔子最推崇的弟子是谁? (2.00分)
A.子贡 B.彦回 C.子夏 D.张仪
5、化性说是哪家的观点? (2.00分)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6、以下形成时间最长的是? (2.00分)
A.《周易》 B.《诗经》 C.《尚书》 D.《礼义》
7、在周易中,乾卦与坤卦代表着? (2.00分)
A.天地 B.男女 C.刚柔 D.吉凶
8、《诗经》的编订有哪三个说法? (2.00分)
A.采诗说,增诗说,写诗说 B.写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C.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D.增诗说,献诗说,采诗说
9、把握了中国文化史中哪一阶层的变迁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把握政治思想文化的演进? (2.00分)
A.庶民 B.圣人 C.士 D.王 10、修养在小时候的是? (2.00分)
A.家教 B.习惯 C.教养 D.智慧 11、《国语》、《左传》中引用的史官的话不是史官脱口而出的,而是什么? (2.00分)
A.《诗经》里的话 B.国家的 C.是代代相传总结出来名言 D.是自己学识的升华
12、人在做事的时候其实起决定因素的是什么? (2.00分)
A.智慧 B.勇气 C.文化 D.德行
13、儒家经典中,排在第一位的是? (2.00分)
A.《大学》 B.《周易》 C.《诗经》 D.《尚书》
14、中国哲学注重的是哪种变化? (2.00分)
A.质变 B.量变 C.突变 D.易变
15、在《中庸》里的“中”是什么意思? (2.00分)
A.一种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日常行为的准则 B.时空关心 C.中听,契合事理 D.人的内心
16、真正继承《尚书》治国精髓的到了初秋时期是哪一个国家? (2.00分)
A.齐国 B.鲁国 C.秦国
D.晋国 17、中国最早的县叫做什么? (2.00分)
A.甘谷县 B.蓝田县 C.嘉裕县 D.雁门县 18、我国古代管理学上道家的学说主张什么? (2.00分)
A.人往高处走 B.逆水行舟 C.随波逐流 D.人往低处走 19、孟子关于“性善论”的理解是什么? (2.00分)
A.社会属性 B.自然属性 C.精神属性 D.客观肉体 20、春秋战国时期讲“法”的是哪位大家? (2.00分)
A.孟子 B.韩非子 C.孔子 D.荀子 21、诸子之说形成一方面来源王官之学的下行,另一个方面是什么? (2.00分)
A.的 B.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 C.读书的普及 D.礼制的发展 22、《经学理窟》的作者是? (2.00分)
A.朱熹 B.程颐 C.商鞅 D.张载
23、“礼”的治理过程中谁是起到主导作用的? (2.00分)
A.庶民 B.大夫 C.国君 D.孺子
24、君子最根本的道德底线是什么? (2.00分)
A.信 B.义 C.仁 D.智
25、四书中,侧重于修身养性的是? (2.00分)
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孟子》
26、《仪礼》这本书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历史文献,从而削弱了其使用意义? (2.00分)
A.秦朝 B.汉朝 C.魏晋 D.宋朝 27、汉代尊君权的基本一个参考是什么? (2.00分)
A.《左传》 B.《公羊传》 C.《谷梁传》 D.《夹氏传》
28、《周易》这本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00分)
A.伏羲 B.西周 C.尧舜 D.东周
29、治理天下的两个原则中除了顺应民心之外另一个是什么? (2.00分)
A.顺应法律 B.顺应哲学 C.顺应传统 D.顺应自然 30、运用大量物象、神话故事等,不在于说理的诸子典籍是哪一部? (2.00分)
A.《庄子》 B.《道德经》 C.《韩非子》 D.《墨子》
判断题(40分)
1、“治国”在儒家文化里是指中国。 (2.00分)
是 否
2、孔子的学说不但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能够改变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社会向往。 (2.00分)
是 否
3、周诗只包括大雅、小雅。 (2.00分)
是 否
4、作为一地区的领导,他的孝就是让这个地区的百姓政通人和。 (2.00分)
是 否
5、社会只要有健全的法律就不会发生动荡,礼只是一个辅助而已。 (2.00分)
是 否
6、《中庸》是最晚列入儒家经典中的。 (2.00分)
是 否
7、用人之长是用人策略,用人之短属于利用。 (2.00分)
是 否
8、孔子的言论中透露出的是对历史和人性的洞察,而孟子则是滔滔辩论,一种舍我其谁的干预精神。 (2.00分)
是 否
9、人类早期的时候音乐,舞蹈,歌唱是三位一体的,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基本形态。 (2.00分)
是 否
10、仁政其实是和后来的德政,王道是一样的思想。 (2.00分)
是 否
11、《周易》中的“天”和“地”其实就是指自然界的天地。 (2.00分)
是 否
12、经学关注的是人的群体,而子学关注的是个体。 (2.00分)
是 否
13、霸道用的是刑政和兵政,是以法治国;王道是帝道和霸道的结合体。 (2.00分)
是 否
14、子学代表的都是一类人的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不代表个人的理解和认识。 (2.00分)
是 否
15、在伏羲画八卦之前,人类已经对自然现象进行了总结。 (2.00分)
是 否
16、周易将天地万物分为三个基本层面,分别是“天地人” (2.00分)
是 否
17、古文经和今文经虽然是属于两个系统,但是彼此没有冲突,可以互补。 (2.00分)
是 否
18、道家的道是站在人的角度来看人的,儒家的道是站在天地的角度来看人的。 (2.00分)
是 否
19、孔子主张先让国家富强,再让百姓富裕。 (2.00分)
是 否
20、复礼是指要恢复礼的精神和礼的制度,守礼是指要重新建立规矩和制度。 (2.00分)
是 否
答案:
B B B B A
A C C C B
C D B B A
B A D A B
C D C C C
C B A C A
二.判断题
否 否 否 是 否
否 否 是 是 是
否 是 否 否 是
是 否 否 否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