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移民区农村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再培养的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22:37:02
文档

移民区农村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再培养的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移民区农村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再培养的研究》课题阶段工作总结山丹县东街小学教师吴玉秀一、研究背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由此可见,当今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我校地处农村,并且是一个移民学校,学生来自河东的天水、陇西、白银、兰州、平凉等地13个县的学生,根据调查,全校146名学生中,有118名学生来自外地,占80.8%。移民区的儿童从小在
推荐度:
导读《移民区农村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再培养的研究》课题阶段工作总结山丹县东街小学教师吴玉秀一、研究背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由此可见,当今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我校地处农村,并且是一个移民学校,学生来自河东的天水、陇西、白银、兰州、平凉等地13个县的学生,根据调查,全校146名学生中,有118名学生来自外地,占80.8%。移民区的儿童从小在
《移民区农村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再培养的研究》课题阶段工作总结

山丹县东街小学教师      吴玉秀

一、研究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由此可见,当今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

我校地处农村,并且是一个移民学校,学生来自河东的天水、陇西、白银、兰州、平凉等地13个县的学生,根据调查,全校146名学生中,有118名学生来自外地,占80.8%。移民区的儿童从小在不良的环境中成长,形成了一种无意识的不良习惯,原因在于村民都是由河东十三县的大山中迁移来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于孩子的日常行为管理较差,学生日常卫生习惯也比较差。通过调查,本校有79.4%的学生都存在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如:1、乱抛纸屑现象严重; 2、课间追逐打闹、大声喊叫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3、破坏绿化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4、爱护公物方面也不尽人意,校园环境卫生保持较差;5个人卫生习惯较差。这些习惯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这些不良习惯也给学校日常生活环境管理带来不利因素。对此现状,我们深感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我校提出了该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纠正移民区农村小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向优秀的人学习,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研究目的

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因而该课题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纠正移民区农村小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研究内容

通过调查研究,纠正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并初步培养学生:

1、善于自我保护的习惯

2、懂礼貌的习惯

3、讲究卫生的习惯

4、喜欢运动的习惯

5、从小爱劳动的习惯

6、勤俭节约的习惯

7、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8、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自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老师团结协作、克难、奋进,在大家的努力下,使课题研究工作迈上了新台阶。现将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开展情况进行回顾总结:

(一)调查

首先对我校学生的生活习惯做了详细的调查,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我校学生存在以下不良生活习惯:

<1>衣着服饰不整洁,小脸小手脏

<2>随地乱吐口痰、乱扔垃圾,看到垃圾不主动捡起来。

<3>课间休息喜欢到处乱跑,并高声喧哗。

<4>不尊重他人,见到老师不主动问好。

<5>爱说脏话,甚至动手打人,不习惯使用文明语。

<6>不遵守公共秩序,不爱护公共财物。

<7>不听从长辈的教导,随意顶撞,发脾气,不懂得感恩,认为家长对自己的照顾是理所当然的。

(二)措施

针对这以上现象,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来加强学生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

1、道德习惯培养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首先就要让他们从小学会承担作为家庭一员的家庭责任,从小学会关爱自己身边的人,做一个有责任心、有感恩习惯的人。为让学生体会做父母的辛苦,从小懂得孝敬长辈,我校特邀xxx为我校学生及家长作了感恩教育现场讲座,场面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使我们的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这一活动之后,我们课题组教师每周给学生布置感恩作业:或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或与父母进行一次心与心的交谈,或为父母洗一次脚、泡一壶茶,或给父母讲故事等等。同时,加强家校联系,每周把“家校联系卡”发放到家长手中,让家长参与评价孩子感恩作业的完成情况。学校根据家长的评价,每周、每月、每学期评选出“有良好感恩

习惯的小主人”。

2、让孩子学会

“生活习惯差、不会自理的孩子永远长不大。”我们注重从细节入手,通过一个个短期目标的养成,实现生活习惯的螺旋式提升,一步一步向“成”人的大目标靠近。学校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核心,制定《小学生生活习惯一日常规》,实行“三五五三”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即从礼仪、卫生、就餐等三个方面入手,做到文明就餐五步骤:排队、洗手、答谢、静吃、清扫;卫生打扫五动作:说、看、捡、装、查;遇见客人三重礼:主动让行、轻声问好、微笑告别。

  3、勤俭节约习惯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利用晨会、班会、队会、思想品德课、少先队活动等机会向学生讲述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2) 从小事着手,严格要求。我们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培养小学生勤俭节约好习惯的工作。第一、要求学生在打扮上不要过分,不要追求新奇时髦,更不要互相攀比。第二、教育学生不要乱花钱,不随便向家长要钱。平时不挑食,不经常买零食吃,能节约的钱一定要节约。第三、要教育学生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对家里、他人、国家、集体的财物都要爱护。吃饭时不乱倒饭菜,节约水、电,随时注意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爱惜书本,不乱撕书本,也不乱削铅笔,爱护桌椅、门窗、教学仪器和体育设备等。不论是 教师还是家长,发现问题,及时引导,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就会内化凝炼成固定的好习惯。(3)学校领导、教师及家长要以身作则,起典型示范作用。要求学生勤俭节约,教师就首先要带头做到。对于家长,也应提出要求,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工作,而且也要给孩子做出榜样。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发生在学生身边勤俭节约的人和事,要创设勤俭节约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以促使学生早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常规教育中渗透安全自护意识

小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良好的常规教育习惯开始。首先,要教育小学生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嘴;不能乱吃或乱喝没有生产标志的东西;不能用牙签剔牙。睡觉前要洗脸、洗脚、刷牙,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上下楼梯要靠右行走,不猛跑。另外,对于意外事故中的安全教育也很重要。首先,应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险时,会用电话呼救;知道报警电话110。再者,不要将别针、硬币、小玻璃球、纽扣等放入口、鼻、耳中;不将气球的碎片放入口中倒吸气等等。

5、构建优良集体

农村小学生有许多时间是和小伙伴们一起构建的,老师、家长都不可能时时处处和学生在一起,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学生集体有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在集体中,要形成一种集体的、规范,也会产生一些集体的评判标准,这些都是一个孩子的行为、言语、习惯教育的大磁场。如大伙儿都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肯定会对有这种习惯的个别孩子的不良言语、习惯产生抑制作用,会对良好的言语、习惯起到一种强化巩固的作用。常言说:“近朱者赤”、“物以类聚”,可见构建良好的学生集体十分必要。

6、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在检查中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由于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凭简单的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也不是一天两天或短时期内就能完成,任何行为习惯的养成总要在实践中得以训练和体现,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表扬先进,树立榜样,这无疑会对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于班级我们开展“常规管理先进班级”和“文明班级”评比,并授予流动红旗;对于学生个人我们开展“学习进步”和“文明标兵”评比活动,并为获得此项荣誉的学生佩戴奖章,在学生中形成了一个争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五)研究效果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我校学生在道德、礼仪、自理能力以及使用文明用语、卫生保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生活习惯有了明显的好转。学生也从原来的生活习惯融合到本地的生活习惯。如在个人生活习惯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衣着整洁,勤洗澡,勤洗手,勤换衣物,早晚能刷牙的洗漱习惯;仪表整洁端庄;书写、阅读卫生;坐立行的姿势正确;学生能正确地做眼保健操。在家庭生活习惯方面能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合理安排时间,学会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校园生活习惯方面,能在课间进行有意义的活动,不奔跑追逐,不大声叫喊;爱护学校公共财物,保护学校花草树木;会使用文明用语;爱劳动,懂得爱惜、珍惜劳动成果;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积极参加值日生工作和学校大扫除,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能避开生活中潜在危险,建立起安全意识;坚持锻炼身体,初步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做好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再培养,同时在课题研究材料的积累和收集整理上多作努力,为使课题顺利结题作辅垫! 

文档

移民区农村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再培养的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移民区农村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再培养的研究》课题阶段工作总结山丹县东街小学教师吴玉秀一、研究背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由此可见,当今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我校地处农村,并且是一个移民学校,学生来自河东的天水、陇西、白银、兰州、平凉等地13个县的学生,根据调查,全校146名学生中,有118名学生来自外地,占80.8%。移民区的儿童从小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