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目编制依据
建设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我国农业发展要求,结合我县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编制我县新农村示范片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秋淡露地蔬菜种植基地),并在此基础上精心组织实施,对繁荣农村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编制背景
(一)总论
XX县位于四川省东部,幅员面积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属性气候,几乎常年无夏,负温时间较长,最低气温-6℃,夏季凉爽、湿润、阵雨和冰雹,昼夜温差大,最高气温+24℃。每年五月至十月为雨季,十一月到翌年四月为旱季,全年无绝对无霜期;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在零下5℃以下,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在10—12.7℃。全县辖9个乡2镇和1个国营牧场有汉、羌、回、等各族人民共80万余人。
(二)项目规划区概况
XX镇位于我县南部,距县城10公里,属农牧过度地带,是我县的农业镇。全镇幅员面积55平方千米,总人口82688人,XX户。辖XX等15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委会。全镇有耕地面积XX余亩,经济收入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的秋淡露地蔬菜品种有莴笋、大白菜、油菜等,年产值达90000万元,年人均收入仅12000元。
(三)独特的区位优势
XX镇昼夜温差大这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使该镇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区位优势。我镇农民利用自然低温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秋淡蔬菜质量好、品质高,比一般大棚蔬菜的口感好,在XX市场小有名气,正好填补XX蔬菜淡季市场,能够在市场上实现“人无我有”,市场前景较好。加之XX县委、县十分重视蔬菜生产,把蔬菜生产列为近期促农增收的重要项目。通过采取先进的管理栽培技术和经营模式,必将大大提高反季节蔬菜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推动蔬菜特色产业的发展。
(四)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XX镇蔬菜产业的发展虽然具有一定规模,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差
XX镇XX余亩耕地基本均属于低产田、几乎都缺乏排灌设施或排灌设施老化陈旧多年失修,所有田地都属于“望天田”、机耕道覆盖率底、土壤贫瘠,土壤肥力低下,蔬菜产量不高。
2、种植业受畜牧业影响较大
XX镇与我县XX乡接壤,由于无围栏设施,每年在XX镇蔬菜发芽的季节,XX乡的牲畜就会在XX镇蔬菜种植地啃食农作物,导致蔬菜产量大规模减产。
三、实施新农村示范片农业产业发展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快秋淡露地蔬菜基地建设是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由于耕地资源有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发展秋淡露地蔬菜,以基地建设为载体,聚集土地、资金、人才、科技、信息等生产要素,实施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综合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区位和气候资源优势,逐步推进农业一体化经营,有效改变农业粗放经营状况,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加快秋淡露地蔬菜基地建设是优化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措施
我县具有独特的农业生态条件,农产品具有优良的品质和特色。突出资源区位优势,坚持最适宜生态与区域优势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高原秋淡露地蔬菜特色产业,实现农业资源最优配置,以良种化、标准化、品牌化为突破,促进我县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加快秋淡露地蔬菜基地建设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的最终要求
发挥我县气候资源优势,建设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基地,能带动加工、贮藏、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区域性支柱产业,把我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产业延伸增值,拓宽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实现农民持续收入。
四、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XX镇种植业现状和有利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市场需求,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解决农牧矛盾,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重点应放在市场占有率高、农民易接受、经济效益高的蔬菜产业开发上,做强高原秋淡蔬菜产业,带动当地农户发展致富。
五、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为解决农牧矛盾,防止牲畜对蔬菜地的践踏,在XX镇XX村安装水泥立柱钢丝网围栏XX米、XX村安装水泥立柱钢丝网围栏XX米、XX村安装水泥立柱钢丝网围栏XX米、XX村安装水泥立柱钢丝网围栏XX米、XX村安装水泥立柱钢丝网围栏XX米、XX村安装水泥立柱钢丝网围栏XX米、XX村安装水泥立柱钢丝网围栏XX米,共XX余户。购置安装水泥立柱钢丝网围栏XX米,(土地集中连片围栏)。
2、在XX镇XX村、XX村修建排灌沟渠各XX米,共XX米;
3、对XX镇XX村XX亩耕地、XX村XX亩耕地、XX村XX亩耕地、XX村XX亩耕地、XX村XX亩耕地、XX村XX亩耕地、XX村XX亩耕地,共XX亩耕地进行整理;
4、农民实用技术培训XX人次
六、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1、网围栏安装
(1)、采购编结网25400米,型号为:10-1600-20,规格:边线用Ф3.5mm,中线用Ф3.0 mm,经线用Ф3.0 mm,环扣编制。Φ3.0热镀锌铁丝
(2)、水泥柱2750根,每10米安装一根水泥柱(规格为2300 mm×140 mm×140 mm)水泥柱入土深度0.6米,每根水泥柱内含主筋4根Ф10mm,箍筋Ф6mm,间距450 mm。
(3)、异形标件7620套,每根水泥柱3套(规格为160 mm、大底盘Ф40mm、丝杆Ф8mm、螺丝帽内直径Ф9mm、螺丝帽外直径Ф16mm)。
2、修建排灌沟渠
修建排灌沟渠横切面长、宽、高规格为(400 mm×300 mm×300mm)。
3、耕地整理
按每亩500公斤撒播有机肥。
4、农民实用技术培训XX人次
分2次不定期培训(采取现场培训和实地指导培训相结合),培训主要内容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即:蔬菜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蔬菜绿色防控、无公害农产品种植等技术。
七、项目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
(一)、分项投资计划
本项目总投资XX万元,其中; 安装水泥立柱钢丝网围栏XX 万元;修建排灌沟渠XX万元(投劳折资X万元);耕地整理XX万元(投劳折资XX);农民实用技术培训XX万元;项目管理费 XX万元。
(二)、资金使用计划
1、网围栏安装
编结网:XX米×12元/米 =XX万元
长途运输:XX米×1.8元/米 =XX万元
水泥柱制作:XX根×90元/根 =XX万元
短途运输及安装:XX米×6元/米 =XX万元
异形标件:XX套×3元/套 =XX万元
2、修建排灌沟渠
修建排灌沟渠:XX米×150元/米 =XX万元
3、耕地整理
耕地整理:XX亩×300元/亩 =XX万元;
4、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教师讲课费120元/课时×XX课时 =XX万元
资料费按50元/人次×XX人次 =XX万元
住宿、生活费按150元/人次×XX人次 =XX万元
教室租赁费用XX万元
5、项目管理费
项目管理费XX万元,项目管理费主要用于项目的规划、设计、选址、评审、设立永久性标志牌、环评等不可预见开支。
(三)、资金筹措
项目计划总投资XX万元,其中:申请省级农发财政补助资金XX万元;农民自筹资金XX万元(投劳折资每工作日按100元计,共需XX个工作日)。
八、项目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
(一)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为10个月,即2012年3月—12月。
(二)实施进度
1、2012年3—10月,组织项目实施;
2、2012年10-12月,进行项目验收总结。
九、组织实施及保障措施
(一)组织实施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以分管副任组长,财政局、、农业局、环保局和项目乡镇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项目实施小组,具体负责实施本项目,实行目标责任制。
2、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的职责
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小组工作进行领导和管理,定期指导、检查和监督项目小组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和解决。同时,将此项目作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项目区的领导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项目实施小组接受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管理,定期向项目领导小组汇报项目实施工作进展情况。
(二)保障措施
1、项目实行目标管理
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小组的工作任务实行目标管理制。项目负责人为项目实施的责任人,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负责人实行目标任务管理。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组成员工作加以分工,责任到具体的人头,组员之间遵循“既分工又合作”的原则,对工作任务实行量化管理。
2、严格经费管理,设立专用帐户,实行专款专用
为了确保项目经费真正用到项目之上,必须严格管理项目经费,设立项目经费专用帐户,实行专款专用。项目负责人或主持人全权负责项目经费的使用,正常的项目经费开支必须由项目负责人或主持人签字后方能从项目专项经费中开支,项目负责人或主持人同时接受项目领导小组和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十、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项目的全面实施后,到2013年底,XX镇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的改善,蔬菜品质和产量不断提高,预计每亩耕地可增产蔬菜500斤,20000亩耕地年增产10000000斤,按每斤0.5元计算,XX镇共增收5000000元。
(二)社会效益
规划的全面实施,增强生态建设后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群众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同时使农牧矛盾得到有效解决,使党的富民深入人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农村长期稳定。
(三)生态效益
项目的实施,缓解耕地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有力的促进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