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2009学年度)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依法办学,以德治校,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抓好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提高,强化师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立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育人,力求做到学校办有特色、教师教有特点、学生学有特长,促进全校教育水平的总体提高。
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师生提供更广阔舒适的生活和工作、学习环境。
二、学校重点工作和具体目标:
(一) 领导班子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科学管理,进一步加强班子的服务意识、民主作风,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带领广大教职工努力完成学校规划。
建立健全校长负责制、校长教学制,领导班子深入教学一线,推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开展。
努力提部的管理能力、服务意识、奉献精神。认真落实党员干部廉政制度,做好民主评议工作。
(二) 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党支部启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党员学习科学发展理论,联系学校实际调研,排查问题,分析原因,落实整改。组织教师坚持不懈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提倡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
2.积极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化活动。尝试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的“五个一”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优秀教师集中业务培训;每学年开展一次教师“教案”评比;每学期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每学期一次优质课评比活动;每学年一次教研成果展示。教导处和各职能部门要抓活动的落实,抓过程性管理,这项活动要长期坚持,常抓不懈。
3.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活动。创造尽量多的展示平台,使中青年教师得到实质性提高。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进修以提高学历层次,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
4.加强学校“骨干教师”的打造。选定一批有潜力的教师,对他们提希望.提要求,压担子,提供一切可以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展示其才能的平台和机会。
(三)教育教学改革:
1. 落实德育纲要,抓好德育工作
(1)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观念,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整合学校一切德育力量,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德育工作队伍尤其是班主任队伍,加强年轻班主任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和业务的培训。组织参加县.市基本功竞赛活动,班主任队伍建设要有创新,定期汇报交流与学习培训相结合的例会制度要坚持。对班主任日常工作的考评要更具体有效,真正起到表彰先进.激励全体的作用。
(3)充分发挥班集体.团组织.学生会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机制。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力量,做到“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形成德育工作网络。各班主任必须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
(4)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努力拓宽育人渠道。深入开展一系列爱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建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各种无形的约束力规范自己的行为。
(5)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三风”建设,培育学校精神,营造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同时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并完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
2.实现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明显提升。
(1)加强过程管理.细节管理,抓教学常规的落实。
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业效率,落实“五个”细节:备课.课堂.作业.考试.环境,实现“三个”捆绑,即目标捆绑.年级组捆绑.班级发展捆绑,关注“两个”成长: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严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做到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长效化,教导处开学初制定好详细的计划,做好教学目标的落实和督查,同时对各阶段的教学质量实施过程化管理,加强平时教学情况的抽查验收,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我校各科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
(2)立足课堂教学,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继续抓好以校长为组长,以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建设。各领导小组成员带头参与课程改革。 加强校本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课改理念。抓好对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和业务培训工程,培训新课程理念.培训教师专业成长.培训教师职业道德和执教规范.培训职业技能与教科研方法.培训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课程等等,把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到各学科.各年级之中,从而为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构建良好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适应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好的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重点抓课堂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开展“研究教材.研究课标.研究中考”的三研究工作,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组织好课堂观摩.专题研讨.课改研讨等活动。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写教学案例,并组织评选活动。
(3)加强教育教学科研,走科研兴校之路。
继续做好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总结.有资料。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科研意识。不断提高教科研的实效,特别是要体现出教科研的作用,通过教科研确确实实让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高,而不是摆样子.空架子。加强校内校外教师.教科研活动的交流工作,拓宽教科研工作的视野。利用网络.教研室的职能功能,加强教育教学信息的搜集,让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为我所用。积极开展研究课.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课堂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探索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途径,鼓励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实践提炼思想.撰写教学心得和论文。
(4) 论证、调整、确立具有本校特色的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
(四)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
1.牢固树立服务师生.服务教学.服务学校发展的思想,强化自觉服务意识,变后勤为先行,降本增效,开源节流,以服务赢得师生信任,以服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校中心工作的顺利展开。
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对校园环境和设施进行有计划的改造,进一步美化教学办公场所,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外部形象,为创建和谐学校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认真做好校舍.校产管理工作,加强校园绿化的管理和维护,让校园四季常青,创造优美的育人环境。
4.做好教学楼的维修工作,优化学校物质文化;做好校内道路的改造工作,增添更换体育设施;做好锅炉设备的维护、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