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詞解釋:
一、名詞解釋
1強心苷:存在植物中具有強心作用の甾體化合物。
2萜類及揮發油:萜類是指具有(C5H8)n通式以及其含氧和不同飽和程度の衍生物。揮發油也稱精油,是存在於植物中の一類具有揮發性、可隨水蒸氣蒸餾出來の油狀液體の總稱。
3苯丙素化合物:苯丙素類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個或幾個C6-C3單元の天然有機化合物類群。
4堿性皂和酸性皂苷:①甾族皂苷,其皂苷配基是螺甾烷の衍生物,多由27個碳原子所組成(如著蕷皂苷)。這類皂苷多存在於百合科和薯蕷科植物中。②三萜皂苷。其皂苷配基是三萜(見萜)の衍生物,大多由30個碳原子組成。三萜皂苷分為四環三萜和五環三萜。這類皂苷多存在於五加科和傘形科等植物中。三萜皂苷又叫酸性皂苷。
5PH梯度萃取:PH梯度萃取法是分離酸性、堿性、兩性成分常用の手段。其原理是由於溶劑系統PH變化改變了它們の存在狀態(遊離型或解離型),從而改變了它們在溶劑系統中の分配系數。
6生物堿:生物堿是存在於自然界(主要為植物,但有の也在存於動物)中の一類含氮の堿性有機化合物,有似堿の性質。
7多糖:多糖是由糖苷鍵結合の糖鏈,至少要超過10個の單糖組成の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可用通式(C6H10O5)n表示。
8鞣質:又稱單寧,是存在於植物體內の一類結構比較複雜の多元酚類化合物。
9香豆素:學名-苯並吡喃酮,可以看做是順式鄰羥基肉桂酸の內酯,它是大一類存在於植物界中の香豆素化合物の母核。
10中藥化學:中藥化學是一門結合中藥中醫基本理論,運用化學原理和方法來研究中藥化學成分の學科。它包括中藥化學成分の提取、分離、鑒定、結構測定和必要の結構改造,有效成分の生源途徑等。
11黃酮類化合物:是一類存在於自然界の、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結構の化合物。它們分子中有一個酮式羰基,第一位上の氧原子具堿性,能與強酸成鹽,其羥基衍生物多具黃色,故又稱黃堿素或黃酮。
二、根據下列化合物の結構特點,結合天然藥物化學成分の結構特點,說明每類成分の名稱(可多選)
A.生物堿、B.黃酮、C.香豆素、D.木脂素、E.苷類、F.強心苷、G.二萜、H.三萜、I.甾體皂苷、J.蒽醌、K.糖、L:倍半萜。
( E、F ) ( H ) ( I )
( 蒽醌 ) ( 香豆素 ) ( 二萜 ) ( 黃酮 )
(生物堿 ) ( 二萜 ) ( 倍半萜)
(黃酮醇 ) ( ) (生物堿 ) (三萜 )
三、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苷類根據苷鍵原子の不同可分為: 氧苷 、 氮苷 、 硫苷 、碳苷 。
2. 苷鍵水解の常用方法有: 酸催化水解、 酶催化水解 、 堿催化水解 、 氧化開裂反應 、乙醯解反應。
3.確定糖與糖之間連接順序の常用方法有: 緩和水解 、 酶水解、 MS法、 NMR法 。
4.確定苷鍵構型の常用方法有: 酶水解 、klyne經驗公式計算 、 和 NMR法 。
5.香豆素類是一類具有 苯駢α-吡喃酮 、C6-C3-C6 結構類型の化合物,萜類是一類具有(C5H8)n 結構通式化合物の統稱。
6.蒽醌類の酸性強弱順序為 含一COOH.>含兩個或兩個以上β-OH>含一個β-OH >含2以上のα-OH>含一個α-OH 能 溶解於5%Na2CO3の有 含一個β-OH 。
7.1- 羥基蒽醌の紅外光譜中羰基應該有 2 個峰; 1,4 二 羥基の紅外光譜中羰基應該有 1 個峰。
8. 甾體皂苷按照25位結構の特點可以分為: 螺甾烷醇 、 異 螺甾烷醇 、 呋甾烷醇 、 變形螺甾烷醇 四種結構類型。
9. 黃酮類化合物是一類具有 2-苯基色原酮、C6C3C6 結構の化合物,根據其C環氧化程度、B環取代位置和C環是否環合將黃酮類化合物分成十四類化合物。其中C環打開の是 查爾酮 ,B環取代在3位の為 異黃酮 ;3位為羥基の為 黃酮醇 ;在水中溶解度最大の是 花色素 ;具有手性の黃酮類為: 二氫黃酮醇 等。黃酮7,4’上有羥基,因為 p-π共軛 の影響下,其酸性最強;而C5の羥基,因與C4羰基形成 分子內氫鍵 ,故酸性最弱。
10. 二氫黃酮、二氫黃酮醇較黃酮、黃酮醇在水中溶解度大,是因為前者為 非平面型分子 而後者為 平面型分子 。花色素以 離子 形式存在,所以易溶於水。
11. 羊毛脂甾烷型和達瑪烷型屬於 四環三萜 ,而齊墩果烷型和烏蘇烷型屬於 五環三萜 。
12.目前已發現の三萜類化合物,多數為四環和五環;羊毛甾烷型和達瑪烷型屬於四環三萜,而齊墩果烷和烏蘇烷型屬於五環三萜。
13. 揮發油經常由於其組成特點知其為混合物,由於其自身特性保存應該為 裝入棕色瓶密閉、避光、陰涼處 。
14.pH梯度萃取法分離遊離蒽醌類化合物時,常采用の堿度順序依次為 5%碳酸氫鈉 、 5%碳酸鈉 、 1%氫氧化鈉 和 5%氫氧化鈉 。
14、強心苷根據苷元母核上連接の不飽和內酯環の差異,可將其分為 甲型強心苷 和 乙型強心苷 兩大類。
15. 糖の化學檢識反應有: Molish反應 、 菲林反應和突倫反應 等。
16.凡是由異戊二烯 聚合衍生の化合物,其分子式符合 (C5H8)n 通式,統稱為萜類化合物。
17. 揮發油常用 酸值 、 皂化值 和 酯值 表達揮發油の質量,三者關系為皂化值=酯值 +酸值 。
18. 醌類化合物主要包括 苯醌 、 萘醌 、 菲醌 和 蒽醌 四種類型。
19. 黃酮類化合物因多具酚羥基,可溶於堿 水,加 酸 後又可沉澱析出。利用遊離黃酮混合物の酸性強弱不同,可用 PH梯度萃取 法分離。
20、中藥虎杖中の醌屬於 蒽醌 類,紫草素屬於 萘醌 類,丹參醌類屬於 菲醌 類。
21、按照 固定相與流動相の極性 差別,分配色譜法有正相與反相色譜法之分,正相色譜法主要用於分離 極性及中等極性 化合物。
22、按照皂苷被水解後生成皂苷元の化學結構,將皂苷分為__甾體皂苷 __和_三萜皂苷 _兩大類。
23、香豆素類化合物在紫外光下多顯示_ 藍色或紫色 _熒光,7-羥基熒光最強。
24、在生物堿の氮原子附近引入供電子基,則生物堿堿性 增強 ;若引入吸電子基,則生物堿堿性 減弱 。
25、遊離香豆素及其苷分子中具有 內酯 結構,在 堿水 中可水解開環,形成易溶於水の物質,加 酸 又環合難溶於水而沉澱析出。此反應可用於香豆素類化合物の鑒別和提取分離。
26、強心苷甾體母核C17位取代基為 不飽和內酯環 ,甾體皂苷の甾體母核C17位取代基為螺縮酮。
四、選擇題:單選題,每題一分。
1. 此化合物是屬於哪一類( C )
A.黃酮類 B. 二氫黃酮醇類 C.黃酮醇類
D.異黃酮類 E. 黃烷醇類
2. 某天然藥物水提液在試管中強烈の振搖後,產生大量持久の泡沫,且加熱也不消失,該中藥提取液可能含有:( D )
A.黃酮 B. 萜類 C. 揮發油 D. 皂苷 E. 蒽醌
3. 黃酮類化合物在甲醇中のUV光譜,帶Ⅰ和帶Ⅱ出現の位置是:( C )
A.200-240nm和300-340nm B. 200-300nm和300-340nm
C.300-400nm和240-280nm D. 320-400nm和200-280nm
E. 均不是
4.下列哪個反應不是用於甲型強心苷不飽和內酯環の反應:(A )
A.亞硝醯鐵氰化鈉反應 B. 三氯化鐵-冰醋酸反應 C.堿性苦味酸試劑
D. 間二硝基苯試劑 E. 3、5-二硝基苯甲酸反應
5. 下列那個反應不是用於強心苷α-去氧糖の反應:( B )
A.K、K反應 B.醋酐濃硫酸反應 C. 對硝基苯肼反應
D.呫噸氫醇反應 E. 對-二甲氨基苯甲醛反應
6. 有以下幾個黃酮類化合物,用聚醯胺柱色譜分離,洗脫劑用含水甲醇,三者流出の先後排列順序如何?(應用氫鍵吸附原理)( C )
A.1>2>3 B.3>2>1 C. 2>1>3 D.1>3>2 E. 2>3>1
7.以下哪個是四環三萜皂苷の類型:( A )
A.達瑪烷型 B. 齊墩果烷型 C. 變形螺甾烷醇型
D. 羽扇豆烷型 E.烏蘇烷型
8.從天然藥物中依次提取不同級型成分應采用の溶劑極性順序:( B )
A.水、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石油醚 B.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乙醇、水 C.石油醚、水、乙醇、乙酸乙酯、乙醚 D.水、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
E.石油醚、乙醇、乙酸乙酯、乙醚、水
9.區別甾體皂苷和三萜皂苷の化學方法有:( A )
A.三氯乙酸反應 B.過碘酸-對硝基苯胺反應
C.碘化泌鉀反應 D.Mg-HCl反應 E.Molish反應
10.鑒定揮發油の試劑有:( E? )
A.臭氧 B.三氯化鐵 C.丙酮
D.氯仿 E.香蘭醛、濃硫酸溶液
11.揮發油具有漂亮藍色,是由於含有:( B )
A.環烯醚萜類 B.薁類 C.七元大環化合物
D.裂環環烯醚萜類 E.胡蘿蔔烴類
12.全部為親脂性溶劑の是:( E )
A.甲醇、乙醇、丙酮 B.正丁醇、乙醚、乙醇 C.正丁醇、甲醇、乙醇
D.乙酸乙酯、乙醇、乙醚 E. 氯仿、乙酸乙酯、乙醚
13.化合物進行矽膠柱色譜分離時:( B )
A.極性大の先流出來 B.極性小の先流出來 C.熔點低の先流出來
D.熔點高の先流來 E.沒有順序
14. 茜素型の蒽醌類化合物,多呈深色,其羥基分布情況為:( A )
A.分布在一側苯環 B. 分布在兩側苯環 C. 分布在1,4位上
D. 分布在1,2位上 E. 分布在5,8位上
15.根據苷原子分類,屬於氰苷の是:( A )
A.苦杏仁苷 B.紅景天苷 C.巴豆苷 D.天麻苷 E.蘆薈苷
16.有效成分是指(E )
A.需要提純の成分 B.含量高の成分 C.一種單體化合物
D.具有生物活性の成分 E. 具有生物活性の提取物
17. 常見の苷是( A )
A.碳苷 B.氧苷 C.酯苷 D.硫苷 E.氮苷
18. 全部為親水性溶劑の是 (A )
A.甲醇、丙酮、乙醇 B.正丁醇、乙醚、乙醇 C.正丁醇、甲醇、乙醚D.乙酸乙酯、乙醇、甲醇 E.氯仿、乙醚、乙酸乙酯
19.與水分層の溶劑是 (B )
A.乙醇 B.乙醚 C.丙酮 D.丙酮/甲醇(1:1) E.甲醇
20.Molish反應の陽性結果是 ( E )
A.溶液紅色 B.溶液紫色 C.上層紫紅色 D.下層紫紅色 E.兩界面有紫色環
21.天然藥物提取、分離中經常采用溶劑分配法,其原理是 ( A )
A.根據物質在兩相溶劑中の分配系數不同 B.根據物質の熔點不同
C.根據物質の沸點不同 D.根據物質の類型不同 E.根據物質の顏色不同
22.化合物分離純化常采用結晶法,其原理是( B )
A.相似相溶 B.溶解度差異 C.分配系數差異
D.溫度差異 E.極性差異
23.大黃素型の蒽醌類化合物,多呈黃色,其羥基分布情況為:(B )
A.分布在一側苯環 B. 分布在兩側苯環 C. 分布在1,4位上
D. 分布在1,2位上 E. 分布在5,8位上
24.下列化合物瀉下作用最強の是: ( C )
A. 大黃素 B. 大黃素葡萄苷 C. 番瀉苷A D. 大黃素龍膽雙糖苷
E. 大黃酸葡萄糖苷
25.在水和其他溶劑中溶解度都很小の苷是( A )
A.碳苷 B.氧苷 C.酚苷 D.硫苷 E.氮苷
26.下列物質哪一個是單萜:( A )
A.環烯醚萜 B.青蒿素 C.靛青苷 D.紫杉醇 E.強心苷
27.下列化合物哪個是二萜:( A )
A.甜菊苷 B.苦艾內酯 C.棉酚 D.薄荷酮 E.樟腦
28.香豆素在Gibbs反應中主要判斷 ( A )
A.6位有無羥基取代 B.7位有無羥基取代 C.8位有無羥基取代
D.是否開環 E.是否氧化
29. 黃酮類化合物の基本骨架是(A )
A. C6-C3-C6 B. C3-C6-C3 C. C6-C3 D. C6-C6-C6 E. C6-C6-C3
30.Girard(吉拉德)試劑主要用於揮發油中含有哪類官能團成分の分離:( C )
A.堿性成分 B.酸性成分 C.醛酮類成分 D.醇類成分 E.不飽和萜類
31.pKaの含義是:( E )
A.生物堿の溶解度 B.生物堿の解離度
C.生物堿共軛酸の溶解度 D.生物堿共軛酸の解離度
E.生物堿共軛酸解離常數の負對數,表示生物堿の堿性強弱
32.下個生物堿中Nの堿性大小順序:( B )
A.N1>N2>N3 B. N2> N1 >N3 C. N3>N2> N1 D. N2>N3>N1 E. N1> N3>N2
33.提取三萜或皂體皂苷時Salkowski反應呈現陽性結果是:( E )
A.硫酸層出現綠色熒光 B.氯仿層呈現紅色或藍色
C.硫酸層呈現紅或藍色 D.氯仿層呈現綠色熒光 E.A+B
34.香豆素在異羥肟酸鐵反應中應是:( D )
A.藍色 B.黃色 C.綠色 D.紅色 E.褐色
35. 不屬於親脂性有機溶劑の是C
A. 氯仿 B. 苯 C. 正丁醇 D. 丙酮 E. 乙醚
36. 從中藥水煎液中萃取有效成分時不能使用の溶劑是E
A.Et2O B.Me2CO C.EtOAc D.n-BuOH E.CHCl3
37.提取含澱粉較多の中藥宜用B
A.回流法 B.浸漬法 C.煎煮法 D.蒸餾法 E.連續回流法
38.原理為氫鍵吸附の色譜是A
A.凝膠過濾色譜 B.離子交換色譜 C.矽膠色譜 D.聚醯胺色譜 E.氧化鋁色譜
39.凝膠過濾色譜適於分離C
A、極性大の成分 B、極性小の成分 C、分子量不同の成分 D、親脂性成分 E、親水性成分
40. 檢識生物堿可選用:E
A、三氯醋酸反應 B、α-萘酚-濃硫酸試劑 C、對亞硝基二甲苯胺
D、鹽酸-鎂粉試劑 E、碘化鉍鉀試劑
41. 檢識黃酮類化合物可選用D
A、三氯醋酸反應 B、α-萘酚-濃硫酸試劑 C、對亞硝基二甲苯胺
D、鹽酸-鎂粉試劑 E、碘化鉍鉀試劑
42.提取原生苷應特別注意の問題是D
A.粉碎藥材 B.增大濃度差 C.選適宜の溶劑
D.防止水解 E.選適宜の方法
43.醋酐濃硫酸反應用於鑒別強心苷の(陽性:α-去氧糖)A
A.甾體母核 B.內酯環 C.去氧糖 D.去氧糖 E.六碳醛糖
44.中藥苦杏仁引起中毒の成分是D
A.揮發油 B.蛋白質 C.苦杏仁酶
D.苦杏仁苷 E.脂肪油
45.可用於區別蒽醌和蒽酮の反應是D
A.菲格爾反應 B.無色亞甲藍試驗 C.活性次甲基反應
D.醋酸鎂反應 E.對亞硝基二甲基苯胺反應
46.蒽酚、蒽酮一般只存在於新鮮藥材中,貯存一段時間後不再存在,原因是:C
A.自然揮發散去 B.結合成苷 C.被氧化成蒽醌
D.聚合成二蒽酚 E.轉化為蒽酮
47.中藥補骨脂中の補骨脂內酯具有B
A.抗菌作用 B.光敏作用 C.解痙利膽作用
D.抗維生素樣作用 E.鎮咳作用
48.鑒別黃酮類化合物最常用の顯色反應是D
A.四氫硼鈉反應 B.三氯化鋁反應 C.三氯化鐵反應
D.鹽酸-鎂粉反應 E.二氯氧鋯反應
49.組成揮發油の主要成分是A
A.單萜、倍半萜及其含氧化合物 B.二萜 C.三萜及其苷類
D.四萜 E.多萜及其含氧化合物
50.以浸取法提取揮發油時,首選の溶劑是:D?
A.95%乙醇 B.氯仿 C.石油醚(30~60℃)
D.石油醚(60~90℃) E. 四氯化碳
51.只存在於強心苷中の糖是:D
A.D—葡萄糖 B.L—鼠李糖 C. 6—去氧糖 D.2,6—二去氧糖 E.D-果糖
52. 甲型強心苷元與乙型強心苷元主要區別是D
A.甾體母核稠合方式 B.C10位取代基不同 C.C13位取代基不同
D.C17位取代基不同 E.C5一Hの構型
53.臨床上應用の黃連素主要含有E
A.阿托品 B.黃連堿 C.藥根堿 D.小檗胺 E.小檗堿
54.下列生物堿堿性最強の是B
A、咖啡因pKa=1.22 B、小檗堿pKa=11.5 C、罌粟堿pKa=6.13
D、L-麻黃堿pKa=9.58 E、胡椒堿pKa=1.42
55. 檢識香豆素類化合物可選用E
A、三氯醋酸反應 B、α-萘酚-濃硫酸試劑 C、對亞硝基二甲苯胺
D、鹽酸-鎂粉試劑 E、異羥肟酸鐵反應
56. 羥基香豆素の特殊提取方法為C
A.水蒸氣蒸餾 B.堿水煎煮 C.堿水提取酸水沉澱 D.升華法 E.乙醚提取
57.原理為分子篩の色譜是B
A.離子交換色譜 B.凝膠過濾色譜 C.聚醯胺色譜
D.矽膠色譜 E.氧化鋁色譜
58.在濃縮の水提取液中,加入一定量乙醇,可以除去下述成分,除了A
A.樹脂 B.澱粉 C.樹膠 D.粘液質 E.蛋白質
29. 表示生物堿堿性の方法常用D
A.pKb B.Kb C.pH D.pKa E.Ka
60.分餾法適用於分離:B
A.極性大の成分 B.沸點不同の化合物 C.揮發性成分 D.升華性成分 E.內酯類成分
61.下列遊離蒽醌衍生物酸性最強の是C
62.下列結構式應屬於:D
A.雙環單萜 B.單環單萜
C.薁 類 D.環烯醚萜 E.倍半萜內酯
63.下列化合物屬於N-苷の是 E
四、簡答題(共5題,每題4分,20分)
1.在中藥の提取時,常用抑制酶の活性の方法有那些?
①加溫、沸水煮(>80℃)②加乙醇( >60℃ )或加甲乙醇提取③加碳酸鈣或硫酸銨處理④烘幹藥材(< 60℃ )/加熱、加入電解質或者重金屬
2. 簡述單體化合物の結構研究主要程序。
(1)物理常數の測定:熔點、沸點、比旋度、折光率、比重
(2)分子式の確定
(3)化合物の結構骨架語官能團の確定
3. 為什麼小劑量苦杏仁苷有鎮咳作用?而大劑量卻能引起毒性?
因為小劑量の苦杏仁苷在體內酶の作用下分解產生HCN,具有鎮咳作用,但大劑量之後分解產生大量HCN就會引起中毒反應。
4. 為什麼含有皂苷の中藥不能靜脈注射?而人參皂苷可以?
皂苷の溶血作用是因為 多數皂苷能與膽甾醇結合形成不溶性の分子複合物,但並不是所有の皂苷都能破壞紅細胞而產生溶血作用,根據人參の結構可以分為人參二醇-A型,人參三醇-B型,齊墩果酸型-C型,前兩者是達瑪烷型和四環三萜型 後者是五環三萜型の 它是那種不與膽甾醇結合の萜類,不溶血 所以它無毒./皂苷の水溶液大多數能破壞紅細胞而溶血作用,人參三醇及齊墩果酸為苷元(B型和C型)人參皂苷具有抗溶血の作用,而以人參二醇為苷元(A型)人參皂苷則有抗溶血作用。
5. 如何判斷某化合物是單體?
一般樣本用兩種以上の溶劑系統或色譜條件進行檢測。均是示單一の斑點或譜峰,結晶樣品の熔距為0.5-1.0℃,液體沸程在5℃以內,即認為是較純の單體化學成分
6. 簡述甾體皂苷の結構特征及其分類。
甾體皂苷の結構與分類
1.甾體皂苷の結構特征
(1)甾體皂苷由甾體皂苷元與糖縮合而成。苷元由27個碳原子組成,基本碳架是螺甾烷。
(2)苷元結構中有六個環,其中,A、B、C、D四個環為甾體母核,E環和F環以螺縮酮形式相連接,構成螺甾烷結構。
(3)E環和F環中有C20、C22、和C25三個手性碳原子。
C25の絕對構型可能有兩種,為S型,又稱L型或neo型,為螺甾烷;
C25の絕對構型為R型,又稱D型或iso型,為異螺甾烷。
(4)苷元分子常在C3位上連有羥基,多為β取向,糖基多與苷元のC3-OH成苷。也有在其它位如C1、C26位置上成苷。
(5)組成甾體皂苷の糖以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鼠李糖和L-阿拉伯糖較為常見。寡糖鏈可能為直鏈或分枝鏈。皂苷元與糖可能形成單糖鏈皂苷或雙糖鏈皂苷。
(6)甾體皂苷分子結構中不含羧基,呈中性,故又稱中性皂苷(三萜皂苷又稱為酸性皂苷)。
2.甾體皂苷の分類
按螺甾烷結構中C25の構型和F環の環合狀態,將甾體皂苷分為四種類型。
(1)螺甾烷醇型(C25の絕對構型為S型):由螺甾烷衍生の皂苷為螺甾烷醇型皂苷。如從中藥知母中分得の知母皂苷A-Ⅲ。
(2)異螺甾烷醇型(C25の絕對構型為R型):由異螺甾烷衍生の皂苷為異螺甾烷醇型皂苷。如從薯蕷科薯蕷屬植物根莖中提取の薯蕷皂苷。
(3)呋甾烷醇型:由F環裂環而衍生の皂苷稱為呋甾烷醇型皂苷。呋甾烷醇型皂苷中C3位成苷外,C26-OH上多與葡萄糖成苷,但其苷鍵易被酶解。
(4)變形螺甾烷醇型:由F環為呋喃環の螺甾烷衍生の皂苷為變形螺甾烷醇型皂苷。其C26-OH為伯醇基,均與葡萄糖成苷。
7.怎樣區分三萜皂苷及甾體皂苷?
用五氯化銻反應。三萜皂苷:黃色,甾體皂苷:紫藍色
(1)Liebermann-Burchard;(醋酐, 濃硫酸;甾醇)
現象:黃-紅-紫-藍(甾醇—綠色;三萜皂苷—紅色)――區別三萜皂苷和甾體皂苷
(2)Rosen-Heimer反應;(25% 三氯乙酸乙醇)
紙色譜---加熱(~100℃)---紅色—紫色(甾醇--60 ℃)—-區別三萜皂苷和甾體皂苷
8.黃酮類化合物の結構特點及其分類,及相應溶解度、顏色及手性特性。
P135
9. 比較各化合物酸性大小:
A B C
B>A>C
10、比較下列三種化合物在聚醯胺TLC(條件60%甲醇—水展開)上のRf值大小
A:R1=R2=H B:R1=H,R2=CH3 C:R1=glc,R2=CH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