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工作目标
按照“三个覆盖、两个延伸、一个不变”要求,全市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有色、建材、纺织、机械、轻工、商贸等行业领域小微企业全覆盖,产业园区小微企业全覆盖,向教育、卫生、文化、民政、林业、水利等公益事业单位小型企业(单位)试点延伸,其他行业领域小微企业延伸面不少于30%。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本地本行业“2020年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园区和企业名单”确定的小微企业全面推进。
二、体系建设内容标准
坚持“简便、易行、实用、管用”原则,紧紧抓住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关键环节,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使用“看得见、摸得着、说得清、做得到、管得住”,通过“一图三单、一题一卡、一企一档一码”,做到“三有、五化”。
1、绘制风险分布图。根据风险辨识分级情况,把生产设施、作业场所存在的风险,绘制风险分布图在厂区显著位置和重点区域予以公告。
2、建立三个清单。一是风险管控清单,明确风险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二是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治理目标、治理措施、治理期限。三是岗位安全责任清单,从车间到班组再到一线岗位员工,每人一张风险隐患及岗位安全责任清单,员工看得懂、能记住,车间责任清、能管控。
3、实行一题一卡。“一题”是答好应知应会题。通过岗前必答、手机确认,让岗位一线员工达到“手指口述”,熟练回答五个问题,即:岗位职责是什么?所在岗位有哪些危险危害因素?这些危险危害因素在哪种情况下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对这些危险危害因素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范控制?所在岗位发生事故时该如何处置?“一卡”即岗位风险隐患和紧急情况处置告知卡,告知岗位职责、岗位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法,做到能处置、会防控。
4、建立一企一档一码。“一企一档一码”是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是小微企业双重预防体系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依托,通过扫码录入信息,形成全市“一企一档一码”数据库,既便于企业双重预防体系信息化管理,又为部门监督管理提供了信息支撑。企业可以依托“一企一档一码”信息化系统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定期报告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及时报告重大事故隐患。小微企业双重预防体系信息化建设坚持“量身定制,适用够用”原则,原则上不要求单独设计开发应用软件,不提倡完全依托第三方机构,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使用“一企一档一码”的基础上,采取内部微信群、钉钉APP等形式,在企业内部对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实现动态管理、分步组织实施。各县区各部门要通过“一企一档一码”对辖区和行业领域小微企业全面摸排,建立企业清单,摸清小微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情况,形成企业基础数据。要先行试点,选择一批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小微企业,通过积极培育,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及时总结推广,以点带面,带动小微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整体提升。要结合小微企业行业特点,制定实施规范,指导带动本地本行业小微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提升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5、加大培训力度。企业要通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小微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要遵循简便易行、便于操作的原则,切合企业实际,探索小微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路子。要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确保岗位员工知晓本岗位的风险、管控措施,学会如何排查隐患,遇到不可控问题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