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国文化:对联知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22:46:43
文档

中国文化:对联知识

对联知识知多少。    1、对联溯源。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联,是我国文学艺术珍品,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自成一体,以简练的语言,工整的对仗,言志抒情,描物写景,又以高度的概括力引人深思,寓教于乐。对联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已深入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现在这一古老艺术,老树发新枝,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如春节贴春联,祝寿写寿联,行业开张贴行业联等。其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积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早在秦汉以前,
推荐度:
导读对联知识知多少。    1、对联溯源。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联,是我国文学艺术珍品,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自成一体,以简练的语言,工整的对仗,言志抒情,描物写景,又以高度的概括力引人深思,寓教于乐。对联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已深入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现在这一古老艺术,老树发新枝,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如春节贴春联,祝寿写寿联,行业开张贴行业联等。其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积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早在秦汉以前,
对联知识知多少。

    1、 对联溯源。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联,是我国文学艺术珍品,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自成一体,以简练的语言,工整的对仗,言志抒情,描物写景,又以高度的概括力引人深思,寓教于乐。对联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已深入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现在这一古老艺术,老树发新枝,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如春节贴春联,祝寿写寿联,行业开张贴行业联等。其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积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于公元9年命笔题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已知的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2、 对联的特点。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3、 对联的类型。

    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

    (1)春联: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如:大地回春,青山绿水,祖国千般美;日暖神州,人寿年丰,幸福万年长。

    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均过新年。

    (2)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宫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联语,统称为楹联。

    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仆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的新楹联: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3)婚联: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

    如:并蒂新开幸福花;同心永结富裕果。

    (4)挽联:为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谓之挽联。

    如郭沫若挽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5)寿联: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

    如: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6)赠联:人生得一知己足已;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赠瞿秋白

    (7)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自勉

    六、对联“快乐大本营”

    1、 请你来贴对联。

    下面对联该贴在哪里才合适?

    (1)文海放舟健儿要敢顶风上;书山寻宝志士哪能空手回。(书店)

    (2)新事业从头做起;旧现象一手推平。(理发店)

    (3)飞鸟闻香化凤;游鱼得味成龙。(饭店)

    (4)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药店)

    (5)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茶馆)

    (6)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宾馆)

    (7)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粮店)

    (8)步月凌波去;登堂入室来。(鞋店)

    (9)任挑肥拣瘦,指向哪里,割向哪里;请依次排队,生人一般,熟人一般。(肉铺)

    2、 名对赏读。

    (1)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2)二三四五;六七横批:南北

    此联为数字联,暗含——横批:没有东西。上联:缺一(衣)。下联:少十(食)。

    (3)口中含玉确如玉;台下有心实无心。

    此联为谜语联,上联谜底:国。下联谜底:怠。

    (4)一九二一年冬,陈毅同志在法国因为闹学被法国遣送回国,过春节时给自己家里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事必成,事必成,事事必成。

    这副对联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陈毅忧国忧民和对一定胜利的信心。

    七、拓展

    以课文为素材库,适当向课外拓展,分类或分组搜集、撰写对联,作为课外作业。

    八、总结

    对联装点了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本次交流活动,同学们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对联艺术不仅对课文教学而且对我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成效;同时,它对开阔我们的视野,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发展智力以及提高语文水平等都有显而易见的效果。让对联艺术这一古代文化遗产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后老师送两幅对联与大家共勉:教学相长共进智宫取宝藏,师生互爱同渡学海求知识。天天走不怕千程万里,日日学何畏千卷万册。

文档

中国文化:对联知识

对联知识知多少。    1、对联溯源。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联,是我国文学艺术珍品,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自成一体,以简练的语言,工整的对仗,言志抒情,描物写景,又以高度的概括力引人深思,寓教于乐。对联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已深入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现在这一古老艺术,老树发新枝,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如春节贴春联,祝寿写寿联,行业开张贴行业联等。其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积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早在秦汉以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