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桥梁、隧道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22:48:21
文档

桥梁、隧道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

桥梁、隧道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XXXX铁路项目VI标段铁路桥梁、跨线建筑物和框架桥涵的综合接地施工。2.作业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3.桥梁综合接地3.1技术要求1)综合接地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铁路等级、不同地区、不同设备,因地制宜的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地要求
推荐度:
导读桥梁、隧道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XXXX铁路项目VI标段铁路桥梁、跨线建筑物和框架桥涵的综合接地施工。2.作业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3.桥梁综合接地3.1技术要求1)综合接地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铁路等级、不同地区、不同设备,因地制宜的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地要求
桥梁、隧道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XXXX铁路项目VI标段铁路桥梁、跨线建筑物和框架桥涵的综合接地施工。

2.作业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桥梁综合接地

3.1技术要求

1)综合接地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铁路等级、不同地区、不同设备,因地制宜的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地要求;应遵循以人为本、系统优化、综合防护的原则,加强总体协调、全面规划、统筹考虑。

2)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以内的金属构件和需要接地的设施、设备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3)距线路两侧20m范围以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路外公共建筑物、公共电力系统、金属管线等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5)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等构成。

6)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7)贯通地线应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环保性能应满足国家对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有关规定。

8)贯通地线的设置应便于设备就近接入和工程实施。桥梁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电力电缆槽内,并采取沙防护措施,接地装置充分利用桥墩基础设置。

9)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建筑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10)为防止对预应力钢筋的影响,预应力钢筋不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11)桥梁结构物内接地钢筋应充分利用非预应力结构钢筋,原则上不再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并在结构物内预埋外联接地端子;接地装置应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12)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钢筋截面积应不小于120mm²;当结构钢筋的截面积不满足要求时,可将相邻的二根结构钢筋并接使用,达到总结面积不小于120mm²的要求并且无需改变结构钢筋间距;也可采用局部更换为直径14mm的钢筋。

13)接地端子采用不锈钢制造,按照IEC 62305-3的规定,不锈钢材料的成分应满足:Cr≥16%、Ni≥5%、Mo≥2%、C≤0.08%,如GBOOCr17Ni14Mo2。接地端子的端子孔规格为M16,并应配置防异物堵塞的端子孔塞,方便开启。  

14)接地连接线宜采用不锈钢连接线,由钢丝绳、二个线鼻以及二个配套的防盗螺栓(每个螺栓山应配二个平垫圈和一个弹簧垫圈)组成。钢丝绳采用直径不大于0.65mm的不锈钢丝制造,总截面不小于120mm²。线鼻与钢丝绳的连接处应能承受5KN的拉力且3min不得松动和断股。如接地设备有特殊规定,应根据相关设备要求选用接地连线。

15)引接线与设备的连接,可焊接或螺栓连接,用螺栓连接时应采取防松措施。

16)贯通地线的连接和“T“形分支引接,采用铜质”C”形压接件进行连接,贯通地线与接地端子间的连接采用“L”形连接器连接。压接压力不小于12t,并且地下连接处应采取防腐措施。

17)贯通地线要求尽可能直,禁止形成环状;隧道、路堤路堑、桥梁间的过渡地段贯通地线应平顺连接。

18)桥墩、桩基础、承台、梁体内等用于接地的钢筋间采用搭接焊工艺。焊接要求;双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5mm;单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钢筋间十字交叉时采用直径14mm(IK≤25KA)或16mm(IK≤25KA)的“L”形钢筋进行焊接(焊接长度同前)。

19)对施工中外露的接地钢筋采用外裹素混凝土的方式进行防护。

20)安装有避雷器的接触网支柱,通信、信号等弱电系统设备不与其共用接地点,强、弱电设备接地点间隔要求不小于20m。

3.2施工注意事项

1)桥梁贯通地线敷设于电力电缆槽内。

2)桥梁地段综合接地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直接浇筑在混凝土结构内,表面与结构面齐平。

3)桥梁梁体接地设置:有砟轨道桥梁接地设置应利用梁端的横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并与梁底的接地端子连接,道砟厚度小于0.3m的梁体上表面中部应设纵向连接钢筋。

4)桩基础桥墩接地设置:每根桩中有一根通长的接地钢筋,桩中的接地钢筋在承台中应环接,桥墩中应有二根接地钢筋,一端与承台中的环向钢筋相连,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相连,以上接地钢筋均可用桩、承台、桥墩中的结构钢筋。

5)明挖扩大基础桥墩接地设置:

(1)在基底底面设一层钢筋网作为水平接地极,水平接地极为大约1m*1m的钢筋网格;

(2)桥墩中应有二根接地钢筋,一端与基底水平接地极(钢筋网)中的钢筋相连,另一端墩帽处的接地端子相连,以上接地钢筋均可用基底、桥墩中的结构钢筋代替。

(3)水平接地钢筋网格的外缘距混凝土表面不大于70mm。

6)桥梁地段声屏障接地设置见环保专业相关设计。

7)跨线建筑物(跨线桥、渡槽等)在墩内及梁体内设纵、横向接地钢筋,通过桥墩下部外联接地端子与线路两侧地线相连接;桥台墩体内设置接地钢筋,桥台面接地钢筋参照桥梁体的接地设置要求实施。

8)框架桥的梁部需采取接地措施,下部侧墙结构钢筋可不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9)桥墩、梁体、承台及桩基础中用于接地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之间均要求可靠焊接,保证电气连接。

4.隧道综合接地 

4.1总体要求

1)综合接地系统工程设计根据铁路等级、不同地区、不同设备、因地制宜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系统优化、综合防护的原则,加强总体协调、全面规划、统筹考虑。

2)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以内的金属构件和需要接地的设施、设备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3)距线路两侧20m范围以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路外公共建筑物、公共电力系统、金属管线等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5)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等构成。

6)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7)贯通地线应耐腐蚀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环保性能应满足国家对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有关规定。

8)沿线电力变、配电所、牵引变电所及建筑物、构筑物按照各专业要求设置接地装置后,可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2技术要求

1)贯通地线的设置应便于设备就近接入和工程实施。

2)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衬砌内的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3)衬砌内的接地钢筋应充分利用其结构钢筋,原则上不再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并在衬砌内预埋外联接地端子;接地装置应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4)隧道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接触网短路电流IK≤25KA时,钢筋截面应不小于120mm²;接触网短路电流IK≤25KA时,钢筋截面应不小于200 mm²(或直径不小于16mm)。当结构钢筋的截面不满足要求时,可将相邻的二根结构钢筋并接使用,使总截面不小于120 mm²或200 mm²的要求并且无需改变结构钢筋的间距;也可采用局部更换为ø16钢筋。

5)隧道内接地钢筋之间均要求可靠焊接,保证电气连接。

4.3具体要求

1)隧道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并采取砂防护措施,接地装置充分利用隧道的初期支护锚杆、钢架、钢筋网或底板钢筋。

2)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的线路侧外缘各设一根纵向接地钢筋,每100m断开一次。用于隧道内接地极、接触网闪络保护接地及接地钢筋间的等电位连接。

3)隧道二次衬砌中的接地钢筋设置:

(1)二次衬砌中有结构钢筋的隧道;

    利用二次衬砌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闪络保护接地钢筋。

    接触网线垂直向上在拱顶的投影线两侧,以0.5m为间隔,各选3根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上述投影线两侧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为间隔,选择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在每个台车位(作业段)中部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环、纵向接地钢筋间可靠焊接;纵向接地钢筋在作业段间可不连接。

    每个作业段内的环向接地钢筋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2)二次衬砌中无结构钢筋的隧道,不再单独考虑接地钢筋设置。

   (3)线路两侧的贯通地线通过隧道内环向接地钢筋实现横向连接。

4)隧道接地极设置:

(1)Ⅳ、Ⅴ级围岩隧道,利用系统锚杆、钢拱架(或钢筋网)作为接地极;

    (2)Ⅲ级围岩隧道,利用系统锚杆和专用环向接地钢筋作为接地段;

    (3)Ⅱ级围岩隧道,利用隧道底板的下层结构钢筋作为底板接地板;

    (4)锚杆接地极以约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接地锚杆与钢筋网、钢拱架或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可靠焊接;再与两侧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5)隧道底板接地板按照1m间隔选用底板结构钢筋作为接地极钢筋,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层形成一个1m*1m的单层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要求施以“L“型焊接,其他节点绑扎;底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

5)接地钢筋网的连接:

   隧道内的锚杆接地极、底板接地极和二次衬砌内的接地钢筋等接地装置均应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再通过电缆槽接地端子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6)接地端子设置:

(1)隧道内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不锈钢材料。

(2)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电力电力电缆槽底部,每间隔10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小于10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装置与贯通地线的连接。

(3)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壁上,每间隔5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小于5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设施接地。

(4)在每个专用洞室、变压器洞室两侧壁下部设置接地端子,供洞室内设备及设施接地。

(5)上述所有的接地端子均通过连接钢筋与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6)接触网基础采用后植入安装方式,在安装基础的位置预埋接地端子,接地端子每隔约300m预留1处(每处预留2个),长度小于300m隧道预留1处(每处预留2个),具体位置详见接触网相关图纸,接地端子与二次衬砌内的环向或纵向接地钢筋焊接。

(7)在工程允许的情况下,接地端子也可根据设备、设施的接地需要来确定预埋的里程,已达到最佳接地性能并方便工程实施和管理。

7)隧道内接地钢筋、接地锚杆、接地钢拱架(或钢筋网)、接地连接钢筋间均须可靠焊接。

4.4地线种类

1)信号:沿线信号设备(所有相关金属设备外壳)的安全地和屏蔽地、通信设备接地,工作地等。

2)通信:沿线漏泄电缆悬吊钢索、通信电缆金属外皮等的屏蔽地线,通信设备接地,避雷器的安全接地。通信站、微波站、无线基站在满足综合接地总体设计原则时,可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3)电力:电力电缆的金属外皮屏蔽地线,电力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线及设备外壳接地线。

4)电气化:接触网的回流线(或PW线)接地。

5)其他:沿线信息化系统设备的安全地线和屏蔽地线、工作地线;无砟轨道板、隧道内非预应力钢筋接地;沿线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金属构件的防感应接地。

4.5工艺要求

1)接地端子应直接灌注在电缆槽或其他混凝土制品中。接地端子采用不锈钢材料制造,不锈钢材料的成分应满足:Cr≥16%、Ni≥5%、Mo≥2%、C≤0.08%,如GBOOCr17Ni14Mo2。接地端子的端子孔规格为M16,并应配置防异物堵塞的端子孔塞,方便开启。

2)接地连接线宜采用不锈钢连接线,由钢丝绳、二个线鼻以及二个配套的防盗螺栓(每个螺栓山应配二个平垫圈和一个弹簧垫圈)组成。钢丝绳采用直径不大于1mm的不锈钢丝制造,总截面不小于200mm²(IK>25KA)或120mm²(IK≤25KA)。线鼻与钢丝绳的连接处应能承受5KN的拉力且3min不得松动和断股。如接地设备有特殊规定,应根据相关设备要求选用接地连线。

3)引接线与设备的连接,可焊接或螺栓连接,用螺栓连接时应采取防松措施。

4)贯通地线采用35mm²铜缆,其连接和“T“形分支引接采用铜质”C”形压接件连接,贯通地线与接地端子间的连接采用压接压力不小于12t,并且地下连接处应采取防腐措施。

5)贯通地线要求尽可能直,禁止形成环状;隧道、路堤路堑、桥梁间的过渡地段贯通地线应平顺连接。

    6)接地钢筋间采用搭接焊工艺。焊接要求;双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5mm;单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钢筋间十字交叉时采用直径14mm(IK≤25KA)或16mm(IK≤25KA)的“L”形钢筋进行焊接(焊接长度同前)。

    7)对施工中外露的接地钢筋进行防腐处理,采用外涂沥青,外包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带的方式。

    8)安装有避雷器的接触网支柱,通信、信号等弱电系统设备不与其共用接地点,强、弱电设备接地点间隔要求不小于20m。   

5.人员、机具配置

施工人员、机具配置应与施工方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搭配。综合接地安装一般需人员3~5人。施工主要机具电焊机1台,钢筋切割机1台。

6.质量要求

1)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坚持按图施工,坚持按规范施工。

2)严格监理程序。每道工序经自检合格,报监理工程师复检签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严格按照已完工的并经确认达标的工程的施工工艺及流程指导施工。、

7.安全要求

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作业人员出入。

2)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一律持卡上岗,职务、职责明确,确保工地统一调度指挥。进场道路和场地布置要做到井然有序,各种标志齐全,做到合理、整洁。

3)施工中应对机具进行定期检查、维修。

4)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

文档

桥梁、隧道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

桥梁、隧道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XXXX铁路项目VI标段铁路桥梁、跨线建筑物和框架桥涵的综合接地施工。2.作业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3.桥梁综合接地3.1技术要求1)综合接地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铁路等级、不同地区、不同设备,因地制宜的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地要求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