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提前熟悉故事情节
爸爸妈妈在给孩子说故事前应先通读一遍,了解故事脉络、角色特征、语言风格等,才能更好地完成朗读。
2、要充满热情地朗读
要想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父母首先要表现出乐在其中的状态。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父母的热情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3、用手指点画页内容
一般而言,好的童话书包括三条线索:文字讲述线索、图画讲述线索和文字图画共同讲述线索。父母在朗读时,如希望孩子注意的部分可用手指点,更能帮助孩子理解图文的互补和互动,并关注其中别具匠心的小细节。
4、根据情节改变“表情”
要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声音表情”非常重要。可以采用声调高低、声音大小、声色粗细,以及生气或开心的腔调来表现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变化
5、适时地用口头语解释
给孩子读书就是要让他接触丰富的书面语言,但是理解书面语言需要一定的过程,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用口头语言或半书面语言来解释,譬如“愚蠢的主意”,就是“非常笨的主意”,“那不是一个好主意”等。
6、提问阅读法
让孩子带着疑问来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更能有意识地提高孩子的阅读效率。
7、角色扮演法
当孩子已经熟悉了书中的内容,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重温经典的故事。
8、想象阅读法
当家长给孩子读了某些故事或内容后,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将会如何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续编故事。
9、比读法
今天,你读了多少,我读了多少,比一比,谁的收获大?等等。孩子的好胜心都很强的,特别是跟一个大人比,这很能促进他们的阅读。
10、不要拘泥于一个模式
当然,亲子共读不一定要拘泥于一个模式,可以结合自己的家庭特色以及孩子的自身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家庭的阅读形式。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宝贝2+1”亲子阅读服务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