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 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篇三 一、选择题 1.与词语 “耳闻目睹 ”结构相似的是一组是 ( )。
A.排山倒海 B.地动山摇 C.惊涛骇浪 D.天涯海角 二、填空题 2.读拼音 ,写词语。
hé’ǎi( _____)可亲的奶奶总是把 lán zi( _____)之类的东西 kānɡ kǎi( _____)地借给别人使用 ,我笑她爱心 fàn làn( _____) ,她却笑着说 :“我这叫 zī yuán( _____)共享 !”我也要向她学习 ,长大后为他人、为国家多作 ɡòn ɡ xiàn( _____)。
3.写出下列加点的词语的反义词。
1.树勇敢( _____)地顶住了凶猛( _____)的洪水。
2.地球所拥有( _____)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 _____)的。
4.古诗名句填空。
(1)《浪淘沙》中 ,描写黄河的雄伟气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2)《书湖阴先生壁》中 ,引用典故抒写诗人对山水的深情的诗句是___,__。
(3)《江南春》中写到了 “莺啼 ”,你读过的古诗中也写到 “莺啼 ”的诗句是 __,__。
5.中国文化常识填空。
《少年闰土》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 ,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 ,闰月生的 ,五行缺土 ,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句中的 “五行 ”指的是 _、 _、 _、 _、 _。你或你同学的名字里带有 __字 ,跟 ___有关 ,由此推测有可能你或他的五行缺 _。
三、信息匹配 6.用 “\\”画去加点字不正确的音节。
1.“长征 ”运载 (zǎi zài)火箭升空的画面非常壮观 (ɡuān ɡuàn)。
2.在恶 (è ě)劣的环境中 ,这棵参 (cān cēn)天大树依然顽强地生长着。
四、语言表达 7.根据要求 ,完成句子练习。
1.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 :青山是不会老的。
(1)改 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 “青山是不会老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 ,仿写句子。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 ______, 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句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 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 ,它不是谁的恩赐 ,而是经过几百万年 ,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 ,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 ,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 ,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 ,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 ,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 ,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 ,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给人类 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8.举例说明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哪些威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心里话 ?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种树老人死了 ,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 ,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 ,很矮 ,一辈子没有结婚 ,也没有孩子 ,临死的时候 ,对远方来的侄子说 :“死了 ,就在沙丘刨个坑 ,把我埋在树林里 ,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
”侄子照他的话做了 ,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 ,从不舍得毁坏 ,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 ,哪怕自己吃不上饭 ,生不起火 ,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有一种天生的灵性 ,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哪怕有一点儿惊动 ,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 ,用自己的头 ,自己的斧子 ,自己的大黄狗 ,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 ,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 ,用起了拖拉机。只 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领着黄狗转来转去 ,修树剪树 ,看调皮的松鼠 ,快乐的喜鹊 ,爱叫的乌鸦 …… 直到 ,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 ,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 ,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 :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 ,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2.哪些句子写出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 ”,请用 “ ”从文中画出来。
13.读文中画浪纹线的句子 ,思考 :这些描写采用了 ____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
14. “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 ,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 :那是种树老人。
”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应 ?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 (1)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 ,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联系全文看 ,这表现了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16.对你们学校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采访 ,你发现了哪些问题 ?你是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成一份倡议书 ,递交给有关部门。要求格式正确、内容具体、有实效性。
参 1. B 【解析】 【详解】 略 2.和蔼 篮子 慷慨 泛滥 资源 贡献 【解析】 【详解】 略 3.胆怯 温顺 失去 无限 【解析】 【详解】 略 4. (1)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2)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3)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解析】 【详解】 略 5.金 木 水 火 土 鑫 金 金 【解析】 【详解】 略 6. 1. zǎi ɡuàn 2.ě cēn 【解析】 【详解】 略 7. 1.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 :青山怎么会老呢 ?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 ,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 ,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2.一群鱼儿 一到水里就自由畅快地嬉戏 3.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 ,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4.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解析】 【详解】 略 8.石油、煤炭、金属矿藏等资源不可再生 ,所以是有限的。
9.废水、废气、废 物的随意排放 ,果皮纸屑的随意丢弃等。
10.比如得癌症的病人增多、土地沙漠化、地球变暖等。
11.只有一个地球 ,如果它被破坏了 ,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 ,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解析】 8.略 9.略 10.略 11.略 【解析】 ( 1)对文章信息提取能力的考查。老人对树就像对自己的孩子,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这是一处正面描写。认真阅读文本,不难找到老人平时都是怎样爱护树木照顾树木的。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直接 具体地描绘出来。
( 2)考查学生对比对手法的认识并正确运用的情况。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 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 3)考查学生对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的理解。
照应:
就是文章中在前后相应的部位上的关照、呼应。照应大体上可分为,题文照应、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本题主要是在内容上的前后呼应。找出人们认为那是种树老人的原因的内容,即可找到答案。
结合文章中心思想,来理解关键句的深刻含义。
“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
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情,而且是认真地专心地执着地做着这一件事,那就是种树,可以说老人的生命、灵魂早就和那些大树小树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 4)对关键句的理解和赏析。分析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这句话中,老人种了一辈子树,在文中具体是的是什么?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在文章中有指的是什么?结合文章的中心,体会老人对树深厚而真挚的感情。
16.略 【解析】 【详解】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