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贵州省-教育学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7 16:28:19
文档

贵州省-教育学

教育学第一章 1  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2教育学的特点:综合性,理论性,实用性3教育学的发展和完善分为四个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著作中具有典型代表的首推论语和学记 学记成于战国时期,是最早的。(2)教育学的阶段: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 大教学论 出版这是近代最早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其中赫尔巴特的 普通教育学  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的代表。(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性阶段:(4
推荐度:
导读教育学第一章 1  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2教育学的特点:综合性,理论性,实用性3教育学的发展和完善分为四个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著作中具有典型代表的首推论语和学记 学记成于战国时期,是最早的。(2)教育学的阶段: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 大教学论 出版这是近代最早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其中赫尔巴特的 普通教育学  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的代表。(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性阶段:(4
教育学 

第一章

 1    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

2 教育学的特点:综合性,理论性,实用性

3 教育学的发展和完善分为四个阶段:

    

(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著作中具有 典型代表的首推 论语 和 学记  学记成于战国时期,是最早的。

(2)教育学的阶段: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  大教学论   出版这是近代最早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其中赫尔巴特的   普通教育学    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的代表。

(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性阶段:

(4)教育学的深化阶段

4 中学教育学:就是侧重研究中学阶段的教育,揭示教育规律,指导中学教育实践。

5 研究中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 中学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  实验法      (4)  行动研究法    

7 观察法在使用时应注意的几方法:

   (1)观察者要避免作为外来者或陌生人出现在被观察者面前而引起被观察者的情绪反应

   (2)观察者避免和被观察者直接交流

   (3)对相同行为应尽量有足够的次数和时间,确保结论的可靠性

    (4)观察者应避免放任自由或有期望效应的产生

第二章

1 教育:是传递经验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 教育的大致内涵有以下几点: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A 从活动本质来看:动物对后代的爱是护,照顾和抚育出于本能的需要,因此是一种本能的活动。

     B 从活动的内容看:由于没有语言,也不具有明确的意识,动物不能够将自己的经验积累起来向同类传授,

      也不能将个体经验类化,变成共享的经验财富

     C从 教育 结果上看,动物的 教育 结果不过是小动物适应环境,生存并维持生命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另外从广义上说:凡是向他人传递经验,影响他人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的作用,都可成为教育。广义上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各种各样的教育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措施

4 对教育的起源说法有:生物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人类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是一个生物学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心理起源说(是由美国教育家孟禄提出来的)

5 教育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原始形态教育     古代教育  和现代教育

6教师作为专业教育是从古代开始的   

第二章

1 教育对政治的作用;;

  (1)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                 (4)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人员的权力和机会

  (2)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                 (5)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途径

  (3)社会制度制约着教育内容

2,教育促进政治发展的理由

    【1】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的人才  【2】教育通过宣传思想,形成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

3 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1)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      (2)社会经济对教育制度的制约作用

  (3)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内容的制约作用       (4)经济对教育人员的制约作用

  (5)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制约

4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5 教育与人口

 (1)人口制约着教育的目的     (2)人口制约着教育的制度        (3)人口制约着教育内容

 (4)人口制约着教育人员       (5)人口制约着教育途径

6 教育的人口作用

 (1)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手段

  (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4)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7 教育的自然环境功能

 (1)提高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2)开展环保行动,优化生态环境

8 教育相对性的表现

 (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三章

1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形成倒死亡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具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个体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

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心里发展对生理发展具有能动作用

2  记忆的发展是从机械记忆倒意义记忆。

3  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经历不同的阶段。

4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归结为: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5 遗传素质: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与生具有的生理解剖特点。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对人的

(4)正确认识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6 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由学校教育自身的职能和特点决定。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专业性等特点

(2)由受教育者的角色心理所决定。

(3)由时代发展的特点所决定

7 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累作用

第四章

1 教育目的:就是人们对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设想和规定。

2 教育目的的意义(价值)

  教育目的对教育具有导向作用,作用,评价作用

3 怎样确立教育目的?

(1)确立教育目的理论依据:个体本位论:强调教育要为实现个人价值服务,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的需要为本,应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的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

 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为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服务,主张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现阶段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基本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片面发展而言的,是指人的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2)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人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旧式分工造成的片面发展。

        4)现代化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主义社会。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2)确立教育目的的实际依据:

        1)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教育目的确立。

(3)确立教育目的还需要重视借鉴前人及国外的思想成果。

4 中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其教育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基本技能,基本行为规范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习惯。

第五章

5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相应的各项规定。学校教育制度对整个教育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颁布设施的,制定学制不能凭主观意识,因为任何一种学制都要受一定的现实状况和当时历史条件下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学制的类型有:双轨制,   单轨制,   和分支制。

  单轨制:是指由小学, 中学到大学为统一的直线系统,上下衔接,形成由下而上的连续阶梯学制。

6 怎样建立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社会依据:一定社会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个人依据)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吸取原有学制中合理有用的部分,借鉴其他国家学制的经验。

7 张百熙拟定了“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比较完整的学制体系。

8 1904年     “ 学制”是中国进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制。

9 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有:(1)学前教育【托儿所和幼儿园】  (2)初等教育【学制期限六年】  (3)中等教育【初,高中各三年】

                (4)高等教育       (5) 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制度

第六章

1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从本质上:是在学校中从事教育生活的人。

2 关于教师职业的理解从以下入手:(1)教师是一种职业人员。  (2)教师是一种专业职业人员。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等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中等教育中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使命。

  中学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延续,发展,创新人类社会。

3 中学教师应具有以下素养:

 (1)中学教师的职业素养;   1对教育事业的态度,  2对学生的态度,   3对待自己的态度,   4对待同事的态度,  

                              5对待家长的态度,    6对待领导的态度

 (2)教师的业务素养:       1精湛的专业基础知识   2广博的文化知识   3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4从事教育活动的能力素养:     1组织管理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3 自我能力   4教育科研能力

   中学生的权利:生存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

   中学生的义务:养成良好品德的义务, 接受教育,完成学习与发展任务的义务。

            第七章                中学课程

  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标,内容,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

  三种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1知识或文化,2社会,3儿童

  中学课程文本形式的基本表现: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课程结构是指课的各组成成分或组成要素及其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的总和。

  活动课程的特点:实际性,开放性,创造性,自主性。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第八章                   

  理解素质教育应把握以下几点:1提高民族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宗旨。2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的教育。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中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从品德心理结构来看,德育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应使知行的培养统一。

  知行统一是衡量品的形成的标志,知,情,意,行是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

         第九章              中学教学

  教学即教师与学生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在教学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教学是以智育为中心内容和基础,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教学作为学校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和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

  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简答)

  1使学生系统掌握适合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3培养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情感态度。4培养学生树立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的本质:㈠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㈡急哦阿雪过程是教学与实践统一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的规律就是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1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在教学中,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他们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作用,辩证统一。)2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的辩证统一规律(在教学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相结合的辩证统一)3科学与发展的辩证统一规律。

2,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⑴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⑵学生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⑶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

           

  中学生的权利:生存权,受教育权,发展的权利,受尊重权

  中学生的义务:养成良好品德的义务,接受教育完成学习与发展任务的义务

  师生关系的特点: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教育,激励,作用

  课程:学校用来教学生的一切内容及进度

  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文化,社会,儿童

  中学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课程结构:是指课的各组成成分或组成要素及其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的总和

  国际课程:国家规定的国家制定的课程

  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素质的教育

  教学: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

  教学作为学校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和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

  教学过程的本质:1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2是认识和实践统一的过程

  

 

 

 

 

 

 

 

 

 

 

 

 

 

 

                教育学

第一章

 1    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

2 教育学的特点:综合性,理论性,实用性

3 教育学的发展和完善分为四个阶段:

    

(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著作中具有 典型代表的首推 论语 和 学记  学记成于战国时期,是最早的。

(2)教育学的阶段: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  大教学论   出版这是近代最早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其中赫尔巴特的   普通教育学    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的代表。

(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性阶段:

(4)教育学的深化阶段

4 中学教育学:就是侧重研究中学阶段的教育,揭示教育规律,指导中学教育实践。

5 研究中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 中学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  实验法      (4)  行动研究法    

7 观察法在使用时应注意的几方法:

   (1)观察者要避免作为外来者或陌生人出现在被观察者面前而引起被观察者的情绪反应

   (2)观察者避免和被观察者直接交流

   (3)对相同行为应尽量有足够的次数和时间,确保结论的可靠性

    (4)观察者应避免放任自由或有期望效应的产生

第二章

1 教育:是传递经验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 教育的大致内涵有以下几点: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A 从活动本质来看:动物对后代的爱是护,照顾和抚育出于本能的需要,因此是一种本能的活动。

     B 从活动的内容看:由于没有语言,也不具有明确的意识,动物不能够将自己的经验积累起来向同类传授,

      也不能将个体经验类化,变成共享的经验财富

     C从 教育 结果上看,动物的 教育 结果不过是小动物适应环境,生存并维持生命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另外从广义上说:凡是向他人传递经验,影响他人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的作用,都可成为教育。广义上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各种各样的教育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措施

4 对教育的起源说法有:生物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人类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是一个生物学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心理起源说(是由美国教育家孟禄提出来的)

5 教育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原始形态教育     古代教育  和现代教育

6教师作为专业教育是从古代开始的   

第二章

1 教育对政治的作用;;

  (1)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                 (4)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人员的权力和机会

  (2)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                 (5)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途径

  (3)社会制度制约着教育内容

2,教育促进政治发展的理由

    【1】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的人才  【2】教育通过宣传思想,形成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

3 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1)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      (2)社会经济对教育制度的制约作用

  (3)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内容的制约作用       (4)经济对教育人员的制约作用

  (5)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制约

4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5 教育与人口

 (1)人口制约着教育的目的     (2)人口制约着教育的制度        (3)人口制约着教育内容

 (4)人口制约着教育人员       (5)人口制约着教育途径

6 教育的人口作用

 (1)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手段

  (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4)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7 教育的自然环境功能

 (1)提高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2)开展环保行动,优化生态环境

8 教育相对性的表现

 (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三章

1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形成倒死亡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具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个体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

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心里发展对生理发展具有能动作用

2  记忆的发展是从机械记忆倒意义记忆。

3  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经历不同的阶段。

4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归结为: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5 遗传素质: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与生具有的生理解剖特点。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对人的

(4)正确认识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6 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由学校教育自身的职能和特点决定。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专业性等特点

(2)由受教育者的角色心理所决定。

(3)由时代发展的特点所决定

7 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累作用

第四章

1 教育目的:就是人们对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设想和规定。

2 教育目的的意义(价值)

  教育目的对教育具有导向作用,作用,评价作用

3 怎样确立教育目的?

(1)确立教育目的理论依据:个体本位论:强调教育要为实现个人价值服务,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的需要为本,应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的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

 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为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服务,主张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现阶段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基本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片面发展而言的,是指人的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2)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人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旧式分工造成的片面发展。

        4)现代化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主义社会。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2)确立教育目的的实际依据:

        1)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教育目的确立。

(3)确立教育目的还需要重视借鉴前人及国外的思想成果。

4 中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其教育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基本技能,基本行为规范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习惯。

第五章

5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相应的各项规定。学校教育制度对整个教育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颁布设施的,制定学制不能凭主观意识,因为任何一种学制都要受一定的现实状况和当时历史条件下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学制的类型有:双轨制,   单轨制,   和分支制。

  单轨制:是指由小学, 中学到大学为统一的直线系统,上下衔接,形成由下而上的连续阶梯学制。

6 怎样建立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社会依据:一定社会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个人依据)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吸取原有学制中合理有用的部分,借鉴其他国家学制的经验。

7 张百熙拟定了“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比较完整的学制体系。

8 1904年     “ 学制”是中国进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制。

9 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有:(1)学前教育【托儿所和幼儿园】  (2)初等教育【学制期限六年】  (3)中等教育【初,高中各三年】

                (4)高等教育       (5) 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制度

第六章

1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从本质上:是在学校中从事教育生活的人。

2 关于教师职业的理解从以下入手:(1)教师是一种职业人员。  (2)教师是一种专业职业人员。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等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中等教育中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使命。

  中学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延续,发展,创新人类社会。

3 中学教师应具有以下素养:

 (1)中学教师的职业素养;   1对教育事业的态度,  2对学生的态度,   3对待自己的态度,   4对待同事的态度,  

                              5对待家长的态度,    6对待领导的态度

 (2)教师的业务素养:       1精湛的专业基础知识   2广博的文化知识   3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4从事教育活动的能力素养:     1组织管理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3 自我能力   4教育科研能力

   中学生的权利:生存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

   中学生的义务:养成良好品德的义务, 接受教育,完成学习与发展任务的义务。

            第七章                中学课程

  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标,内容,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

  三种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1知识或文化,2社会,3儿童

  中学课程文本形式的基本表现: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课程结构是指课的各组成成分或组成要素及其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的总和。

  活动课程的特点:实际性,开放性,创造性,自主性。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第八章                   

  理解素质教育应把握以下几点:1提高民族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宗旨。2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的教育。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中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从品德心理结构来看,德育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应使知行的培养统一。

  知行统一是衡量品的形成的标志,知,情,意,行是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

         第九章              中学教学

  教学即教师与学生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在教学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教学是以智育为中心内容和基础,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教学作为学校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和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

  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简答)

  1使学生系统掌握适合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3培养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情感态度。4培养学生树立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的本质:㈠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㈡急哦阿雪过程是教学与实践统一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的规律就是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1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在教学中,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他们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作用,辩证统一。)2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的辩证统一规律(在教学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相结合的辩证统一)3科学与发展的辩证统一规律。

2,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⑴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⑵学生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⑶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

           

  中学生的权利:生存权,受教育权,发展的权利,受尊重权

  中学生的义务:养成良好品德的义务,接受教育完成学习与发展任务的义务

  师生关系的特点: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教育,激励,作用

  课程:学校用来教学生的一切内容及进度

  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文化,社会,儿童

  中学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课程结构:是指课的各组成成分或组成要素及其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的总和

  国际课程:国家规定的国家制定的课程

  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素质的教育

  教学: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

  教学作为学校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和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

  教学过程的本质:1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2是认识和实践统一的过程

文档

贵州省-教育学

教育学第一章 1  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2教育学的特点:综合性,理论性,实用性3教育学的发展和完善分为四个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著作中具有典型代表的首推论语和学记 学记成于战国时期,是最早的。(2)教育学的阶段: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 大教学论 出版这是近代最早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其中赫尔巴特的 普通教育学  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的代表。(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性阶段:(4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