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主学练案(附答案)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7 16:34:53
文档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主学练案(附答案)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自主学编号11101班级:姓名: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总结,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2.运用综合思维理解分析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影响。(难点)3.结合区域认知,比较分析与地球运动的特点相关的自然现象。(重点)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自主学习1.自转概念:地球绕其的旋转运动。名称图中NS轴即自转轴,又叫;图中五角星是北极星特征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微点拨]只有在北半球才能观测到北极星,
推荐度:
导读自主学编号11101班级:姓名: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总结,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2.运用综合思维理解分析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影响。(难点)3.结合区域认知,比较分析与地球运动的特点相关的自然现象。(重点)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自主学习1.自转概念:地球绕其的旋转运动。名称图中NS轴即自转轴,又叫;图中五角星是北极星特征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微点拨]只有在北半球才能观测到北极星,
自主学编号

11101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总结,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运用综合思维理解分析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影响。(难点)

3.结合区域认知,比较分析与地球运动的特点相关的自然现象。(重点)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自主学习

1.自转概念:地球绕其          的旋转运动。

名称图中NS轴即自转轴,又叫      ;图中五角星是北极星

特征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微点拨] 只有在北半球才能观测到北极星,南半球观测不到。北半球的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北极星的仰角等于观测地的地理纬度。

2.自转方向:           。

3.自转周期

名称时间长度参照物意义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距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        太阳昼夜交替的周期
[微点拨] 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是人们日常的计时单位,是指太阳东升西落再东升的周期,对人类活动影响明显,而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4.自转速度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     ,约为15°每时

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异,赤道           ,为1 670 km/h;两极点最小,为

自学参考

1.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南北极判断: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为顺时针。(如右图)

(2)根据经度判断: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而西经度增大的方向则与自转方向相反。(如右图)

2.地球自转的周期

名称参照物自转角度时间应用价值
图中A

恒星日恒星360°23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图中B

太阳日太阳360°59′

24时

平常所说的一天
3.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

(1)计算公式:v=1 670×cos θ(θ为当地纬度)。

(2)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

①极点的线速度均为0。

②纬度相同的两点,海拔相同,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③60°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④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

(3)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应用

①判断南、北半球: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大的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②判断纬度带(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自转线速度:0~837 km/h→高纬度;837~1 447 km/h→中纬度;1 447~1 670 km/h→低纬度。

③判断地势高低(地势越高,线速度越大)

某地线速度等值线凸向低值处,说明该地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线速度等值线凸向高值处,说明该地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右图中,A可能为山地、高原,B可能为谷地、盆地。

问题探究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这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第三步的首次任务。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境内,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该发射中心可以发射“长征五号”系列火箭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如图是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图。

[思考探究]

1.分析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发射任务的原因。

2.比较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与地球表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线速度的大小。

3.“嫦娥五号”发射时,现场的观众发现探测器发射升空后,接着转向东方飞行。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目标检测

1.如果右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则甲点和乙点都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转线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B.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C.甲、乙两地线速度和角速度相等

D.以上都不对

天文摄影爱好者小王在澳大利亚旅行时,以某处房屋为背景,长时间曝光拍摄了一张星轨局部图。完成3~4题。 

3.拍摄图片时,该房屋位于小王的(  )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4.下列关于星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图反映了恒星真实的运动轨迹

B.观测到夜空中的恒星作顺时针运动

C.拍摄该图的曝光时间约为5小时

D.该星轨构成整圆的周期刚好24小时

5. 读右图,并根据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自转方向。

(2)比较图中A、B两点的自转速度(请填入“=”“<”或“>”):

角速度A_________B;线速度A_________B。

学后总结

            

自主学编号

11202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总结,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运用综合思维理解分析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影响。(难点)

3.结合区域认知,比较分析与地球运动的特点相关的自然现象。(重点)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自主学习

1.公转概念:地球绕        的运动。

2.公转方向:              ,如图中“→”所示。

3.公转周期——1年

名称参照物1年的长度

特点
回归年太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
恒星年其他恒星公转的真正周期

4.公转轨道特点:              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        上。

5.公转速度

图中位置时间速度公转位置
A点

月初

近日点
B点

月初

远日点
[微点拨] 由于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随日地距离不同而略有变化,在(北半球)夏半年公转速度较慢,用时多;而(北半球)冬半年公转速度较快,用时较少。故北半球夏半年比冬半年时间长。

自学参考

1.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的区别

(1)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2)从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2.近日点、远日点的判定方法

从日期判断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从公转速度判断地球在近日点附近时,公转速度(线速度、角速度)较快;反之,则较慢

从地球公转轨道的长轴和短轴判断近日点和远日点位于长轴两端。距离太阳最近的点为近日点;反之,为远日点
从直射位置判断连接太阳和地球的中心,观察太阳直射的位置,若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则位于近日点附近,若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则位于远日点附近
从节日角度判断元旦时接近近日点
问题探究

极昼和极夜是极圈内特有的自然现象。所谓极昼,就是太阳永不落,天空总是亮的;所谓极夜,就是太阳总不出来,天空总是黑的。在南极洲的高纬度地区,那里没有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律,没有一天24小时的昼夜更替。南、北极点的极昼期时间长短不同,北极点极昼约为186天,南极点极昼约为179天,这与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有关。下图是极圈内某地极昼现象的图片。

[思考探究]

1.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分析极昼、极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2.分析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原因。

3.探讨北极点极昼期比南极点极昼期时间长的原因。

目标检测

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读图完成1~2题。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2.“嫦娥五号”于2020年11月24日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地点最近的是                                          (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读地球公转速度随月份变化图,完成3~4题。

3.当地球公转速度为图1中N点时,地球位于图2中公转轨道的                  (  )

A.甲点附近     B.乙点附近

C.丙点附近      D.丁点附近

4.当地球位于图2中公转轨道的甲点时                                              (  )

A.地球公转速度较乙、丙、丁点快

B.地球自转线速度加快

C.地球自转角速度减慢

D.太阳黑子数达一年中最大值

5.读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公转轨道上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写出①②③④代表的北半球的节气。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地球转到①位置时,南半球正值________季。

(4)地球从②位置开始公转,沿③④①,又回到②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

学后总结

            

自主学编号

11203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总结,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运用综合思维理解分析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影响。(难点)

3.结合区域认知,比较分析与地球运动的特点相关的自然现象。(重点)

第3课时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自主学习

1.黄赤交角

(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        垂直的平面。

(2)黄道平面:地球        轨道平面。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

2.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

春分日时地球在图中的      位置,夏至日时地球在图中的       位置,秋分日时地球在图中的        位置,冬至日时地球在图中的       位置。

[微点拨] (1)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是不变的。(2)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其与黄赤交角互余。

3.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自学参考

1.理解黄赤交角有关数据的相互关系

(1)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1/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1/2热带范围=极昼(夜)的最大纬度跨度范围。

(2)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

(3)μ=α=90°-极圈的纬度数=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南)寒带的纬度跨度。

2.黄赤交角变化对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速度及五带范围等的影响

3.黄赤交角的特点

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其含义如表所示:

含义
一轴两面

三角度

一轴地轴(自转轴,与赤道平面垂直)

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
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
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26′

地轴与黄道

平面夹角

与黄赤交角互余,目前为66°34′

地轴与赤道

平面夹角

90°
三个基

本不变

两个变

三个基本

不变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目前保持23°26′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两个变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线、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
4.在公转轨道图上判断二分二至日的方法

第一步: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如图1。(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公转方向。)

第二步:在图中过球心作地轴的垂线,即赤道,如图2。

第三步:作条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如图3。

第四步: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即图3中的A;如果直线指向南半球(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即图3中的C。

第五步: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确定D为春分日,B为秋分日。

5.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上判断二分日的方法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若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此时为春分日(如图1);若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此时为秋分日(如图2)。

问题探究

广州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油麻埔村三甲子坡地上,建成于1985年,总高30.25 m,是目前世界上南北回归线上高度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座标志塔。该塔塔身的形状像一枚火箭,直指蓝天,正面刻着贴金的“北回归线标志”六个大字,高度是23.5 m,与北回归线纬度相一致。塔顶是一个直径1.2 m的空心铜球,用不锈钢筒承托着,其圆孔的垂线与塔底嵌有一颗铜心相对,塔身是空心的,北回归线正从这里通过。在每年夏至日的中午12时26分,太阳光线会透过铜球的圆孔直射到塔内正中点,这个时候人立于塔底铜心,抬头仰望,从塔心及铜球的一个圆孔窥见苍穹,你会发现自己的影子消失无踪,一年仅此一次“立竿无影”的有趣景象。

[思考探究]

1.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2.站在北回归线标志塔下,连续两次看到太阳光线透过铜球的圆孔直射到塔内正中点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3.夏至日我们参观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正午时站在北回归线南北两侧的两个人的影子朝向有何差异?

目标检测

2020年10月23日上午10时,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据此结合图,完成1~2题。

1.10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大约在          (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2.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后的十天内,关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直射点一直在北半球   B.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再向南移动

C.直射点一直在南半球   D.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

3.图1表示地球公转轨道和太阳的位置图,图2表示某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1中,A、C两点中位于近日点附近的是________点。

(2)图1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有________(选择填空)。

A.A→B→C  B.B→C →A

C.C→D  D.D→A→B

(3)图2所示时间为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此日到元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4..地球同步卫星是人类发射的一种卫星,它相对于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从地面上看,卫星保持不动,故也称静止卫星。在平常的计算中,我们认为这是匀速圆周运动,运转周期24小时,地球同步卫星距赤道的高度约为36 000 km,线速度的大小约为每秒3.08 km。

请思考:你能否说出地球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人们的角速度与线速度有何差异?从纬度位置看,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基地选址时最好选择在什么地方?

学后总结

            

自主练编号

1101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基础落实练

读图,回答1~3题。

1.上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①②③④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                                          (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3.在②地某天文台观测一恒星,于2020年3月21日21时将天文望远镜对准该恒星,若望远镜不做任何变动,则3月22日再次观测到该恒星的时间是                   (  )

A.21时      B.21时3分56秒

C.20时3分56秒      D.20时56分4秒

4.关于遵义和北京两地的自转速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遵义大于北京  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遵义小于北京

地球时刻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据此完成5~6题。

5.下图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下列能正确反映地球公转真正周期的是                                          (  )

A.1个回归年

B.365日5时48分46秒

C.365日6时9分10秒

D.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是       (  )

A.30°          B.23°26′

C.66°34′      D.25°

8.春分的位置是    (  )

A.A              B.B

C.C      D.D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①②③④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9~10题。

9.我国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所处的阶段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图示②阶段,太阳直射点  (  )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若移动轨迹是③,则与②相比,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纬度数每日比②          (  )

A.约少2′  B.约多2′

C.约少4′  D.约多4′

12.若移动轨迹是①,则 (  )

A.热带范围将缩小6个纬度

B.温带范围将扩大6个纬度

C.6月22日极昼范围将缩小6个纬度

D.寒带范围将扩大6个纬度

提升强化练

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左图中用箭头表示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比较说明左图中A、B、N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3)右图的A、B、C、D四处中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处,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________处附近。

(4)北极极昼的日数比南极极昼的日数______,其原因是什么?

1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上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纬线名称: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角α的度数和表示的含义以及存在的结果。

(3)直射点在C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填“南”或“北”),D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填“南”或“北”)。

(4)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温带的范围会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15.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他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经绕比地球更大的太阳转了60圈了,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

(1)为图1中地球公转轨道上B、C、D三个位置的地球画上地轴,并在图1 A、B位置之间用箭头表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的方向。

(2)你认为宇航员爸爸的话可信吗?为什么?

(3)当地球公转到图1位置B时,说出太阳直射点在图2中的位置。说出图1中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的时段及对应图2中的时段。

练后总结

自主学编号01

自主学习:自转轴 地轴 自西向东 24时  相等  最大

问题探究:1:文昌地处海南岛,纬度较低,自转线速度较大,航天器发射时初速度大,有利于提高火箭发射的有效载核。

2: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卫星大于地球表面对应点。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探测器向东飞行可借助地球自转的速度,使得火箭用较小的推力就可以使卫星到达预定轨道。

目标检测:1.D 2.A 第1题,如果题中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图中显示,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因此中心极点为南极点,图示区域则为南半球,因此甲点和乙点都位于南半球,D正确、C错误;据图中信息无法判断甲、乙两点东西半球位置,故A、B错误。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除极点外,全球各地自转角速度相等,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读题图可知,甲地比乙地离中心极点更近,因此甲地纬度高于乙地,两地自转角速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3.A 4.B 第3题,图中天体运动的方向是东升西落,拍摄地位于南半球,星轨图以南天极为中心的区域,南天极位于拍摄者的正南,左侧为东方天空,右侧为西方天空,房屋在左侧为东南方向。第4题,该图反映恒星的视运动轨迹,是在地球上观测的运动情况,故A错误。恒星运动由地球自转引起,图示为南半球星空图,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B正确。由于地球自转每小时15°,图示星轨约90°,所以地球自转6小时,曝光时间超过5小时,地球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故C、D错误。

5解析:第(1)题,读题图可知,图示中心为北极点,该图为北半球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在图中标逆时针方向箭头。第(2)题,南北极点角速度为0,其余地区的角速度都相等,所以角速度A=B;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线速度A >B。

(1)画图略(呈逆时针方向)。(2)  = >

自主学编号02

自主学习:太阳  自西向东 365日5时48分46秒 365日6时9分10秒  真正

近似正圆  焦点

问题探究:1:地球在沿椭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还绕自身的倾斜地轴旋转。

2: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故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就存在一个近日点和一个远日点。在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由于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随日地距离不同而略有变化,在北半球夏半年公转速 度较慢,用时较多;而在北半球冬半年公转速度较快,用时较少。

目标检测:1.A 2.A 第1题,甲、乙、丙、丁四点将地球公转的轨道均分成四等份,根据图中太阳的位置可以判定甲→乙段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用时最少。第2题,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乙地球经过近日点,时间为1月初,则11月24日应接近甲点。

3.C 4.A 第3题,读图,当地球公转速度为图1中N点时,此时公转速度最小,地球位于远日点,为7月初,故地球位于图2中公转轨道的丙点附近,故选C。第4题,地球位于图2中公转轨道的甲点时,此时靠近近日点,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较乙、丙、丁点快,故A对。地球自转速度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故B、C错。太阳活动与地球公转位置无关,故D错。故选A。

5解析:第(1)题,地球自西向东公转(逆时针)。第(2)题,读图可以看出,当地球转到①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当地球转到②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是北半球的春分日;当地球转到③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地球转到④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是北半球的秋分日。第(3)题,当地球转到①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是南半球的夏季。第(4)题,地球从②位置开始公转,沿③④①又回到②所用的时间是一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答案:(1)如图(呈逆时针方向)。

(2)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3)夏  (4)一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自主学编号03

自主学习:地轴  公转 23°26′               

问题探究:1: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轨道平面不重合,二者之间存在着夹角,由此确定了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

2:应是一个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3:站在北回归线北侧的正午影子朝北,而此时站在北回归线南侧的正午影子朝南。

目标检测:1.C 2.C 第1题,读题图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③时,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当太阳直射点位于④时,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所以10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大约在③④之间。第2题,在2020年10月23日此后的十天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正向南移动。

3解析:第(1)题,读题图可知,图中A点距离太阳最近,C点最远,位于近日点附近的是A点。第(2)题,每年的冬至日到第二年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由南向北移动,从图1看,A、B、C、D分别代表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有A→B→C,故选A。第(3)题,读图2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元旦为1月1日,从冬至日到元旦,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答案:(1)A (2)A (3)冬至 23°26′S 向北

4: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运动同步,因此其运动的角速度与地球相同,但由于其定点于赤道上空,故其线速度比赤道大。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基地最好选择在纬度较低的赤道地区。

自主练编号01

基础落实练:1.A 2.A 3.D 第1题,A图为地球侧视图,根据图中“N”的位置可知,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A图对,B图错;C、D图为俯视图,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应为逆时针,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应为顺时针,C、D图错误。 第2题,①点位于赤道附近,纬度最低,线速度最大。第3题,再次观测到该恒星的时间间隔为1恒星日,即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时长是23时56分4秒。

4:选C 地球自转角速度的规律:除两极点外,处处相等;线速度的规律: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遵义纬度低于北京,故北京和遵义两地的角速度相同,而线速度北京小于遵义,选C。

    5.C 6.C 第5题,地球公转运行到近日点时,为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运行到远日点时为7月初,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据此,②③正确。第6题,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年,时间是365日6时9分10秒。

7.B 8.D 第7题,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即黄赤交角,度数为23°26′。第8题,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据图的信息可知,A为夏至,B为秋分,C为冬至,D为春分。

9.D 10.A 第9题,我国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处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并向南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出为④阶段,故D正确。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阶段太阳直射点处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动,故A正确。

11.A 12.D 第11题,读图分析,从春分到夏至大约需要3个月即90天的时间,再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可估算出每日太阳直射点平均移动的纬度数;若移动轨迹是③,与②相比,回归线的度数减小了约3°,因此平均到每一天,移动的纬度大约减少了3×60′/90=2′。第12题,若移动轨迹是①,则回归线的度数比现在增大了约3°,热带的范围将增加约6个纬度,A错误;温带的范围将缩小约12个纬度,B错误;极圈的度数将比现在缩小约3°,因此寒带范围将扩大约6个纬度,6月22日极昼范围将扩大约3个纬度,C 错误,D正确。

提升强化练:13:第(1)题,左图中极点为北极点,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应是逆时针方向。第(2)题,极点处自转角速度、线速度均为零,A、B两点角速度相等,但线速度A大于B。第(3)题,右图是地球的公转示意图,A为北半球冬至,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C为北半球夏至,接近远日点。第(4)题,北半球夏半年北极出现极昼,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速度慢,所需时间较长;北半球冬半年南极出现极昼,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速度较快,所需时间较短,因此北极极昼的日数比南极极昼的日数要多。

答案:(1)画图略(逆时针方向)。(2)角速度:A=B>N。线速度:A>B>N。

(3)A C   (4)多 北极极昼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所需时间较长。

14: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及图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即可判断出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纬线名称。第(2)题,由角α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判断出角α为黄赤交角,黄赤交角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移动。第(3)题,由C、D两处的节气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第(4)题,根据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及极圈的纬度关系,确定当黄赤交角变化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情况。

答案:(1)夏至,北回归线 秋分,赤道 冬至,南回归线

(2)度数:23°26′;含义:表示黄赤交角;存在的结果: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移动。

(3)南 北  (4)变大 变小

15:第(1)题,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故图1中B、C、D三个位置的地球地轴应与A位置时一样。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第(2)题,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公转,周期是一年。第(3)题,当地球公转到图1位置B时,为春分日,这一天是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2中a位置是春分日。1月初近日点速度最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最慢,图1中C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A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B是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D是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A→C过程中,先变快,后变慢;C→D过程中,先变慢后变快;D→A过程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即秋分日到冬至日时段公转速度一直加快。在图2中,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可知,a是春分日,b是夏至日,c是秋分日,d是冬至日。故图1中D→A时段对应图2中c→d时段。

答案:(1)

(2)可信。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公转周期为一年。

(3)a。D→A。c→d。

文档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主学练案(附答案)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自主学编号11101班级:姓名: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总结,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2.运用综合思维理解分析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影响。(难点)3.结合区域认知,比较分析与地球运动的特点相关的自然现象。(重点)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自主学习1.自转概念:地球绕其的旋转运动。名称图中NS轴即自转轴,又叫;图中五角星是北极星特征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微点拨]只有在北半球才能观测到北极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